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9787516824177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14.9
3.7折
¥
39.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黄惠萱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417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16824177
上书时间2024-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黄惠萱,临床心理师,同时也兼具女儿、妻子、儿媳与母亲的角色。目前于黄伟俐诊所担任临床心理师,并于《商业周刊》良医健康网担任专栏作家。
毕业于中正大学心理系,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所。曾任职台安医院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师,台北市心理卫生中心团体带领者。
希望透过简单的心理学理论与谘商经验的分享,带给一样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灵上的支持与鼓舞。
目录
辑一 女儿,这不是你的错
无法进食的女儿──控制型的母亲
哭着对妈妈大吼 / 003
她无法相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 / 004
身体成为抗议的战场 / 005
习惯扮演“被动的受害者” / 006
被许多“好妈妈”的标准所绑架,无法动弹 / 007
你不需要用力地证明自己“好”,也不用一直“赢” / 009
人生有很多辛苦要克服,若你不为自己奋斗,别人就会来逼你 / 01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12
害怕“成功”与耀眼的女儿──嫉妒型的母亲
学会少说话的女儿 / 015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利剑 / 017
“你是小公主,那我是什么?”——一个母亲痛苦的矛盾 / 019
“比别人好”,不会让你感到幸福 / 020
切断母女间的“连通管”,从母亲的故事中走出来 / 02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22
被父亲性侵的女儿──旁观型的母亲
心里的彻底崩塌 / 025
深埋心中的恨意 / 025
“无法信任”成为最大的难题 / 028
在那些危机时刻,她不是一个母亲,她只是一个痛苦的受害者 / 030
过早选择原谅,会让被遗忘和压抑的自己回不了家 / 032
接每一个“自我的碎片”回家 / 03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34
总陷入三角关系的女儿──退让型的母亲
她有两个家 / 036
她“渴切”别人为自己争执 / 036
我们长大后的人际模式,在小时候已经有了蓝图 / 038
不健康的“退让”与“心理界限”薄弱有关 / 041
学习从“自己”的角度来认识一个人 / 042
专注于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 / 04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44
总与人“绝交”的女儿──情绪勒索型的母亲
仍萦绕耳边的谩骂与威胁 / 048
情绪上折磨人的加害者 / 051
生一个完全属于我的小孩,她不会离开我 / 053
学习分辨“情感羁绊”和“情绪勒索”的不同 / 054
永远选择“绕道而行”,是另外一种负向影响 / 055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56
八、练习在关系中说“不”
九、给予适当的信任,让对方有改变的机会
“妈妈,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我的好?” ──重男轻女型的母亲
提到母亲,她总是挑剔 / 060
自小缺乏被母亲肯定,所以也看不到自己的好 / 061
女人更容易为难女人 / 063
拥抱你的本心,看见自己的“好” / 065
摘下母亲让你戴上的偏见 / 066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67
为母亲抱不平、力争上游的女儿──懦弱型的母亲
一颗心疼妈妈的心 / 070
对孩子来说,很残酷的事 / 072
女人成为“牺牲的一代” / 074
培养真正的自信与安全感 / 076
强悍引来强悍,敌意招致敌意 / 076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77
辑二 请从理解妈妈的生命困境开始
总“假装”自己需要帮助的女儿
──残忍型的母亲
“被帮助”,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全 / 083
对自己的出生感到抱歉 / 085
最深的痛楚──母亲的心里没有我 / 087
她是“很可怜”,还是“很可恨”? / 089
“自我怀疑”让你无法自保 / 090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91
从小就扛起照顾母亲责任的女儿──忧郁型的母亲
为妈妈多长一颗心 / 094
“亲职小孩”常面临“无法求助及被照顾”的困境 / 096
忧郁的人往往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 098
忧郁的人,主因往往是更久以前的伤痕 / 099
别让你的付出超过关系的界限,那是“害”,不是“爱” / 100
照顾自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 10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03
