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中国当代美术大系 油花卷
¥
224.25
5.6折
¥
40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徐晓燕、水天中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晓燕、水天中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42624
-
定价
40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雅昌·“艺术中国”系列书库
- 【内容简介】
-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期,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的边缘。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发生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则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这种历史环境里,西方绘画也顺利地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的艺术,而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一个世纪。
一、中国画家的西画试验
清代晚期,一些中国官吏和文人到欧美各国的博物馆中,看到欧洲名画原作,使他们为之折服。薛福成、康有为等人的欧游文札中,对这些名画新颖的诗意作了生动的描述。由于他们见到的是欧洲绘画的代表性作品,而不是他们的前辈文人见到的传教士笔下的圣像,因此清末文人心目中的油画作品不再是“虽工亦匠”、“不入画品”的奇技淫巧了。同时,海禁大开之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已经由轻蔑、贬抑一改而为尊重和仰慕。作为欧洲文化组成部分的油画,也成为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学习对象,当时的知识分子是为了复兴中国文化而学习欧洲绘画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画家来说,在世纪之初并没有直接面对欧洲名画的机会。虽然在观念上变排斥为仰慕,但即使是有志于研习西画者,也只能面对西方绘画的印刷品摸索前进。清代后期,天主教会在上海土山湾孤儿院举办绘画工场,选拔有绘画天赋的儿童,由西洋传教士中擅长绘画者教授摹绘圣像。这成为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传授西画技艺的场所,在扩大西画影响方面的作用,土山湾孤儿院远远超过了清前期宫廷里的传教士。
- 【目录】
-
总序
移动的风景
革命场景及其他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作品
图版索引
艺术年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