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

16 4.7折 34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振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印数1千册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7-03

月逐舟行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振丰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ISBN 9787561784679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8页
  • 丛书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第2辑)•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问题与方法;丁若镛与朱熹四书诠释取向之异;丁若镛人性论与洙泗学、朱子学及西学间的距离等。为了使研究具有东亚的宽阔视野,除了将丁若镛的四书诠释与中国学者作对比研究外,亦以日本古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及荻生徂徕(1666—1728)的四书解释作为对照,以突显丁若镛意见的特殊之处。
【作者简介】

蔡振丰,1962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以魏晋玄学、佛学及儒、道两家思想为研究领域,兼及东亚儒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王弼的言意理论与玄学方法》、《魏晋名士与玄学清谈》、《魏晋佛学格义问题的考察——以道安为中心的研究》、《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四书学的方法概念
  第二节  时代的转折与朱熹四书学在东亚的变化
  第三节  丁若镛在东亚学术上的意义及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丁若镛与朱熹四书诠释取向之异
  第一节  注解的内容与诠释的路径
  第二节  朱熹与丁若镛的诠释之异:以《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为例
  第三节  义理取向的诠释系统与意义取向的诠释系统
  第四节  四书的文本结构内含两类诠释的系统
第三章  丁若镛人性论与洙泗学、朱子学及西学间的距离
  第一节  对丁若镛学术定位的两种看法
  第二节  丁若镛性嗜好说的来源及特色
  第三节  丁若镛的心性论及其上帝一词的使用
  第四节  性三品说在丁若镛四书学中的理论位置
  第五节  丁若镛的人性论为对孟子心性论的回归
第四章  人性论的延伸——丁若镛四书诠释中“仁”、“心”、“性”、“天”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  围绕在孔子“仁”说中的重要概念
  第二节  丁若镛“仁”说中“交互主体”的动、静二态义
  第三节  由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嗜好之性”与“可仁之理”
  第四节  “性、道、教”解释架构下的“天”、“人”关系与“天”在丁若镛思想中的理论地位
  第五节  “仁说”及“事天说”为对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与超越性的追求
第五章  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开展——丁若镛的文质论
  第一节    以王者的礼乐刑政为主之儒学解释与丁若镛论说的倾向
  第二节  朝鲜学者对文质问题的三种解释倾向
  第三节  星湖李瀵对“忠、质、文”的考辨及其影响
  第四节  丁若镛文质论的要义
  第五节  丁若镛文质论的价值
第六章  丁若镛《中庸》诠释之特色——与日本古学派的对比
  第一节  对《中庸》的质疑及定位
  第二节  日本古学派对《中庸》的诠释
  第三节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中庸》诠释的思想史意涵
  第四节  从比较的观点论丁若镛的《中庸》诠释
  第五节  丁若镛与日本古学派在诠释上的差异
  第六节  丁若镛对日本古学派的态度
第七章  丁若镛的《大学》诠释及其四书学架构
  第一节  《大学》的价值与日本古学派的看法
  第二节  丁若镛的《大学》诠释
  第三节  由丁若镛《大学》诠释论其四书架构
  第四节  丁若镛对四书学的整体构想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从东亚儒学的发展论丁若镛四书学的发生意义
  第二节  丁若镛四书学在东亚儒学中的意义
  第三节  从东亚秩序的变革论丁若镛四书学的时代意义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