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汉城到燕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汉城到燕京

9787208163430

40.52 8.3折 49 全新

库存599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政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3430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定价49元

货号71963383914

上书时间2024-05-30

阁帮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书名:从汉城到燕京定价:49.00元作者:吴政纬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5-01ISBN:9787208163430字数:页码:264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32开商品重量:0.4kg编辑推荐适读人群 :对于朝鲜历史、中朝关系史、明末清初中国史有兴趣的研究者和一般读者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蒋竹山(“中央大学”历史所副教授兼所长)、河森堡(国博讲解员)、涂丰恩(新锐历史学人)——联袂推荐一位18世纪的朝鲜人,他脑海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怎么认识和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理解朝鲜,阅读中国,人气青年历史学者诉说张张地图上的未知文化认同,时代冲击,出入珍贵史料,打造的东亚故事内容提要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蕞新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小中华”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目录作者介绍吴政纬,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朝关系史。著有《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1600—1800)》(2015),以及期刊论文《“朝鲜”如何进入明清史家的视界》《论朝鲜清心丸的流行与清代辽东社会》等。文摘导 言重现过去,探寻古人的思想状态,是历史学家的职志。史家穷尽一生,搜罗各种可能的线索,拼凑答案。正式出版的著作、私密珍藏的日记、课堂上的讲话记录,文字像是海洋,史家意欲打捞名为意义的宝藏,揭露那夹在黑白之间的。什么能显露一个人的世界观?他怎么认识世界,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是令人着迷的历史疑问,带领我们走到一张张地图面前,重新思索,这是什么?一位18 世纪的朝鲜人,他脑海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要徒步多远,才能离开朝鲜?越过边境,直至尽头,是北极、南极吗?世界是球状体?人类曾经没有谷歌地图,仍必须想尽办法,刻画世界的样貌。可以说,关于世界的知识,背后由一套历史认识支撑。远渡重洋的游历是少数人的特权,描绘世界的模样基于探索未知的热情,是与浪漫;地图,是佳的代言人,向无缘外出的人诉说,这个世界不着边际,但请听我娓娓道来。试着端详两张由朝鲜人绘制的地图(图1、图2),我们可能较熟悉图1。乍看之下,朝鲜人笔下的中国,大体符合实情,不论是沿岸的轮廓,或是重要河川如黄河、长江的相对位置。当然,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指出失真的部分:河川与陆地的比例失衡,中国大陆东部与西部的比例尺不一致。然而,“真实”与否不是衡量该图的标准,其中巧妙处甚多,值得一一申述。首先,朝鲜半岛的大小显然与现实不符,放大不少。其次,此图应作于清代,从图右下侧有“台湾府”,右上有“宁古塔”“沈阳”即可知之。其三,画者知道中国之外另有天地,左上角列有“荷兰国”“大西洋”“小西洋”,左下角注明“暹罗国”“占城”,透露来自域外的消息。不过绘者显然是以中国为中心,于是勉强将中国之外的地理知识,紧缩一隅,聊备一格。那么,图中的中国本身有什么问题?既然是一张清代的中国地图,为何北京旁写着“顺天府”,南京则是“应天府”,这都是明代的用语。再者,圆圈红底注明战国时期的国家,又用小字写下孔子、张良、东方朔、周瑜、郭子仪等历史人物,这张图似乎更像是历史教材。在我眼中,它所呈现的是层累叠加的中国历史,而且明显是以朝鲜为中心出发的世界观。朝鲜领土的尺寸膨胀不少,相形之下,日本则显著缩减。以朝鲜为中心,能够发现更多图中意在言外的表现方法,例如不论是由陆路、海路,朝鲜前往北京的旅程,地名标记频繁,相对位置较准确。由朝鲜北上,经辽东、凤凰城、广宁、宁远、山海关,这些顺序皆符合实情。