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
  •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
  •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
  •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

9787300290225

57.8 56 全新

库存599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石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0225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83页

定价56元

货号13169088

上书时间2024-06-13

阁帮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旨在介绍审计的基础性问题,重点阐释审计的八个基础理论:为什么需要审计,即审计需求理论;审计是什么,即审计本质理论;审计谁,即审计客体理论;谁来审计,即审计主体理论;审计什么,即审计内容理论;期望通过审计得到什么,即审计目标理论;如何审计,即审计方法论;审计作为一个系统,与系统环境是什么关系,即审计环境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在阐释上述八个审计基础理论时,以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为基础,将人性假设和审计主题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自利和有限理性这两个人性假设,引致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不同于次优选择,还没有达到次优选择的水平),它们都体现在信息、行为和制度等维度,审计是对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鉴证机制,主要从信息、行为和制度等维度来展开。不同的审计主题会有不同的审计命题,会发生在不同的审计客体,会有不同的审计目标,也更需要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也会面临不同的审计环境。     作者简介   郑石桥,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会委员,先后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主要从事审计理论、内部控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项目共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财政部及审计署等部级课题5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9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90余篇),出版《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审计理论研究:审计主体视角》《审计理论研究:审计主题视角》《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客体视角》《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内部控制实证研究》等专著10余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审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审计基础理论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审计本质理论
第一节 认识审计本质的方法论
第二节 审计本质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审计本质体系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审计需求理论
第一节 审计需求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审计需求:基于人性假设的总体框架
第三节 审计需求:自利、代理问题和审计
第四节 审计需求:有限理性、次优问题和审计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审计目标理论
第一节 审计目标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审计目标体系
第三节 审计主题、权变因素和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法律责任
第五节 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审计客体理论
第一节 审计客体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审计客体的界定及其审计需求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第四节 审计客体选择的经济后果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审计主体理论
第一节 审计主体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审计独立性:概念框架、实施框架和未来展望
第三节 从人格独立到精神独立:审计独立性的内在逻辑
第四节 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
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审计内容理论
第一节 审计内容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审计内容体系
第三节 经管责任:概念和内容
第四节 审计主题及其作用
第五节 行为审计与信息审计比较
第六节 审计主题差异化原因:组织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和审计主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审计方法论理论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应有的职业关注:概念、衡量标准和实施框架
第三节 机会主义、问责和审计取证方式
第四节 审计主题、审计取证模式和审计意见
第五节 电子数据环境对抽样审计的影响:一个理论框架
第六节 电子数据环境对内部控制评价之作用的影响:一个理论框架
第七节 电子数据环境对审计业务流程的影响:一个理论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 审计环境理论
第一节 审计环境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多层级、多类型的审计环境
第三节 审计环境对审计要素的影响
第四节 审计系统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章 电子数据环境对审计学科的影响
第一节 电子数据环境影响审计学科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电子数据环境对审计学科的影响:一个理论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审计理论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审计基础理论,这种理论是通用的理论,是解释审计一般的理论;二是专门审计理论,这种理论只能解释某类审计,例如,基于不同审计主体的政府审计理论、民间审计理论、内部审计理论和军事审计理论,基于不同审计内容的财务审计理论、合规审计理论、绩效审计理论和制度审计理论,基于不同审计客体的财政审计理论、金融审计理论、企业审计理论、工程审计理论、资源环境审计理论和领导干部履责审计理论。专门审计理论是审计基础理论在某个专门领域的应用,研究的也是该领域审计的基础性问题,但这些理论只适用于该领域,不同于通用的审计基础理论,所以,也可以称为审计基本理论。
上述两个层级的审计理论关注的审计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什么是审计?该问题属于审计本质。第二,为什么需要审计?该问题属于审计需求。第三,审计谁? 该问题属于审计客体。第四,谁来审计? 该问题属于审计主体。第五,审计什么? 该问题属于审计内容。第六,期望通过审计得到什么?该问题属于审计目标。第七,如何审计?从审计基础视角出发,这里只关注审计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所以,该问题属于审计方法论。第八,审计作为一个系统,与系统环境是什么关系?该问题属于审计环境。所以,总体来说,审计理论应该包括下列要素:审计本质、审计需求、审计客体、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环境。上述各要素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完整的逻辑上的排名先后顺序。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审计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基础理论视角、审计主题视角、审计主体视角、审计客体视角等分别进行研究。本书聚焦于基础理论视角。目前的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在两个方面亟须改进。
  第一,缺乏“主题”意识。从技术层面来说,审计就是围绕特定事项收集证据并形成结论的系统过程。这个特定事项就是审计主题,也就是审计人员所要形成审计结论的直接对象。审计主题既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行为,还可以是制度,信息主题又分为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所以,总体来说,审计主题包括财务信息、业务信息、行为和制度。审计主题不同,审计基本问题也存在重大差异。长期以来,审计研究没有“主题”意识,并不区分不同的审计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大多数的审计教材,其实就是财务信息审计学。例如,被全球审计学界奉为“圭臬”的《蒙哥马利审计学》,代表英国最高水平的《迪克西审计学》,被广泛采用的阿伦斯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实质上都是财务信息审计学。
  (2)大多数的审计理论著作,其实就是财务信息审计理论。例如,莫茨、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安德森的《外部审计:概念和技术》,尚德尔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汤姆·李的《公司审计:概念与实务》,弗林特的《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实质上都是关于财务信息审计的理论。
  第二,缺乏能贯通的审计理论。审计分为多种类型,从审计主体来看,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和军事审计等;从审计内容来看,分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和制度审计等。现有的审计理论,基本上都以某种专门类型的审计为背景,对其他类型的审计业务解释力较弱。总体来说,就是没有能贯通各种审计类型的审计理论。  查看全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