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张化桥|译者:黎木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张化桥|译者:黎木白

上架品均已人工过滤,品相9成新左右,三点之前的订单都会当天发出

4 1.0折 39 九品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化桥|译者:黎木白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441939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9787111441939

上书时间2024-05-05

层山叠嶂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金融体系面对流动性过剩、信贷过度扩张、热钱涌入等困扰,一步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其中神秘的“影子银行”被视为幕后黑手之一。在《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一书中,张化桥透过描写自己在影子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三年经历,系统性地陈列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监管、困境及改革建议等,也批评监管的严苛和缺失,金融危机随时重临。曾为最佳中国分析师的作者,亦在本书中分析中国股市低迷的原因。

作者简介
  张化桥,前瑞银中国投资银行部副主管,现任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湖北荆门县,中国湖北财经学院经济学学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后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并于1991-1994年间于澳洲堪培拉大学任金融讲师。
  1994年,张化桥移居香港,先后于惠嘉、里昂及汇丰等多家外资银行担任经济师和股票分析师。1999—2006年,在他担任瑞银中国研究部主管、联席主管期间,他的团队连续五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最佳中国研究团队”,他本人也连续四年被《亚洲货币》杂志评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
  2000—2003年,他在瑞银大力推荐小型民营企业,并创立民企指数,被冠以“民企之父”之称;2003年,协助推进中国QFII(合资格境外投资者)机制;2006—2008年,担任上市公司深圳控股的首席营运官;2008年底,重回瑞银当投资银行家;2011年离开瑞银,转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著作有《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

目录
序  影子银行:中国经济新前沿
前言  我在中国影子银行的经历
01.跳进影子银行
02.满怀期望与荒唐的监管
03.求助路漫漫
04.中国特色的证券化
05.监管噩梦
06.P2P和小贷行业的融资
07.类银行机构
08.次贷风暴
09.长期通胀与扭曲的银行体系
10.茶杯风波,还是下一个危机的开始
11.在影子银行的阴影中投资
12.中国股市为什么下跌
13.道德与监管
14.阿里金融,中国的未来
后记 金钱、地位和家庭
附录: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参与者
致谢
赞助鸣谢

内容摘要
 你还以为影子银行与你何干?真相是它们无处不在。
小额贷款、信托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典当,甚至银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面对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信贷扩张、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更与影子银行环环紧扣,无论你是寻常百姓还是做生意的、卖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开这股愈演愈烈的漩涡。
被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的张化桥,从人人艳羡的国际投资银行跳进小额贷款的行业,旋即被封为“小额信贷年度人物”。《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将揭示张化桥经历三年惊心动魄、在希望与绝望中游走的日子。他看到了金融业的内幕,体会到影子银行业的辛酸和黑暗,并在本书中分析了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风险,预示下一波次贷风暴的起点。作者预言:“中国创造了地球上最大信贷泡沫,如未能及时将泡沫释放,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环球金融海啸的源头。
”《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英文版在海外引发极大关注,甫一出版即登上亚马逊金融及银行类畅销书第一名,更获《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彭博、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精彩内容
 2011年6月20日这一天,骄日炎炎。我走出瑞士银行的办公大楼。我回头仰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感
到一种自豪和满足。
我又一次把瑞士银行炒掉了!
这是我第二次放弃这家顶级投行的抢手职位。五年前,即2006年3月,我辞去了瑞士银行(UBS)中国研究部主管一职,去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0604.HK),担任首席运营官。该公司1997年就在香港上市,有1000多名员工,在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
深圳控股的董事长和CEO给了我非常大的自主权。在我任职的两年半时间,我们管理团队使这个有点僵化的国企面貌一新。这得益于港股大牛市和我们的积极改革,2006~2008年公司股票涨了6倍。我们果断卖掉了很多非核心业务,包括有线电视、发电厂、
收费公路、工厂,只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借着股价上涨的良机,我们募集了3.5亿美元的新股和数十亿美元的低息长期贷款。
彭博和各大媒体纷纷撰文报道深圳控股的惊人转变,以及我所作的小小贡献。《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Investor)杂志甚至为此做了封
面报道(2007年7月)。杂志封面是我的照片,文章用了一个搞笑的标题──“张家王朝”(TheZhangDynasty)。然而,国企的经营难免受到行政干预和社会约束。举例来说,即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我们也很难裁员。员工绩效考核基本上就是例行公事,而且国企的决策效率低下。很快,我就发现我无法真
正地进行改革,继续待下去可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2008年9月底,雷曼兄弟正在破产的时候,我重新被召回UBS,担任投资银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帮助客户通过IPO和债券融资。UBS和高盛是仅有的两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有全牌照运作的外资银行。这时的A股市场,看起来像全球资本市场恐慌中的一块绿洲。
我的工作横跨A股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此外,我还兼
任亚洲房地产部主管。后者看起来似乎更有趣。
抢生意!
然而,外国投行努力摆脱次贷危机的过程步履维艰,监管部门和股东们也都变得更加吹毛求疵。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至少是亚洲的投行业,交易量触底反弹。现在回想起来,2009~2011年这三年,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复苏,或者是虚假的曙光。
投行部的工作与做投行分析师很不一样。老实讲,我不喜欢拉生意,尤其不愿意跟我不太喜欢的人打交道。我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而且我为退休后的生
活也做了相当的积蓄。于是,我开始心痒,想再次冒点儿险,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从2010年就开始关注国内迅猛发展的被视为“影子银行”之一的小额信贷业,陆续拜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什么叫“影子银行”?
标准普尔的定义被广为接受:普通银行存贷业务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都是“影子银行”,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小额贷款、民间借贷和典当等。
我还让UBS保荐一家准备在香港上市的典当行。
典当行实际上类似于小额信贷公司,只是前者由公安部和商务部监管,而后者由当地政府金融办监管。
现在,我再次离开UBS,不是另谋高就,而是去担任一家小额信贷公司的董事长。它就是广州万穗小额贷款公司,仅有50多名员工,主要为一些家庭经营的小企业和急需贷款的消费者服务。一般情况下银行都不给它们提供贷款。近年来,小额信贷行业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大众对官僚体制下的传统银行感到失望,还因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一位孟加拉国的银行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不管怎样,当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是件很酷的事情。在长期忍受投行工作的折磨并被当作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之后,我们投行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这样的意淫。
讽刺的是,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想到(至少我没有想到),我可能跳进了下一轮次贷危机的发源地。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