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雨果
正版8-9成新图书,可开发票,当天16点前订单均可发出,放心购买。
¥
11
2.6折
¥
42
九品
库存3件
作者雨果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07567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997358951438336010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被社会嘲弄和迫害的下层人民的代表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都被赋予天真、善良、真诚等美好品性。小说中还有相当多的篇幅,细致地描绘了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如巴黎圣母院这座哥特式大教堂,它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建筑艺术史。小说中所有的点滴细节,无一不生动曲折,妙趣横生,文擅雕龙,脍炙人口,造就了一部杰作。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人道主义代表人物。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目录
第一卷
一、司法官大厅
二、皮埃尔·甘古瓦
三、波旁主教大人
四、雅克·科勃诺尔老板
五、卡西莫多
六、艾丝美拉达
第二卷
一、从沙西德到锡拉
二、河滩广场
三、以德报怨
四、夜盯美人梢,必有麻烦事
五、麻烦接踵而来
六、摔罐成亲
七、新婚之夜
第三卷
一、巴黎圣母院
二、巴黎俯瞰
第四卷
一、善良的人们
二、克洛德·孚罗洛神父
三、圣母院的敲钟人
四、狗和主人
五、克洛德·孚罗洛(续)
六、不得民心
第五卷
一、圣马尔丹修道院的负责人
二、“这一个将把那一个消灭”
第六卷
一、对古代司法的公正而客观的评述
二、老鼠洞
三、关于玉米饼
四、一滴水,由一滴眼泪回报
五、关于玉米饼故事的结局
第七卷
一、对山羊倾诉秘密的危险
二、有着明显区别的神父和哲学家
三、圣母院的钟
四、宿命
五、两个身穿黑衣的人
六、公开诅咒别人的结果
七、妖僧
八、临河窗子的特别用途
第八卷
一、枯叶代替了银币
二、枯叶代替了银币(续)
三、枯叶代替了银币(续完)
四、把一切希望都抛弃
五、妈妈
六、三人各有所思
第九卷
一、疯狂的昏热
二、驼子、独眼、瘸子
三、聋子
四、陶罐和水晶瓶
五、红门的钥匙
六、红门的钥匙(续)
第十卷
一、在倍尔那丹街上甘古瓦妙计不断
二、当你的乞丐去吧
三、欢乐万岁
四、好心肠帮倒忙
五、法王路易十一的祈祷室
六、提着小刀闲游
七、沙多倍尔驰援
第十一卷
一、红色的小鞋
二、美丽的白衣姑娘
三、弗比斯的婚事
四、卡西莫多的婚事
……
内容摘要
《巴黎圣母院(全译本)》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于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说。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拉·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诺德·福罗诺)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
主编推荐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法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巨作,它极具艺术色彩,以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的展现了宫廷与教会的阴暗勾当,小说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刺激着每一位读者的感官。当之无愧的登上了世界十大文学名著的宝座。
精彩内容
一、司法官大厅三百四十八年六个月零十九天前的今天,巴黎的市民被旧城区、
大学区和市民居住区(新城区)三重城垣里教堂中轰鸣的钟声惊醒了。
在历史上,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那一天,实在无法引起人们的任何记忆。那件事情,虽然一大早就让巴黎居民及教堂
