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正版旧书实拍,急速发货

20.18 3.5折 58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毛利嘉孝 著;耳田 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0

木星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毛利嘉孝 著;耳田 译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2038736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161.000千字
【内容简介】
: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
    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仍然会不断持续发生变化。
    那么,处于这样的时代之中,我们对流行音乐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当然并不存在现成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流行音乐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一直被人聆听,而最终,我们也不能不去思考大众性的事物,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就连拒绝大众性事物的超然态度,都已经被回收进大众性事物之中了。
【作者简介】

毛利嘉孝(Mōri Yoshitaka),1963年生于长崎。京都大学经济学学士,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传媒专业硕士、社会学博士。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国际艺术创造研究科、音乐学部音乐环境创造研究科教授。专业领域为社会学与文化研究。多以包括音乐、当代艺术、媒体等在内的当代文化、都市空间的形成和社会运动为主题进行评论工作。主要著作包括《班克斯:艺术恐怖分子》(バンクシー――アート·テロリスト,光文社新书,2019)、《After Musicking:音乐实践》(アフターミュージッキング ―実践する音楽―,东京艺术大学出版会,2017)、《街头思想:作为转换期的1990年代》(ストリートの思想——転換期としての1990年代,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9)、《DiY入门》(はじめてのDiY,Blues Interactions,2008)等。同时兼任《亚际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Journal,Routledge)编辑委员和北九州国际双年展策展人等职务。

【目录】
化的报,于是的音乐类书籍要么是些《××典100张》之类的东西,要么是些艺人自己出的东西。在很多杂志上,真正称得上音乐的东西现在都消失了。这些杂志都向着塞满宣传软文和新碟介绍的志方向发展,而其终的结果便是逐渐被连锁唱片店的免费刊物夺去了生存空间。 同时,大家稍微上网看一眼会发现,流行音乐报到处都是。音乐人自己运营自己的官网也不再是件新鲜事,为了自己的和仍是路人的观望者,大家都不停地在网上上传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以往的音乐媒体工作者光是凭着“可距离接触到音乐界”这一条特权,能够合合理地完成信息的发送。然而现在,这样的特权早已消失,大家要么是写一些“喜欢”或“讨厌”之类的个人化感想,要么是得意洋洋地东写西写一些琐碎的八卦和逸闻,渐渐地,的场所消失不见了。 所以在刚开始写本书的时候我考虑,能在网上读到的详细信息交给网络,而我则仅仅是利用尽可能基础的报,来描述流行音乐和将裹于其中的社会的状况。我不去搜集音乐人的逸闻或故事的事件,而是通过利用大家都知道的主流音乐人和音乐事件,将低限度范围内的知识统合起来,以作为我们讨论的基础。 虽然本含了很多历史事物,但都是只要对流行音乐多少感一点兴趣的人差不多都会知道的那种内容。连第五章和第六章里对于J-pop(Jポップ)的分析,我也刻意排除了个人的口味偏好,尽可能以产业上的事例作为重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寻求式新知识的读者可能会对本书略感不满,不过本书试图讨论的是我们大家现在正在听的流行音乐的形成过程和使得流行音乐的发展成为可能的社会的、济的背景。 当然,音乐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左右,所以我并没有试图主张一种中立的、普遍化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二十多岁前后听的音乐对我有着极强的影响,所以关于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描述会占据比较大的篇幅,同时也不可否认,这些部分的文字可能会略微带有一丝丝伤感的色彩。另外,书中对于J-pop之前的流行音乐的讨论相对较少,这也是因为受到了我自身以西方音乐为中心的聆听验的很大影响。 但本书并不是想要发表“过去的日子真美好”这样的言论。大学里的知识分子的模式化倾向之一,是一边怀旧式地谈论过去,一边对现状提出批判。通过这样的行为,他们便可以将自己英雄式地摆放到“后的”知识分子、“后的”家、“后的”艺术家、“后的”左派这一类乱七八糟的位置上去,但是这样不但否定了现状,也可能导致对未来将会出现的可能视而不见。所以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落到这样的立场之中去。 理解流行音乐的佳方式是去听,如果从来没有听过这类音乐的话,本书的讨论读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乏味。虽然笔者在本书中提及的作品,已是以“这首歌的话,应该所有人都听过了吧”这样的流行音乐名作为中心,但假如真的从来没有听过的话,那么也希望你能以此为契机,将本书作为索引,一边读,一边将书中所提到的作品当作背景音乐播放来听听看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