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多宏,男,1977年12月生于安徽省寿县。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口腔种植专业),博士后,教授,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牙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中专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卫生学校口腔临床医学专业,2007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同济大学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博士后出站。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牙种植专科)工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人才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培养计划及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源刊物50多篇。参编/参译专著6部。申请专利99项,并获得了系列成果转化,研发了50多件口腔种植相关的医疗产品及手术器械。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1项。 参与学术团队和任职情况: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Biomaterials》《Clinical Implant Dentistry and Related Research》特邀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口腔种植学及整合牙槽学研究,具体包括:(1)复杂牙种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即刻种植即刻负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3)牙槽骨生物力学的研究;(4)牙槽骨缺损修复和重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5)口腔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6)基于先进生物材料的软硬组织再生研究;(7)国产种植体、牙槽骨骨增量装置及相关手术器械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临床业务专长:各种复杂牙种植、牙槽骨缺损的软硬组织修复与重建及牙种植并发症的诊治;提出了“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骨增量理论,基于该理论研发了帐篷钉系列产品,并利用其系统开展牙槽骨骨增量技术,开辟了临床上单纯应用生物材料进行严重牙槽骨垂直向骨缺损(>10mm)修复与重建的先例。发明了Bag-Bio-Gide(BBG,袋状可吸收生物膜),利用其彻底解决了上颌窦外提升过程中因上颌窦黏膜大面积破裂而影响骨增量治疗的临床难题,同时为上颌窦瘘修补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研发了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的综合序列治疗新方案;创建了基于新型固位钉的块状骨三明治式垂直向骨增量新策略;系统阐述了V-II-V口腔种植治疗程序,设计研发了专用穿翼板种植体及手术工具盒。申请了80多项医疗器械及治疗技术专利,并进行了临床转化应用,为我国口腔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