西北区耕地质量评价农村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农业出版社9787109240254全新正版
¥
87.2
5.8折
¥
150
全新
仅1件
作者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40254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0元
货号1201848731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章 西北区概况
节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一、概述
二、地理位置
三、行政区划
第二节 自然概况
一、气候条件
二、地形地貌
三、植被分布
四、水资源条件
五、成土母质
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
一、耕地利用状况
二、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三、农作物施肥情况
四、农作物灌溉情况
五、农作物品种应用情况
六、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七、农作物机械化应用情况
第四节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一、制度建设及法律保障情况
二、耕地质量基础性工作
三、耕地质量管理
四、耕地质量建设
第二章 耕地土壤类型
节 淋溶土纲
一、黄棕壤
二、黄褐土
三、棕壤
第二节 半淋溶土纲
一、褐土
二、灰褐土
三、黑土
第三节 钙层土纲
一、黑钙土
二、栗钙土
三、栗褐土
四、黑垆土
第四节 干旱土纲
一、棕钙土
二、灰钙土
第五节 漠土纲
一、灰漠土
二、灰棕漠土
三、棕漠土
第六节 人为土纲
一、水稻土
二、灌淤土
三、灌漠土
第七节 初育土纲
一、黄绵土
二、红黏土
三、新积土
四、风沙土
第八节 半水成土纲
一、草甸土
二、潮土
三、山地草甸土
第九节 水成土纲
第十节 盐碱土
一、草甸盐土
二、漠境盐土
第三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步骤
节 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软硬件及资料准备
二、评价样点的选取
三、评价样点补充调查
四、数据资料审核处理
五、调查结果应用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一、耕地质量评价指标选取
二、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分级标准确定
第三节 数据库建立
一、建库主要流程
二、建库依据及平台
三、建库引用标准
四、建库资料核查
五、空间数据库建立
六、属性数据库建立
第四节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一、评价原理
二、评价原则
三、评价流程
四、评价单元确定
五、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六、评价指标的处理
七、耕地质量等级确定
八、耕地质量等级图编制
九、评价结果验证方法
第五节 耕地土壤养分等专题图件编制方法
一、图件编制步骤
二、图件插值处理
三、图幅整饰
第四章 耕地质量等级分析
节 耕地质量等级
一、耕地质量特征
二、各省(自治区)耕地质量地域分布特征
三、耕地质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分布
第二节 耕地质量等级分述
一、一等地
二、二等地
三、三等地
四、四等地
五、五等地
六、六等地
七、七等地
八、八等地
九、九等地
十、十等地
第三节 耕地质量提升与改良利用
第五章 耕地土壤有机质及主要营养元素
节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机质的分级及分布
四、土壤有机质调控
第二节 土壤全氮
一、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全氮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氮素调控
第三节 土壤有效磷
一、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磷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磷调控
第四节 土壤速效钾
一、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速效钾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速效钾调控
第五节 土壤缓效钾
一、土壤缓效钾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缓效钾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缓效钾调控
第六节 土壤有效铁
一、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铁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铁调控
第七节 土壤有效锰
一、土壤有效锰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锰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锰调控
第八节 土壤有效硼
一、土壤有效硼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硼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硼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硼调控
第九节 土壤有效铜
一、土壤有效铜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铜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铜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铜调控
第十节 土壤有效锌
一、土壤有效锌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锌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锌调控
第十一节 土壤有效钼
一、土壤有效钼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钼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钼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钼调控
第十二节 土壤有效硅
一、土壤有效硅含量空间差异
二、耕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壤有效硅的分级与分布
四、土壤有效硅调控
第六章 其他耕地指标
节 土壤pH
一、土壤pH分布情况
二、土壤pH分级情况
三、土壤pH与土壤有机质及耕地质量等级
四、盐碱土改良
第二节 灌溉排水能力
一、灌排能力分布情况
二、灌排能力与地貌类型
三、不同降水量区间灌排能力分布情况
第三节 有效土层厚度
一、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分布情况
二、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分级
三、耕地主要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
四、土壤有效土层厚度与地貌类型
五、土壤有效土层厚度与质量等级
第四节 耕层厚度
一、土壤耕层厚度分布情况
二、土壤耕层厚度分级
三、耕地主要土壤类型耕层厚度
四、土壤耕层厚度与地貌类型
五、土壤耕层厚度与有效土层厚度间的关系
六、土壤耕层厚度与质量等级
第五节 质地构型
一、剖面质地构型分布情况
二、耕地主要土壤类型质地构型
三、不同质量等级上的质地构型分布
第六节 耕层质地
一、耕层质地分布情况
二、耕层质地与土壤主要养分
三、耕层质地调控
第七节 林网化程度
一、西北区农田防护林现状
二、农田林网化存在的问题
三、有关建议
第八节 盐渍化程度
一、西北区盐渍化的现状及特点
二、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和利用
内容摘要
按照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总体部署,县域耕地质量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于2002年启动,至2012年底,已组织完成全国2498个农业县(区、场)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掌握我国重点农区耕地质量状况,推动评价成果为农业生产服务,2014-2016年,组织开展了西北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
在总结3年来西北区耕地质量汇总评价工作基础上,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编写了《西北区耕地质量评价》一书。
《西北区耕地质量评价》分为六章:章西北区概况。介绍了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文情况、成土母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区域种植结构、产量水平、施肥情况、灌溉情况、农作物品种、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机械化应用等农业生产情况,并对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制度建设、耕地质量基础性工作、耕地质量管理、耕地质量建设等情况做了介绍。第二章耕地土壤类型。对西北区面积较大的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人为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等10个土纲的黄绵土、栗钙土、黑钙土、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水稻土、草甸土、棕钙土、草甸盐土、风沙土等24个土类、134个亚类进行了重点描述。第三章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步骤。系统地对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每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据库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专题图件编制方法等内容。第四章耕地质量等级分析。详细阐述了西北区各等级耕地面积及分布、主要属性及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第五章耕地土壤有机质及主要营养元素。重点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硅等12个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及变化趋势。第六章其他指标。详细阐述了土壤pH、灌溉排水能力、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质地构型、耕层质地、林网化程度、盐渍化程度等其他耕地指标分布情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