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上市公司诊断978711319533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上市公司诊断9787113195335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19 5.3折 36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理清,周倩,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

ISBN9787113195335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J9787113195335

上书时间2024-04-24

东方宝藏一正版专营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熙熙攘攘的资本市场中,成千上万的人其实并没搞清楚股市是什么,投资是什么。哪怕是正在冲击上市的企业家。很多也是随波逐流。
资本运作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游戏?为什么上市公司不能屈从于基金经理的审美标准?为什么“投行贵族”高盛为无数公司操办上市,自己却极不情愿上市?企业家巴菲特何以能在低增长甚至不增长的环境下。依然稳定赚大钱?七年巨亏,为何没使亚马逊破产?
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管理层,最终都要回归股票的母体——上市公司,都要回归常识:真正的智慧和难点在于把企业的主营业务持续做好。有太多上市公司过分看重资本运作,包括投资者关系(即公关宣导),殊不知股价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主业利润,特别是现金流。很多企业主和经理人在次要的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耽误了基本面,自己还蒙在鼓里。
拒绝在资本市场中裸泳,退潮了让人看到没有穿裤子,理清、周倩编著的这本《上市公司诊断》教你如何理性地把企业的账算清楚,教你看懂上市公司的心电图。

作者简介
理清,资深培训专家、我国职业化理论研究和培训的首刨者和推进者、全国职业经理培训和评价体系刨始人之一。长期进行管理培训与职业化培训,曾获得“全国工商联管理培训名师”、“最佳职业化管理培训专家”等荣誉。
曾任国资委主管的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副丰任、全国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培训管理办公室主任等职。主要培训客户为央企、银行和政府部门,曾负责组织实施全国管理人员培训十几万人。
周倩,知名财经作家,著有《操纵》《投资总监》《操盘》《财务总监》《中国股神沉思录》《颠覆:商业模式的危机与新生》《写给年轻人的经济学》等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上市公司的病情病因
  第一章  上市公司的围城游戏
    这些年,那些后悔上市的明星企业
    上市,假面具与真动机
    企业的五个需求层次
    说说“资本运作”这个时髦词
    “硅海武士”的没落
  第二章  上市,无法回避的难题
    高盛的犹豫
    华为的远虑
    “不差钱”最可怕
    为什么上市公司爱玩对赌游戏
    蛋糕为什么越切越小
    拿什么去激励高管
    “股息型股票”为何不吃香
    奇怪的攀比
  第三章  上市公司为何难以摆脱造假
    嫌疑
    那群倒卖公司的人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财经演员的逻辑
    分析师最不缺想象力
    查诺斯的警告
    做假账就像练七伤拳
  第四章  圈钱与烧钱
    如何确定上市公司的合理估值
    疯狂的蘑菇
    生意越做越大,股东越来越穷
    上市公司的庞氏骗局
    “壳资源”何以那么值钱
  第五章  哪些事情比上市更重要
    什么问题最令基金经理担忧
    被上市刺激起来的冒险精神
    巴菲特的天花板
    视执行成本如胆固醇
    水滴石穿的细活
第二部分  上市公司得了什么病
  第六章  醒状昏迷:问诊白酒类上市
    公司
    准在复制巴菲特
    刚性的暴利
    工业化的诅咒
    五粮液因何丧失定价权
    茅台的中年危机
    企业的势能
  第七章  心肌缺血:问诊电商类上市公司
    不可遗忘的泡沫时代
    长尾理论
    谁最可能成为“中国亚马逊”
    大到不能倒的困局
    电商企业的癌细胞
  第八章  肌肉肿胀:问诊商业连锁类
    上市公司
    商业连锁的细胞裂变
    最大的亏损源于不合理的库存
    有竞争力的规模
    拿什么拯救“渠道霸权”
    中国股市的最大风险:失去聚焦
  第九章  假性近视:问诊上市银行
    银行的假性暴利
    弥漫全球的银行股信心危机
    巾美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差异
    招商银行:最受基金经理青睐的银行股
    马云:银行家的新对于
    货币战争的唯一赢家
    选股如圈羊
  第十章  心肺衰竭:问诊上市券商
    券商自营的灰色往事
    “庄家”背后是什么
    这就是投资银行吗
    从宏观视角解析券商的困境
  第十一章  心火上炎:问诊上市房企
    被房地产绑架的中国股市
    房地产的利润率到底有多高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地产业的跨界战
    一个实力央企的融资囧途
    什么是上市房企的真正利空
  第十二章  虚性体质:问诊上市车企
    2009大逆转
    汽车股的业绩黑洞
    比亚迪危局:是巴菲特看走眼了吗
    长城汽车:低凋的牛股
    汽车股大变局
  第十三章  动脉硬化:问诊“重资产”上市
    公司
    重资产公司的五大投资风险
    “带工厂的股票不要买”
    悲催的钢铁
    资源股的周期陷阱
    高速公路的暴利假象
    高增长的重负
    非常时期的牛股之路
    这是一场豪赌
    上市公司最深的那一道壁垒
  第十四章  骨质疏松:问诊“轻资产”上市
    公司
    股神的偏见
    基金经理的审美标准
    不可承受之轻
    贵得有道理的百元股
    你的护城河有多宽
    哪一行业的公司最难上市
    确定,所以投资
    “最赚钱上市公司”其实是个穷光蛋
    Facebook、谷歌与分众传媒
  第十五章  警惕上市公司中的
    “植物人”
    有些常识,很容易忘记
    谁偷走了垄断企业的利润
    这样赚钱不靠谱
    上市公司中为什么少有百年企业
    均值回归:最隐秘的真理
第三部分  上医医未病之病
  第十六章  上市公司最缺“戒律”
    意识
    摩西十诫与上市公司
    哪一条原则最不能妥协
    为什么说阿里巴巴是企业融资的典范
    积极的保守
    “负债管控”决定的风险和机会
    三星往事
  第十七章  免疫力源于强势的商业
    模式
    马重要,还是骑师重要
    上市公司的马太福音
    苹果、谷歌、亚马逊都是赌场老板
    简单之美
    平庸行业的超级战舰
  第十八章  如果盈利不再增长
    靠什么挤干业绩水分
    企业家巴菲特
    盈余品质
    世间再无乔布斯
    七年巨亏为何没使亚马逊破产
    逃离“价值洼地”
  第十九章  金融与实业共赢
    什么是公司价值
    好公司,无欲则刚
    投资家的病态审美
    企业家的快感
    与永恒的时间抗衡

