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如何改变世界978753294453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如何改变世界9787532944538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0.87 6.1折 17.7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约翰-保罗·弗林托夫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44538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17.7元

货号9787532944538

上书时间2024-12-13

绿萍佳迩书院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探讨生活的重大议题,对当下的诚恳解答。
我们如何发掘自己的潜力?工作能够启发灵感吗?感情关系能够持续一生吗?……《人生学校》系列中阿兰·德波顿联手当代英伦思想家中的翘楚,重新检视人生的重大议题,基于深刻的思考、广泛的调查,以明白有趣的文字,做出了对当下的诚恳解答——这些想法肯定为你带来启发和激励,让你获得裨益和慰藉。本书是分册约翰-保罗·弗林托夫的《如何改变世界》:你的微小一步,可以引发蝴蝶效应。我们从不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决定大局,但事实上,世界的每一个改变,都起自某一个人的作为。

作者简介
约翰-保罗·弗林托夫(John-Paul Flintoff ),作家、记者、主持人。曾任《金融时报》调查记者,后加入《泰晤士报》,并为多家报刊撰稿。他的作品已获得不少荣誉,直接导致英国政府一些政策的改变。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如何着手改变
一  战胜失败主义
二  什么驱动着我们
三  策略的思考
四  见证
五  你需要什么
六  迈出第一步
第三章  什么需要改变以及如何改变
一  增添美和乐趣
二  如何看待金钱
三  让事情变得有吸引力
四  爱的帮助
五  以和平化解冲突
第四章  结语
延伸阅读

内容摘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但有时我们却感到无能为力。然而,正是那些对现状感到不满,并且勇于做出改变的人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在一代代人的手中得到了发展。
《如何改变世界》中约翰-保罗·弗林托夫以大量翔实事例和深刻观点警醒我们,对于改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仅存在可能,而且你将获得灵感、勇气和深厚持久的满足感。与其消极地抱怨、等待和不作为,不如尽己所能,迈出第一步吧!

精彩内容
 有些人可能是幸运的,他们会清楚地知道他们想要改变什么。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确定需要改变什么。
这个世界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每个问题也有很多方法来解决。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深陷于这样一个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们迫切地想要做些什么;另一
方面,我们却不知道从何人手。
从过去的巨大成就中寻找灵感,并不总是有帮助,因为成功之后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过去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实现之后就变得如此普通。基于同样的原因,一些特殊的个人承担的角色,事后总是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这些人必然要承担起重责大任,这些人注定要改变世界。比如说,我们很难想象甘地会过着一
种平静而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但是,他本来确实可以一直这样生
活。但甘地最终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他发现与他所
从事的法律生涯相比,别的事情更为重要。
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改变世界的话,就必须试着了解什
么事情可以驱动我们前进。我们特别要好好思考,我们是要遵循自己的兴趣,还是受责任感的驱使而行动?
历史上,很多人都努力遵循宗教权威的教导,他们可能是期望有一个更好的来世。康德提出了“责任本身就是目的”的观点:完成责任,既不是为了获得上天堂的奖励,也
不是为了避免下地狱的惩罚。他认为,只有当我们撇开所有的源于欲望或喜好的动机时,道德行为才会出现。但是,这种思想可能导致极度的盲从。正如哲学家彼得-辛格
在他的《我们要如何活着?》一书中所指出的:在审讯之前,纳粹党员阿道夫·艾希曼突然宣布并强调,他的一生正是按照康德的道德箴言,特别是康德对责任的定义来行事的……偶尔他也会同情被他送进毒气室的犹太人,但他认为,一个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该不受同情心的影响,所以他还是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职责。另一个纳粹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则告诉那些奉命屠杀犹太人的党卫队,既然他们被召去完成这项“令人憎恶的义务”,那么不管喜不喜欢,大家必须要执行到底。
18世纪的哲学家休谟反对康德的观点。休谟认为,如果做一件事情的原因足以影响我们的行为,那么这一原
因必定与某些欲望或情感有关。如果休谟是对的,那么回答“我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首先问自己“我想要
做什么”。
但这个逻辑也有危险:我们可能只会追求狭隘的一己私
利。从某方面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大多数人都会在他一生
中的某个时刻,意识到仅仅为了追求私利是不恰当的,这种感觉通常是在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生命有限的时候。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刻意地运用死亡意识,激励自己专注于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多种版本,讲述了三个骄傲、英俊又富有的年轻朝臣骑着马穿过森林,在那里他们看见了三具腐烂的尸体。尸体对他们说:“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我们以前也是如此。
看看我们现在的样子,你们将来也会如此。”不难想象,这个事件让三个年轻人陷入了思考,因为这种事情确实会在真
实的生活中发生。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会说,濒死体验能够
重新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佛陀也有相似的觉悟。他从小在王宫中长大,全然不知民间疾苦。有一天他走出宫殿,看见一个老人、一
个病人膏肓的人和一个死人。佛陀询问他的车夫,这些事情会发生
在哪些人的身上。“殿下,生老病死,每一个人都会如此。”车夫的回答让佛陀感到震惊。佛教徒们认识到这些可怕的景象具有极大价值,它们是上天给予的启示,可以促使我们寻求觉悟。P20-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