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013:关键问题9787508
  • 中国2013:关键问题9787508
  • 中国2013:关键问题978750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2013:关键问题9787508

正版二手书,85-9成新,当天16点前订单均可发出,可开发票!

1.7 0.4折 39.8 九品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舒立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07680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12007680

上书时间2024-05-08

高山深涧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未来中国将往何处去?走向一派繁荣昌盛,还是走向经济崩溃?胡舒立和王烁主编的《中国2013(关键问题)》将为您揭露增长受阻、民生告急、转型维艰、改革停滞不前的真相……关键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将以失败告终,中国人再也过不上好日子!

作者简介
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2009年和2010年,她两度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思想者”之一。2011年,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2012年,她荣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密苏里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她带领的财新传媒采编团队荣获斯坦福大学授予的“2011年度美国肖伦斯特新闻奖”(ShorensteinJournalismAward)。

目录
第一章  成长烦恼:中国之瓶颈   中国经济如何打破减速魔咒       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      土地流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     中国经济为何被拖入今日困境      中国通货膨胀的经济逻辑与治理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是什么让中国人不满意   第二章  民生愿景   新医改两面大旗      廉租房之弊:西方的与中国的      农民工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应对     中国的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      如何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社保体系     户籍制度改革的误区与突破口     为什么中国政府税收连年超高速增长     分税制的完善在于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第三章  转型之维:中国之展望   新“国进民退”风险与改革攻坚战     寄望权力不如变革体制     转型陷阱:中国面临的制约     农民“新命”     新世纪的伦理纲常   第四章  改革道路   危险的自我陶醉     大扩张后国企何处去        真假改革的试金石      司法改革的困境与路径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与未来     公共事件中的中国律师角色     土地制度改革与修法建言       打黑除恶与国家强制力的正当运用       不需要另起炉灶,再造一个顶层设计     提出“顶层设计”的意义非凡     拓展地方改革空间     第五章  社会重建   NGO 与治理理念:“分享治理权”的中国经验      微博:看客如何实现落地     刚性稳定:中国社会形势的一个解释框架      社会改革“两头热”   

内容摘要
 2013年,中国经济必将面临重大调整,公众有理由期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领导班子将会锐意改革。在此关键时间点上,财新传媒与线装书局合作,继去年的《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之后,推出《中国2013:关键问题》一书。因应着中国的复杂情况,胡舒立和王烁主编的《中国2013(关键问题)》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着意于摆事实、讲道理,极少空洞的宏大叙事。虽然对国情、改革和“中国模式”等问题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但是这本书仍旧保持了开放的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吴敬琏、陈志武和许小年等作者,皆是一时之选,进一步保证了文章的品质与权威性。无论精读还是选读,不同需求的读者都会从中找到自己关注的焦点。

主编推荐
    ●卖点1:中国国家智库十八大之后国势前瞻!
    ●卖点2:中国很有话语权经济学家、学者,思考当下问题,预测中国未来五年走向。
    ●卖点3:揭露增长受阻、民生告急、转型维艰、改革停滞不前的真相……关键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将以失败告终,中国人再也过不上好日子!
    ●卖点4:话题敏感,建言犀利见血,编者、编辑几易其稿,反复推敲作者观点和表述方式,使《中国2013:关键问题》终于面世!
    未来中国将往何处去?走向一派繁荣昌盛,还是走向经济崩溃?
    吴敬琏、许小年、陈志武、周其仁、夏斌、刘煜辉、韦森、俞可平、斯伟江、孙立平、何怀宏、贺卫方、陈有西、于建嵘……众多品质的、很有话语权的学者,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判断和预测,覆盖经济整体、国民收入、司法改革、土地流转、税收体制等关系国计民生和每一个人命运的重大命题。其中,有忧思,有警告,有期待——面对当下新的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我们也应该有所期待。 

精彩内容
 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非常突出。1980年中国GDP相当于全球GDP的4%,2006年已上升到约16%0跟印度相比。1980年时中国人均GDP约是印度的2/3,1990年时,两个国家人均GDP相等,1990年后中国人均GDP开始超过印度,今天中国人均GDP几乎是印度人均GDP的两倍。但是在这个成就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结构上的问题。先看消费。1952年中国民间消费大概是GDP的69%,接近今天美国民间消费占美国GDP71%的水平;到1978年,中国民间消费相当于当时GDP的45%,但到最近,这个比例却下降到36%左右。而相比之下,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从计划经济时期的16%左右,已上升到最近的约30%。如果将预算之外的政府税收与开支也算入,会更明显。再看收入。《人民日报》不久前的一篇文章讲到,从1993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49.49%下降到39.74%,降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而《新京报》做过一个估算,数字更为惊人: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从1983年的峰值56.5%,下降到2005年的36.7%,22年的时间内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跟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比较一致的,即劳动者收入占总体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曾有两个美国人写过一篇关于中国制造业、就业和报酬变化情况的论文。他们估算,中国制造业工人一小时的薪酬,大约相当于美国同行业工人一小时薪酬的3%;跟中国最接近的是菲律宾,其制造业工人报酬差不多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的6%;墨西哥约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的12%。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的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很低,而且劳动力数量大。但是到今天,这个优势是不是还有必要再维持下去?如果再维持下去,这个优势势必变成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长久劣势,因为劳动力成本长久低廉的结果会抑制许多领域的良性发展,包括格杀技术创新的动力。……P26-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