的钟声喧闹不止,但是实在不值得过于大惊小怪。庇卡底人和勃艮第人并没有来进攻,也并非要进行抬圣骨盒的仪式,拉斯葡萄园的学生并没有起来暴动,“尊贵无比的国王陛下”也并非要进行人城仪式,那些男男女女的盗窃犯并没有要被巴黎的司法官判以漂亮的绞刑,而那些戴着十五世纪流行一时的羽毛盛装的使臣们也并非要到来。只不过为了王太子与弗朗德勒的玛格丽特公主的联姻,有一支特殊的人马——弗朗德勒的使臣们,就在两天以前来到了巴黎。波旁红衣主教笑容满面地迎接了那帮满身土气的弗朗德勒市政官,并在他的波旁府邸用许多“讽刺剧、寓意剧与笑剧”来热情招待他们,以便能讨好国王。然而,一场瓢泼大雨将其房门口雅致的帘幔浇得不成样子,这使得主教大人异常厌烦。
用让·德·特洛瓦的话来说,一月六日这一天,对巴黎全体市民来说是喜气洋洋的一天,因为自古以来,这一天始终是主显节①与愚人节合二为一的无比隆重的日子。
在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那一天,不仅将在河滩边的广场上点燃节
日篝火,还将在布拉克小教堂的墓地里种上五月树,并在司法宫的礼
堂里上演圣迹剧。巴黎总管的差役,穿着漂亮的紫色毛质短棉袄,在胸前佩了个白色大十字,头天就在各十字街口吹起喇叭,大声向巴黎市民宣告总管府的通知。
因而,成群结队的市民们,在早早关上家门:店铺以后,男男女女,扶老携幼,从各个地方赶向那三个地点。人人都有自己的主意,有的去看篝火,有的去看五月树,而有的则去看圣迹剧。一月是看篝火的最佳时节,这一点是从古遗传至今的共识,而圣迹剧,由于在司法宫上演,四处有遮盖,干燥暖和,所以大部分巴黎市民都涌向篝火和圣迹剧的场所,这是爱看热闹的巴黎市民颇为聪明的一点。至于布拉克小教堂墓地里的那株可怜的五月树,则是纸花稀
疏,在一月的严寒中瑟瑟发抖。
两天前来到这儿的弗朗德勒的那些使臣们,要来司法宫观看圣迹剧,并且同时观看挑选丑人王。市民们都知道这一消息,因而赶向司法宫四周大街小巷的人尤其多。
尽管这间大厅在当时被号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礼堂
(确实,索瓦尔②那时还没有测量过蒙塔吉城堡的大厅),想要在那天挤进大厅里却是无比艰难。司法宫广场上人满为患,水泄不通,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让那些临街的巴黎市民们得以站在窗口大饱眼福。五、六条通向广场的大街,好比五、六个河口,无时无刻不是人流滚滚,涌人大海。如同海浪拍击海岸上突出的岩石一般,逐渐壮大的人流不停地冲击着广场四周的房屋和无规则的墙角。司法宫是一
座壮观巍峨的哥特式建筑,两股人流在其正中央高大的台阶上不断上上下下,从台阶中段开始,被劈成两半,顺着两侧的台阶奔泻而下。
如同飞流泻人河海一般,这两股人群组成的流水不断地汇人广场。由叫喊声、笑闹声和无数双脚的践踏声合成的巨大的喧哗声,时而凶猛异常,那人流一
波波地从后向前推向台阶,时而缓缓退缩,导致人群中不断引起骚动,形成一层层的漩涡:原来是总管府的弓箭手跑来维持治安,骑警骑着马来维持秩序。这个传统由巴黎总管府传到保安队,又传到骑警队,再传到当今巴黎警察队,真是妙不可言。
成千上万的人头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大门口、窗户前、窗洞里、屋顶上。善良、平静而诚实的市民们,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注视着司法宫,注视着喧闹的人群,因为有好多巴黎市民,至今仍只是袖手旁
观,看看热闹就能满足的人。如果眼前的高墙后面正在发生什么大事,那么看着高墙本身也是件令人兴味盎然的事。
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这些一八三。年的人们能够回到十
五世纪,和这些巴黎人混杂在一起,那么和他们一起挤挤绊绊、拉拉扯扯、磕磕碰碰地挤进那个本来宽敞,而在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这天却显得异常拥挤不堪的大厅,或许是件很有趣味、颇有魅力的事情。
我们对某些古老的东西感到新奇,恰恰是因为它的古老,尽管它确实很古老。
读者若能和我们一起夹杂在这群身着罩衫、短袄或是短裙的嘈杂
人群中挤人大厅,那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若是读者同意,我们不妨来尽情想象一番。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