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针灸系列手册:特效灸法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用针灸系列手册:特效灸法手册

9787117246682

40 32 全新

库存599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富春,李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6682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40页

定价32元

货号12160019

上书时间2024-06-24

阁帮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实用针灸系列手册:特效灸法手册》共分六章,第1章概论介绍了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第三章对灸法的基本操作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第四章灸法操作技术,介绍了50余种灸治方法的操作以及适应证;第五章特效灸法治疗,分别对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各科疾病的灸法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第六章介绍了灸法保健,包括养生、益智、美容、戒烟戒酒等内容。
  《实用针灸系列手册:特效灸法手册》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医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     作者简介     王富春,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秀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产学研创新联盟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吉林省针灸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二审专家,《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专家编委。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百余部,代表作有《针灸诊治枢要》《针法医鉴》《经络脏腑相关理论与临床》《针灸对症治疗学》《灸法医鉴》《中国新针灸大系丛书》《实用针灸技术》等。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5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973项目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长期从事特定穴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等特定穴配伍理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工作中总结出“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振阳针法”治疗阳痿、“调胱固摄法”治疗小儿遗尿等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主讲的《刺法灸法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等教材4部;副主编“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灸学》等教材20部。培养研究生200余名。
  
  李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973”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产学研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编《跟名师学穴位贴敷》等学术著作6部;参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微针疗法》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长期从事中医学、针灸学临床研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证,过敏性鼻炎等五官科疾病,阳痿、遗精等男科疾病。     目录   第一章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
一、灸法的特点
二、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证

第三章 灸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施灸的材料
一、艾及艾制品
二、其他灸材
第二节 施灸的体位选择和顺序
第三节 灸法的补泻
第四节 灸的壮数和大小
第五节 灸疮及灸后调养
第六节 施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禁忌
二、注意事项

第四章 灸法操作技术
第一节 艾炷灸
一、施灸材料制作
二、操作技术
第二节 艾条灸
一、悬起灸
二、实按灸
第三节 铺灸
一、大灸
二、敷灸
三、长蛇灸
第四节 温针灸
一、温针灸
二、隔姜温针灸
第五节 天灸
一、白芥子灸
二、斑螯灸
三、毛莨灸
四、吴茱萸灸
五、甘遂灸
六、葱白灸
七、半夏灸
八、马钱子灸
九、天南星灸
第六节 非艾灸
一、灯火灸
二、硫黄灸
三、黄蜡灸
四、桃枝灸
五、桑枝灸
第七节 艾灸器灸
一、温灸器灸
二、温盒灸
三、温筒灸

第五章 特效灸法治疗

第六章 灸法保健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实用针灸系列手册:特效灸法手册》:
  ③温针灸:患者取俯伏位,针刺各穴位得气后,取艾条约2~3cm置针柄上施以温针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肾俞、上谬。
  a.针刺隔姜重灸治疗隐性脊柱裂。治疗方法:取穴以督脉和膀胱经为主,选俞门穴、腰阳关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上骼穴。患者取俯卧位,松开腰带,用75%的酒精做皮肤常规消毒,用0.35mm×50mm无菌针灸针,补法进针得气后,将备好的约4mm厚薄的老姜片插放在针下,在针柄上放置3cm长的药用灸条段点燃温灸,约10分钟后患者可感觉有较强的热感渗透至针尖,即疼痛最深的地方,如热感差的患者可在针柄上继续放置灸条段直到有热感为准,待灸条燃尽后除去姜片再用消毒棉球除针,治疗完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休息5天,如未愈再继续治疗。治疗32例患者,显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孙蓉新.针刺隔姜重灸治疗隐性脊柱裂32例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241.)
  b.温针灸加电针治疗腰骶椎裂尿失禁。治疗方法: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肾俞、膀胱俞、上髎。予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每日1次,30次一个疗程,并统计疗效。选50~65mm长、0.38mm粗细的不锈钢毫针,刺入深度40~55mm,使局部麻胀,并向阴部传导,得气后留针。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灸法是指利用艾叶等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性刺激及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在临床中针与灸并称,是针灸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灸法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和防病保健的作用。许多疾病在用针刺或中药后,无效或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往往用灸法能取得较好效果。《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和《医学入门》所说的“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即概括了灸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历代医著也都对灸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可见在古代灸法的临床应该相当普遍,治疗效果非常确切,如《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等,均格外重视灸法,甚至”重灸轻针“,可见对灸法的推崇。专门的灸法专著更是十分丰富,《曹氏灸方》《骨蒸病灸方》《黄帝明堂灸经》《备急灸法》《神灸经纶》等,显示了各个时期灸法的理论与临床成果。
  灸法的临床特点是治疗效果明显,对于慢性、寒性疾病往往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医家对灸法的运用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与现代临床疾病谱的相适应,灸法也被广泛运用于与现代生活习惯相关的各类疾病及养生预防保健中,这使灸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而其卓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无痛的特点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广泛收集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撰写了《特效灸法手册》一书,在全面总结古今灸法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对治疗某些疾病最有效的灸疗方法进行介绍,旨在临床实践时将灸法进一步推广,也为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减轻病痛提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概论介绍了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第三章对灸法的基本操作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第四章灸法操作技术,把古今各种灸治方法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共介绍了50余种灸治方法的操作以及适应证;第五章特效灸法治疗,分别对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各科疾病的灸法治疗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筛选和整理,并且增加了研究进展,反映了现代临床灸法治疗的最近发展情况;第六章介绍了灸法保健,针对现代疾病谱及灸法养生保健方法进行了介绍。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医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学生和广大针灸爱好者,由于时间有限,书中可能尚存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