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点绛唇978753215408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点绛唇9787532154081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15 5.2折 2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小鹰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54081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J9787532154081

上书时间2024-04-26

东方宝藏一正版专营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收录王小鹰2011年以来发表的以词牌名冠名的五篇上海女性系列小说:《点绛唇》《青玉案》《枉凝眉》《懒画眉》《解连环》。这些小说原发于《收获》《上海文学》《小说月报》等刊,其中《点降唇》相继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多处转载,在读者和评论界反响很好。上海女作家笔下的上海女人故事,独具上海本邦特色与韵味。

作者简介
王小鹰:1947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黄山茶林场务农。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曾任《萌芽》编辑,后在上海作协从事专职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假面吟》《长街行》《你为谁辩护》《我为你辩护》《丹青引》《我们曾经相爱》《吕后-宫廷玩偶》《问女何所思》等,中短篇小说集《一路风尘》《相思鸟》《意外死亡》《前巷深·后巷深》,以及散文集《女人心事》《寻常情怀》《可怜无数山》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1年)、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1998年)、第四届长中篇很好小说二等奖(1998年)、第四届上海文化艺术奖之很好成果奖(1989年)、上海市四十周年很好作品奖(1989年)、第四届全国很好中篇小说奖(1986年)。

目录
点绛唇
枉凝眉
懒画眉
解连环
青玉案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王小鹰以词牌名冠名的五部上海女性系列小说:《点绛唇》《解连环》《枉凝眉》《懒画眉》《青玉案》。
叶采萍从“下只角”嫁进淮海坊,但“点绛唇”的那一抹艳丽渐渐褪色后,陪伴她的又将是什么?
宋安娜与夏美莲曾为同学,后为闰蜜。但人到中年,宋安娜却陷入了被闺蜜谋财夺夫的连环计。面对命运的残局,两个女人该何去何从?
九妹那渐渐凋零的生命能否挽回曾有的甜蜜?原本温婉可人的朱蓓蕾为何差点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向往离开小城,成为上海女人的玉蚕很后能否如愿?
王小鹰写了一些平凡得几近平庸的上海女人的生活轨迹、命运转折。这些女人遍布上海的大小弄堂,她们的人生掀不起惊涛骇浪,也谈不上感天动地,但平淡平凡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与真实,复杂与残酷。

精彩内容
 1叶采萍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嫁人淮海坊虞家的。这桩事情当年在她周围人群中掀起不小的风浪,被人们翻来覆去地考证、探究、追踪、议论,足有大半年之久。那个年代,哪个女人能在淮海路上拥有一间方方正正亮亮堂堂,且煤卫齐全的婚房,简
直就是公主王妃一等的角色了。何况叶采萍是从打浦桥一带旧式里弄的一间三层阁
里嫁进淮海坊的,好比一步登天了。
从前的淮海坊叫做霞飞坊,百多幢中西合璧联排式三层住宅,闹中取静,幽美高雅,人住者大都是殷实富足的人家,还有不少文人墨客聚集其间。虞家的那幢房子,传到虞志国父亲身上,也只二层楼两间向南的正房了。却有单独的大卫生间,楼梯间也蛮宽舒,做饭统在底楼的灶间里,上下十多级楼梯,还算便利。
叶采萍嫁进虞家之前,虞志国的父母住小间,带阳台的大间用大衣橱拦出三分之一余,放了架钢丝双人床,是虞志国兄妹的睡窠,另外大半间既作餐厅又带会客。虞志国从农场病退回上海后,就和叶采萍去领了结婚证,虞志国父母便让出小间给儿子做新房。将大间里的餐桌挪到楼梯间,老夫妻俩与女儿隔橱同居一室。直至两年后,虞志国妹妹出嫁搬走,公公婆婆方才住得落定。又将餐桌搬回大间,毕竟,在楼梯间里吃饭太局促,偶有三两客人,便挤得调不转身。叶采萍从心底里感激虞家如此厚待自己。婆婆在阳台上养了十几盆花草,叶采萍将洗牛奶瓶的水蓄留着,每日傍晚细心地浇灌它们。她把感恩之心融化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家务事中,所以桩桩件件都做得很出色。
2叶采萍跟虞志国是中学同班同学。当年,虞志国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虞志国在操场上打篮球,总会有一
群女生在场边哇啦哇啦为他当拉拉队;轮到虞志国做值日打扫教室,与他搭班的女生总是抢先擦好黑板,又把扫帚抹布捏在手中,推搡着他道:“虞志国,你回家好了,这点点事情,我一下子就做完了。
”叶采萍就是这批痴癫癫女生中的一个。
中学最后一个学期,幸运之神眷顾了叶采萍,老
师竞安排她与虞志国同桌!那半年,叶采萍每天早上要用香肥皂洗脸,再仔细地抹上一层友谊雪花膏。那半年,叶采萍每天要更换短辫梢上的彩色玻璃丝,还在额前剪出齐眉的刘海,上学路上就借沿马路商店的玻璃橱窗前后顾影,整理衣衫。
叶采萍相貌虽然平常,可她肤色白净,人说“一
白遮千丑”,便令叶采萍多少有些动人之处。叶采萍希望虞志国留意自己,关注自己,偏偏虞志国上课时总是目不斜视,吝啬得连余光都不朝她撇一撇。
叶采萍写字时有意无意将胳膊肘撑得很开,虞志国实在忍无可忍,便用指关节叩击桌面,示意她已经超越了界线。叶采萍只得讪讪收拢胳膊,叶采萍心里清楚得很,班级里不乏出身名门,长相出众的女生,他虞志国如何会看上她一个“下只角”出来的女生?
每天上课能坐在他身边,氤氲于他的气息,叶采萍已经知足了。
他们那一届中学毕业时,已经有了上海工矿的名额。叶采萍有两个哥哥早几年都“一片红”下乡插队去了,所以她理所当然留在了上海,分到手帕二厂当工人。虞志国却没有那么幸运,他妹妹上的是卫校,而且是卫生局的定向培养;这么一来,虞志国总归要务农了。
幸而没去插队落户,分到崇明农场,还是班主任暗中相帮争取到的。
分配方案尘埃落定后,叶采萍很想安慰虞志国几句,乘机表露一
下自己的心思。可是虞志国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进入毕业分配阶段,虞志国就很少在学校露面了。她只知道虞志国住在淮海坊,却不知道具体的门牌号码,又不好意思找同学打听,只好将日渐弥深的思恋藏在心底。倒是老天见怜,给了她走进虞家的机会,那已经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叶采萍母亲在淮海路上的光明邨饮食店当服务员,与淮海坊只相隔两条马路。叶采萍凡厂休,必往光明邨跑,相帮母亲收盘子,擦桌子。母亲不明就里,嗔道:“在家里一只碗都不肯洗,倒上这里来做活雷锋了。又没有人会给你发奖状的!”母亲哪里晓得女儿的心思.叶采萍能站在光明邨店门口,斜度里眺望一下淮海坊水泥立柱挺括的门面,心里也是熨帖的。
恰巧那一日,虞志国的母亲到光明邨来买熟菜,让叶采萍碰上了。从前学校开家长会,女生一簇堆挤在教室门口点点戳戳,喏喏喏,那个眉毛拔得铅丝一般的就是虞志国的妈妈!所
以叶采萍一眼
就认出了她,自己的面孔莫名其妙就红了起来,却大大方方迎上去,恭恭敬敬叫道:“虞家姆妈。”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