在穿着、言语上,不断吸引他人注意的女儿──疏离型的母亲
想让自己成为所有人都“想要的对象” / 106
她脑海里的计划和考虑,从来没有别人在里面 / 110
“母女的疏离”是影响女儿的真正关键 / 110
戒除快速亲密的瘾 / 112
培养关照内外在真实的能力 / 11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14
时刻保持警戒的女儿──威胁型的母亲
不惜伤人,逼对方就范 / 118
长出符合母亲期望的面具 / 119
找出活在你心里“严厉的内在父母” / 122
接受真实世界里“不完美”却仍然珍贵的爱 / 12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25
只渴望轰轰烈烈,无法接受平淡日子的女儿──善变型的母亲
平淡等于变心前兆? / 128
必须不断寻求让自己安心的“证据” / 129
跟谁在一起,就成为对方的影子 / 132
了解自己,整合你的生命故事 / 133
学习从客观的角度,好好认识别人 / 134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35
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女儿──敌意型的母亲
她觉得自己不是妈妈的小孩 / 138
被指责,不全然是因为“你不好” / 140
对他人的敌意,其实是自己无法接纳自己的部分 / 141
困在“想象中”的敌意与害怕里 / 143
别人对你的情绪,不代表你真实的状态,反之亦然 / 144
你小心防备别人的恶意,其实是你对自己的敌意 / 146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48
她常爱上会骂她、凶她的男人──严苛型的母亲
寻觅着可以督促自己的对象 / 150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陷入同样困境 / 153
学习消化挫折,养出从失败中爬起的复原力 / 155
如何面对让自己不断受伤的关系 / 157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58
辑三 你可以当自己心里的好妈妈
在每个爱她的人身上寻找妈妈味道的女儿──缺席型的母亲
从“好妈妈与坏妈妈都是我的妈妈”的良好体认,了解真实人生 / 165
“母亲”是个需要大量付出的角色 / 167
接受生命中的遗憾 / 168
珍惜“真实”存在的关系 / 170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71
严以律己、不断求好的女儿──完美主义型的母亲
继承妈妈的完美主义与孤单 / 174
陷在烦琐的细节中,无法自拔 / 175
原来“我觉得越不被照顾的时候,就是我更努力追求完美的时候” / 177
“不得不”坚强、独立 / 179
别用资料、数据和效率来和他人保持距离 / 180
找出自己被琐事淹没的情绪 / 18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82
以物质弥补空虚的女儿──匮乏型的母亲
“拥有想要的东西”是很奢侈的梦 / 185
通过不立即“满足”需求,帮助孩子学习忍受“挫折” / 187
母亲如何在为孩子牺牲与自我实现之间,取得平衡 / 189
母亲的各式资源与支持 / 190
开发“匮乏”以外的人生动力 / 19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92
因为太痛,只能遗忘的女儿──施虐型的母亲
小时候母亲拿烟头烫的伤痕,烧灼感似乎还在 / 195
“爸爸是谁”是母女之间的禁忌话题 / 196
“遗忘”从来就不是通往痊愈的快捷方式 / 197
当母亲以倒霉的受害者自居 / 199
面对痛苦,才能疗伤与成长 / 200
原谅自己,放下自责 / 201
专注当下,培养与痛苦共存的能力 / 202
学习自我照顾,真正对自己好 / 20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204
三十三、直视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学着视自己若珍宝
习惯“保持一点距离”的女儿──没安全感型的母亲
总是非常忙碌的母亲 / 207
“人生就这样子了吗?” / 207
以“我需要自己的空间”,来拉开关系中的距离 / 209
扛起母亲情绪责任的,往往是女儿 / 211
试着不去背负别人的情绪责任 / 212
放开心胸,去感受关系中的“相互影响” / 21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214
抱持“找个好男人嫁最重要”的公主病女儿──无自信型的母亲
“公主病”女孩 / 218
有公主病的女孩,其双亲不一定对她特别宠爱 / 219
请记得灌溉你的爱情,滋养你的伴侣 / 223
找回角色之下属于你的轴心 / 224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225
致谢
内容摘要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
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 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主编推荐
※一本给女儿,也给妈妈的母女关系疗愈指南。
※临床心理咨询师黄惠萱,根据真实案例,对母女间的隔阂给出专业解读。38种温暖实用的方式,改变母女关系,让每一位女性都能拥有充满爱的一生。
※当带伤的女人成为母亲,当所有心理困顿在家族里代代相传,身为女儿的你,有机会将彼此的伤痛划上句点。
精彩内容
无法进食的女儿——控制型的母亲长大后。每当遇到和别人快要吵起来的时刻,她心中会快速想起那次和妈妈的争吵,自己对母亲大吼:“为什
么你什么事情都要逼我?”母亲理所当然地回答:“因为我是你妈妈。”因为你是我妈妈。所以你什么都要赢吗?因为我是你的女儿,所以我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吗?
