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走在历的路(顾颉刚自述)/学术大师自述文丛978730014266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走在历的路(顾颉刚自述)/学术大师自述文丛9787300142661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15 5.6折 26.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颉刚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142661

出版时间2011-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6.8元

货号J9787300142661

上书时间2024-04-25

东方宝藏一正版专营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学问上,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学问固然可以应用,但应用只是学问的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着手做学问时的目的。从此以后,我敢于大胆做无用的研究,不为一班人的势利观念所笼罩了。
《走在历史的路上(顾颉刚自述)》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第一册所写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一1980),历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国哲学门。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新*国成立后,任*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顾颉刚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他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国古史”的观点,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曾先后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等。
    新*国成立以后,他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并深入研究《尚书》。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两汉州制考》、《郑樵撰》、《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吴歌甲集》等。

目录
  古史辩自序(册)
孟姜女故事研究
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

内容摘要
    《走在历史的路上》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册所写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书中还收录了《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以使读者了解顾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

主编推荐
    1. 在学问的路上钩沉索隐一开疑古之风,于纷繁芜杂的资料中探寻历史幽微;
    2. 自序坦露心路历程,披沙沥金志不灰终铸就一代史学大师的人格风范。
    3. 古史研究者和爱好者
    4. 图书馆馆配

精彩内容
 两年前(1924年),我在《努力周报》附刊的《读书杂志》里发表辨论古史的文字时,朴社同人就嘱我编辑成书,由社中出版。我当时答应了,但老没有动手。所以然之故,只因里面有一篇主要的辨论文字没有做完,不能得到一个结束;我总想把它做完了才付印。可是我的生活实在太忙了,要想定心研究几个较大的题目,做成一篇篇幅较长的文字,绝不易找到时间,这是使我永远怅恨着的。
去年(1925年)夏间,上海某书肆中把我们辨论古史的文字编成了《古史讨论集》出版了。社中同人都来埋怨我,说:“为什么你要一再迁延,以致给别人家抢了去。”我对于这事,当然对社中抱歉,并且看上海印本错字很多,印刷很粗劣,也不爽快,就答应道:“我立刻编印就是了!”哪知一经着
手编纂,材料又苦于太多了,只得分册出版。现在第一册业已印刷就绪,我很快乐,我几年来的工作得到一度的整理了。
这第一册分作三编。上编是在《读书杂志》中作辨论以前与适之、玄同两先生往返讨论的信札,是全没有发表过的。这些信札只就手头保存的写录,当然遗失的还有许多。
在这一编里,可以知道《杂志》中文字的由来和我对于怀疑古史一件事所
以有明了的意识的缘故。中编所录全是在《读书杂志》中发表的。其中许多问题虽都没有讨论出结果来,但是我们将来继续研究的骨干却已在这几篇文字中建立起来了。下编除首二篇外全是《读书杂志》停刊以后的通信及论文,有一部分是没有发表过的。在这一编里,可以见出我现在对于研究古史所走的路途的趋向。
第二册的稿子约略辑成,也分作三编。上编是讨论古代史实及传说的。中编是说明经书真相及批评注解得失的。下编是辨伪者的传记和评论。这些文字都是数年来在各种刊物上零碎发表的,其中待讨论修正的地方很多。只要第一
册出版后有销场,社中同人容许我继续出版,我就可写定付印。
以后我的环境如果不至迫逼我废学,我的胸中所
积蓄而且渴望解决的问题正多,自当陆续研究,作文发表,第三册以下也
尽有出版的希望。但不知道我的为生活而奋斗的能力能打出一个境界,完成这个志愿与否。
现在辑成的两册,范围并不限于古史。所以仍用古史署名之故,只因我的研究的目的总在古史一方面,一切的研究都是要归结于古史的。(例如辨论《诗经》与歌谣的文字虽与古史无直接关系,但此文既为辨明《诗经》之性质,而《诗经》中有古史材料,《诗经》的考定即可辅助古史的考定,故仍收入。)没有枝叶固然可以把本干看得清楚,但有了枝叶也更可以把本干的地位衬托出来,所以我不想把枝叶删芟了。
这几年中,常有人问我:“你们讨论古史的结果怎样?”我屡次老实答道:“现在没有结果。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它的事实在二三千年以前,又经了二三千年来的乱说和伪造,哪里是一
次的辨论所能弄清楚的!我们现在的讨论只是一个研究的开
头呢,说不定我们一生的讨论也只是一个研究的开头咧!”也有人对我说:“你为什么不把几年来的讨论的文字重作一番系统的整理,作成一篇齐整的论文呢?”这话固然是好意,但我决不敢答应。我现在在研究上所走的路途的短,成绩的少,是大家看得见的,实在没有把这种一目可尽的东西再作一
番系统的整理的必要。况且我所提出的论题全没有讨论出结果来,也无从加以断定。我并不是没有把我的研究构成一个系统的野心;如果我的境遇真能允许我作继续不断的研究,我到老年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创见和考定的他人之说建立一
个清楚的系统。但现在还谈不到此,还只能见到一点写一点,作零碎的发表和溷杂的编集。
我非常地感谢适之、玄同两先生,他们给我各方面的启发和鼓励,使我敢于把违背旧说的种种意见发表出来,引起许多同志的讨论。这个讨论无论如何没有结果,总算已向学术界提了出来,成为学术界上的共同的问题了。我又非常地感谢刘楚贤(掞藜)、胡堇人、柳翼谋(诒徵)诸先生,他们肯尽情地驳诘我,逼得我愈进愈深,不停歇于浮浅的想象之下就算是满足了。
我永远要求得到的幸运,就是常有人出来把我痛驳,使得我无论哪个小地方都会亲自走到,使得我常感到自己的学力不足而勉力寻求智识。我在生活上虽是祈祷着安定,但在学问上则深知道这是没有止境的,如果得到了止境即是自己的堕落,所以愿意终身在彷徨觅路之中,不希望有一天高兴地呼喊道:“真理已给我找到了,从此没有事了!”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