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选读·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
¥
27
4.0折
¥
6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张伯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伯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325638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0页
- 【内容简介】
-
本套丛书由张伯礼会长、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总主编,由1本教学大纲和13本教材组成,主编会议、编写会议、审稿会、定稿会分别已于2015年3月、5月底以及2016年1月、6月在北京举行,由世界中联教指委和我社联合举办,我社具体承办,费用由天津中医药大学资助的出版费承担。按照《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编写。编写人员由世界中联教指委和我社联合在世界范围精心遴选的来自海内外**中医药院校和机构的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和国际化教学经验的一线、****专家、学者,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研究院(所),合计283人,其中境内34个机构、226人;境外40个机构,57人。英文版教材已陆续编辑加工、出版。现申报的中文版教材内容有国际化特色,强调规范性、实用性、安全性,部分内容为国内教材所缺,如洁针技术等。海外华人中医从业者众,且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日众,与该套教材的英文版配套,很有必要。市场需求和前景较好。两个效益均佳。《黄帝内经》由翟双庆、王玉兴主编。
- 【作者简介】
-
张伯礼,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并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73首席科学家。为20余种***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主编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含一等奖),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项。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方剂的新模式及配伍优选设计方法,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子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代表作:《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今日脑病》《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案例版)》《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复方丹参方的现代研究——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中医药史略与学术思想》等。
- 【目录】
-
概论节 从“医家之宗”到“世界记忆名录第二节 与《希波克拉底文集》同龄的东方医典第三节 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相似的医学理念第四节 与《希波克拉底文集》比肩的医学成就第五节 《内经》中那些令人瞩目的世界之第六节 《内经》中关于生命特征的独特论断第七节 《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所在原文选读章 养生节 养生的具体方法第二节 养生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女性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的变化规律第四节 男性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的变化规律第五节 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及其意义第六节 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第七节 “治未病”的防治原则第八节 生命与自然界阴阳二气息息相关第九节 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第二章 阴阳五行节 阴阳的基本内涵和属性第二节 药物和食物气味的阴阳属性与作用特点第三节 药物和食物气味太过对人的伤害第四节 外邪侵袭与情志内伤致病的临床特征第五节 与阳气互根互用的关系第六节 阴阳失调的典型临床特征与病机本质第七节 调节阴阳的基本方法以及在防病养生中的应用第八节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第九节 阴阳理论在针刺治疗和诊法方面的运用第十节 饮食五味对五脏精气是一把双刃剑第十一节 阴阳属性的统一性和可分性第三章 藏象节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第二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以及五脏与六腑功能特点第四节 水谷精微的生成与输布第五节 津液的生成与输布第六节 脾与胃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区别第七节 脾病而四肢不用的道理第四章 精气神节 神的重要性和神的产生及思维过程第二节 营卫的生成和运行及交会第三节 睡眠与营卫二气的关系第四节 精气津液血脉的概念第五节 六气脱失的病理变化及六气与脏腑的关系第五章 病因病机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第二节 积证的病因病机第三节 五脏的常见致病因素第四节 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及阳气失常感受四时之邪的病变第五节 阳气失常所致各种病变第六节 续论阳气的生理功能及阳气失常的病变第七节 阳气昼夜消长规律及保护阳气的养生方法第八节 与阳气的关系及四时伏邪发病第九节 疾病多因气机失调所致第十节 病机的重要性及病机十九条第六章 病证节 外感热病的概念和病因及预后第二节 外感热病的六经主证和传变规律第三节 外感热病病情转愈的次序第四节 外感热病的治疗大法和热病遗复的病因病机以及饮食宜忌第五节 咳嗽发生的病因病机第六节 五脏咳的症状表现第七节 咳嗽的传变规律和六腑咳的症状第八节 急性胸腹疼痛的病因病机第九节 痹证的外因和分类以及痹证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第十节 五脏痹的发病机理第十一节 常见脏腑痹的临床表现第十二节 痹证的内因和痹证的预后第十三节 六腑痹的发病原因及痹证的针灸治疗原则第十四节 营气和卫气的区别及其与痹证发生的关系第十五节 五体痹的典型表现第十六节 痿证的基本病机和临床特点第十七节 痿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第十八节 痿证的治疗原则第七章 诊法节 清晨诊病与四诊合参第二节 诊气血是脉诊的重要内容第三节 观察面色和眼睛的要点第四节 五脏失守则预后凶险第五节 五脏失强则全身衰惫第六节 寸口脉搏可知脏腑气血变化第七节 全面诊察与临证三不治第八节 虚里诊的部位与脉象第八章 治则治法节 治法随不同地域常见病各异而有所不同第二节 因势利导和补虚泻实等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第三节 逆治法的概念以及运用举例第四节 反治法的概念以及运用举例第五节 针对虚热证和虚寒证的治疗原则附录一、《黄帝内经》大事年表二、本教材重要名词术语索引
作者介绍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