“你笨蛋呀!我不是叫你昨天下班前把货都搬进来吗?为什么我看到东西还在这里?”组长对着雅贞咆哮。
雅贞先是因对方的大声震慑而呆住,而后心里升起一
股恶心感,很想吐在对方身上。
店长从仓库走出来说:“是我叫她先把仓库里面整理好,今天再把货搬进来的。”组长悻悻然地瞪了她一眼。
最近工作时这样的争吵越来越多,新来的店长和组长处得不好,两个人都希望能够拉拢她,也都会命令她,她夹在中间很是为难。
哭着对妈妈大吼
这阵子,雅贞发现自己又开始吃不下饭了,只要一看到食物,身体里就有一股厌恶感涌上来。
她从小心情不好就吃得很少。初三那年最严重,有一
段时间,完全没办法吃东西,勉强吃了,就会吐出来。
当时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母亲希望她能考上前三志愿,整天在她身边叨念,催她读书,逼她吃饭,管她早睡。
有一天,她爆发了,和母亲大吵一架。
“为什么你什么事情都要逼我?”她记得自己哭着对妈妈大吼。
妈妈气得大声骂回来:“因为我是你妈妈。”听到这句话,她就像泄气的皮球,失了神。母亲后面再说什么,她都不记得了。接着,她就好一阵子没办法吃东西,只能去看医生,严重时,还住过几天医院。
后来医生建议父母让她离开家,爸爸就安排她到南部念书,住在姑姑家,后来她的胃口就渐渐好起来了。她无法相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毕业后开始工作赚钱的这几年,她无法进食的老毛病还会时不时跑出来。如果太久没有好转,她就会去找医生
聊一聊,吃些药,让自己的心情好一点。
照顾她很久的医生对她说:“有对你身体好跟不好的食物,也有适合跟不适合你的人。你可以选择你要吃什么,要和什么人交朋友,不需要全盘拒绝。”她觉得医生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她不知道可不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
如果她选择了对自己好的,但别人说是错的呢?如果她相信或依赖了某个人,后来对方以此逼迫或伤害自己呢?
女儿的内心世界“依赖会让我变成你的附属品”:不要逼我吃你给的东西“是非题”需要“是”与“非”,只有一个答案不能成为“选择题”,这个道理放在心灵与人生中同样适用。
一个人要发展出“面对选择,做出决定”的能力,光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并接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说不”与“放下”。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母亲无法“放下”,女儿也就难以“说不”。无法拒绝是一种变相的失去自由,最终的反扑可能是青春期激烈的叛逆,而另一种常见的抗议方式,就是像厌食或暴食这类的饮食困难。
身体会摄取食物当成养分,就像心灵需要爱的滋养。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是不是能自由选择吃与不吃、什
么时候吃、吃些什么、要吃多少,就好比这个家庭给予孩子的爱是不是弹性且贴合成员本身需求的。
正是因为在身心对比下,摄取食物与接受爱是如此相似,所以当亲子关系中爱的流动被过度控制而僵化,常见
的战场就在餐桌上,但这不会是唯一的冲突点。
身体成为抗议的战场母亲对雅贞的控制不是只有食物而已。成长过程中,雅贞一直是父母生活的重心,特别是母亲,每天都会关心雅贞大大小小的事情。
这样的关心,并没有随着她的年龄增长和能力增加而改变,小时候的教导到了青春期变成了干涉,滋养植物的肥料太多时,就会变成“淹死”植物的毒药。
在初中、高中升学压力极大的阶段,母亲缺乏界限的关心,让她比一般青少年考生多背负了缺乏自由而来的窒息感。最终,她的身体变成对家庭抗议的战场,用“拒绝你给的食物”,来表达“不要逼我,我不想成为你的附属品”。
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