往西渡海,在山东半岛登陆,北上直抵燕都,这些皆是粗略的轮廓中精细的存在。这位朝鲜绘者投射更多的,始终是朝鲜自身,而不是中国,这是阅读此图的法门,提醒我们表层印象之后别有洞天。“中国地图”的意义是揭示另一条通往“真实”的道路,读者必须在中国聆听朝鲜的声音,才能明了辽东、山东的细节何以如此详尽,日本、荷兰国却遭受冷落忽视,这皆是有意识的安排,体现朝鲜的世界观。现在,目光移至图2“天下总(揔)图”,此类型的图又被称为“天下图”,在17、18 世纪的朝鲜极其流行。目前学界对此图所知不多,各有诠释。,后一任赴明使节金堉(1580—1658)亦自称是“奉使燕京”。明清易代,相同的首都换了不一样的主人,不变的是朝鲜使臣继续使用“燕京”代称北京,有时甚至作为“大清”的同义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朝鲜君臣议论起清廷编修《明史》,便说道“燕京所修之《明史》”,在此“燕京”等同“大清”。朝鲜国王接见使者,也是聆听他们“陈燕京事情”,这里说的不唯是北京趣事,更是诸多中国见闻。综观本书各章的故事,朝鲜使者登场的舞台散落两处之间,即朝鲜国首都“汉城”,与明清两代的京师“燕京”。笔者选择燕京取代北京,一方面考虑到朝鲜读书人出使北京惯用燕行的古意,一方面这个颇具朝鲜特色的词,强调本书系从朝鲜贡使的视野出发,考察他们眼中的东亚世界(朝鲜、中国、日本)。旅 程本书旨在述说朝鲜使者在中国的故事,目的是揭示朝鲜人眼中的景色,我们重新体会各种历史故事,进而探究朝鲜读书人的世界观,阐明他们心底的中国与天下究竟有多远有多大。故事的终结是朝鲜忘却了明朝,为了追述这段思想运动的兴起与衰微,必须从一场东亚国际战争谈起,直至一段中国和朝鲜的真挚友情而止。以下,简述各章的构思。章“从义州到北京:络绎于途的求救信”从1592 年的壬辰倭乱说起。关于这场战争的专精研究甚夥,学者关注丰臣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以及在朝鲜半岛上四处燃起的狼烟。是谁击退日军,保卫山河,这是中国和朝韩史家的兴趣所在。相形之下,本书无意为战争盖棺论定,评断谁是谁非,笔者的企图是述说朝鲜使者的故事。我们容易忽略战争期间来回义州、北京的朝鲜使臣,他们拼尽一切,只为保全母国。当国家危在旦夕,这些使臣经历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这是本章想要探究的隐微故事。第二章“在战争结束后开始:鲁认与姜沆的故事”试图描绘另一场战争。将目光远离朝鲜半岛,壬辰倭乱仍在持续。两位朝鲜人因缘际会被俘而流亡日本,奔回母国是他们毕生职志。他们如何出逃?在日本沦为人质俘虏的岁月,造就什么样的日本观?更重要的是,透过他们的眼睛,理解壬辰倭乱的另一面向。第三章“皇明中华的尾声:后的‘朝天使们’”目标是呈现明代中国的景貌。在壬辰倭乱之后,一般认为朝鲜知识人孺慕中国,感激明朝再造朝鲜的恩德,感戴明朝是中华文化的母国。细细审酌朝鲜使臣的明朝观察,在倭乱之后,他们如何评价中国?这是符合理想、实践儒家的乌托邦吗?再者,朝鲜与明朝紧密联结,当明朝走向死亡,朝鲜游人能嗅出的氛围吗?他们如何经历明末,面对大时代的崩裂?第四章“清朝灭亡的隐喻:一棵等待盛开的枯木”说的是明朝灭亡后的故事。1644 年,明朝灭亡,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难题,也是朝鲜人必须响应的设问。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如何安排自身的位置,他们如何看待清朝的存在?吊诡的莫过于大清入关后,历经顺治、康熙,直至乾隆年间,四境晏然,歌舞升平。信奉“胡虏无百年之运”的朝鲜使者,如何理解、响应这个世界?他们是坚守爱戴明朝的立场,还是悄然改变?第五章“燕行即世界:18 世纪的‘中国袭来’”着眼于物质文化,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商品。18 世纪,中国制造的货物宛如潮水,席卷朝鲜上下。朝鲜使节团不仅肩负文化任务,同时也是重要的商贸管道。朝鲜如何通过使行贸易,向中国购买各种必需品?朝鲜使者与大清的物质交流,如何影响他们对中国的观感,形塑新的世界观?此外,朝鲜使节团的亮眼明星,不应止于舞文弄墨的文人士大夫,那些随团出行的奴仆、译官、管理马匹的下人,同样值得关注。第六章“朝鲜人的‘中国史难题’:中华?朝鲜?”作为后一章,一方面总结前几章的脉络,呼应各种历史陈因的积累;另一方面,试图阐明朝鲜的世界观在18 世纪的剧烈变迁。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读书人普遍思念明朝,他们热衷于撰写明朝历史,甚或放弃仕途,为明朝守节。这不是与众不同的选择,而是数个世代有志之士共同的表态。然而,这一切究竟如何终结?在“思明”的世代,他们如何遗忘明朝,逐渐走向今日的主体认同?本章以一场中国、朝鲜的友情开端,进而申论其历史意义,道出思明现象的尾声。朝鲜使者来往中国、朝鲜之间,写下无数关于中国的观察。但是,正如图1 所示,即使在名为中国的场域,我们仍应注意朝鲜的分量,这像是画中画,提醒着朝鲜主体性的存在。越过高山与深河,朝鲜贡使看见了什么?这是令我着迷的问题,而本书是渺小的尝试。我想诉说,图上的未知有意义;我想描绘,一幅名为朝鲜的思想地图。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