内容摘要
 公司上市有很多好处:融集资金、优化企业治理、提升企业形象、吸引高端人才……但很多企业上市
,利益点并不在这里。公司一旦与“上市”挂钩,会牵出极其复杂的利益动机。理清、周倩编著的这本《上市公司诊断》以上市公司诊断为切入点,客观地讲述了上市公司或者有上市意图的公司,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最后引导投资者、企业主、分析师等利益各方回归商业智慧的原点。

精彩内容
 什么样的企业家,才算真正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呢?
有人把企业家分为3个层次:(1)知道如何最大效率地利用手头的资金。
(2)知道如何借用他人资金做好自己的事情。
(3)知道利用“资金杠杆”,放大现有资源的价值并撬动其他资源为自己的企业服务。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家是最不上层次的呢?把全部现金存入银行、从来不利用贷款,或者押宝似的把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一个公司或一个项目。
以此标准来看,史蒂夫·乔布斯明显属于“最不上层次”的这一类企业家。
乔布斯去世时,为苹果公司留下1000亿美元的现金遗产,美国财政部都没有这么多现金。但是,乔布斯生前没有拿这些钱去炒股、炒房地产,几乎没有寻求任何“增值”渠道,而是全部存在银行里。
苹果几十年前就是上市公司,但资本运作没有吸引乔布斯一丝一毫的注意力。乔布斯全心专注于研发、设计。
将苹果和诺基亚进行比较,诺基亚每年的研发费用为40亿美元,是苹果每年17.8亿美元研发预算的2倍多。但乔布斯能以相对少的研发经费,设计出足以令诺基亚仰望的伟大产品——iPhone、iPad。
其实,资本运作也不完全是负面影响,做实业,也不要忘记资本运作。国内很多企业都有良好的沉淀
资产,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更谈不上资本运作,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沉淀资产盘活、变现。
1999年,埃克森石油和美孚石油通过合并迅速做大,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连续四年名列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原本只是一家发展缓慢的实体企
业,30年才开了38家店。而上市之后,10年就开了1160家新店,公司连续多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可见,资本运作手段操作得当,是有正面意义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资本运作是上市公司追求绩效增长的一个手段,不应该过分推崇,也不必排斥。
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资本运作绝不应该成为企业界的风气。在这一点上,“日本大败局”的惨痛教训,永不应该被忘记。
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使日本企业的注意力从实业领域转移到资本运作上。
做实业赚钱,又慢又辛苦。如果企业就是以赚钱为目的,在股市、房地产疯涨的情况下,玩资本运营赚快钱,必定是最佳选择。
赚了眼前的快钱,却赚不了长远的钱。因为“资本运作成风”,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遭到沉重打击。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硅谷”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多是日本公司,世界十大微型芯片公司六家是日本公司,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五家是日本公司。1989年,日本六大半导体巨头在世界市场攫取了52%的份额时,美国只占有35%的份额,欧洲仅占据12%的份额。那个时期,日本科技竞争力连续八年排名世界第一。日本除了航天技术和化学工业,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水平都与美国不相上下,有些领域,诸如光导纤维、智能机器人、生化材料等,还超过了美国。
1990年,当日本人在世界半导体产业占据了57%的产值时,美国的企业严重亏损,硅谷陷入一片混乱。为美国国防部提供半导体芯片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还差点被日立制作所收购。就这样,才有了《硅海武士——日本称雄信息产业的故事》一书的出版。
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日本大量银行、证券公司、工业企业爆发财务危机,很多高科技企
业也未能幸免。此时,由美国政府推动的IT产业革命席卷全球,韩国、我国台湾也随之崛起,而日本一些高科技企业却因“企业资源被金融资产套牢”而错失机遇,不断走向衰落。
在互联网技术革命时代,中国的根基远不及日本,但也培育出一批世界级的IT公司,如华为、腾讯、
百度、阿里巴巴等。日本却没有类似公司出现,比如
在搜索引擎领域,日本市场被雅虎控制;在电子商务领域,日本市场被亚马逊、eBay控制。P12-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