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吕思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9787559636072全新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通史吕思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9787559636072全新正版

87.93 6.9折 128 全新

库存8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6072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003003

上书时间2024-09-14

博学淘书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婚姻

第二章族制

第三章政体

第四章阶级

第五章财产

第六章官制

第七章选举

第八章赋税

第九章兵制

第十章刑法

第十一章实业

第十二章货币

第十三章衣食

第十四章住行

第十五章教育

第十六章语文

第十七章学术

第十八章宗教

第十九章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清朝的衰乱

第五十三章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革命途中的中国

内容摘要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接近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主编推荐
百万畅销·2020全新修订版·黑金礼盒·精装典藏
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单册礼盒·圆脊精装·欧洲品质艺术纸·时尚厚重
烫金工艺·双色印刷·东方美学·精美装帧
可阅读·可珍藏·可传承的
好看版《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写作人 吕思勉先生 毕生代表作
80年口碑相传·200余次印刷发行·畅销100万册
钱穆·顾颉刚·余英时·严耕望·谭其骧
黄仁宇·钱钟书·李敖·柏杨·易中天
联袂“世纪推荐”

精彩内容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譬如久于官场的人,就有些官僚气;世代经商的人,就有些市侩气;向来读书的人,就有些迂腐气;难道他是生来如此的么?无疑,是数十年的做官、经商、读书养成的。然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了。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然则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已往的事情多着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然则如何是好?须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并不要把他已往的事情,通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我?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已往的事,通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已往的事,全数记得,只要知道“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就够了。然而这又难了。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以说明现在呢?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往昔的历史,是否能肩起这种任务呢?观于借鉴于历史以应付事实失败者之多,无疑地是不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安在呢?列举起来,也可以有多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偏重于政治。翻开二十五史来一看,从前都说二十四史,这是清朝时候,功令上所定为正史的。民国时代,柯劭忞所著的《新元史》,业经奉徐世昌总统令,加入正史之中,所以现在该称二十五史了。所记的,全是些战争攻伐,在庙堂上的人所发的政令,以及这些人的传记世系。昔人称《左氏》2为相斫书;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说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单看了这些事,能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么?从前的历史,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呢?这是由于历史是文明时代之物,而在文明时代,国家业已出现,成为活动的中心,常人只从表面上看,就认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会现象中最重要的一项了。其实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社会,实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会,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现在讲历史的人,都不但着重于政治,而要着重于文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