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登诗集(新版)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Collected Poems]
  • 奥登诗集(新版)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Collected Poems]
  • 奥登诗集(新版)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Collected Poems]
  • 奥登诗集(新版)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Collected Poems]
  • 奥登诗集(新版)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Collected Poem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奥登诗集(新版)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Collected Poems]

9787532793266

277.34 9.3折 298 全新

库存599件

江苏扬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W.H.奥登,马鸣谦,蔡海燕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3266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国际32开

页数1344页

定价298元

货号13848815

上书时间2024-05-24

清晨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①W.H.奥登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作品数量巨大,主题多样,技巧高超,身后亦备受推崇,其独特风格对后辈作家影响深远。 ②新版奥登文集中的《奥登诗集》译文经过译者精心修订。 ③马鸣谦、蔡海燕译本,曾获得“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十佳。 ④与老版两卷本相比,版式焕然一新,并收入了全新插图。改为三卷,更为疏朗悦目,内容大致对应奥登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创作时期。          内容简介    自1927年初出茅庐到1973年魂归诗国,近半个世纪里,奥登不断给英语诗歌注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从政治写到宗教,从城市写到乡村,华美词章俯拾皆是,街谈巷议亦可入诗。本书依据奥登自愿保留的诗歌全集译出,基本包括了此前各版奥登诗集的全部内容,并且涵盖诗人后期的所有短诗集,可以说,奥登诗歌的精华已尽数裒辑于此。本次推出新版,译文经过译者精心修订。纵览书中篇什,令人不禁赞叹奥登诗艺之精巧,情怀之广博,而古老的西方文学传统,更是在他笔下,一次又一次重现往日的荣光。     作者简介   W. H. 奥登(1907—1973),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由于出生于英国,后来成为美国公民,所以也有人将其列为美国作家),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奥登的作品数量巨大,主题多样,技巧高超,身后亦备受推崇,其独特风格对后辈作家影响深远。     精彩书评   【媒体评论】:   ◎奥登曾经说过,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即便他那些看似抽象而非个人化的诗歌,也都在尝试与读者建立某种交流;他认为他的读者都是独立个体,他可以倾吐衷言,也可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读者并非集体性的大众,他也不是从一个知识或权威的超然位置来发表演讲。因其所表现出的全部学识和高超诗艺,他或许是表达平等和爱的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爱德华?门德尔松(奥登文学遗产受托人) ◎奥登从不随波逐流。奥登并不温文尔雅。无论是在创作还是生活上,奥登都不落窠臼。他不走布卢姆茨伯里派的路子,不沿袭汉普斯特德文化圈的传统,也不依循牛津、剑桥或者拉塞尔广场那些人的模式。奥登写尚在求学的少年。奥登时不时地咬手指甲。奥登写诗时会押韵。奥登信手拈来各种诗体。奥登并不讨厌豪斯曼。奥登更接近吉卜林而不是威廉斯。奥登更喜欢杜米埃而不是蒙德里安。奥登更有可能阅读冰岛英雄传奇而不是《海浪》……  奥登是个庞然怪物。 ——杰弗里?格里格森(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      目录   奥登文学遗产受托人爱德华·门德尔松教授前言一0001 奥登文学遗产受托人爱德华·门德尔松教授前言二0001译者序0001奥登于1944年和1965年为《诗集》所写的前言0001卷一 第一部分|1927年—1932年0001 信0003 更离奇的今天0005 迷失0007 间谍0010 分水岭0011 这地方没有变0013 让历史成为我的裁判0015 从未更坚定0017 这挚爱的一个0018 简便的知识0020 太亲热,太含糊了0023 身处险境0025 一个自由人0026 家族幽灵0027 发问者,如此诡秘地坐着0029 维纳斯此刻要说话0033 19290036 篝火0046 星期天散步徜徉0048 短句集束(一)0051 圆满结局0055 这月色之美0056 提问0058 谣曲五首0061 亨利舅舅0066 关注0068 流浪者0072 眺望者0074 青春期0077 流亡者0078 诱鸟0083 好时光0085 中途0088 颂歌0090 传奇0096 见证者0099第二部分|1936年0105 致拜伦勋爵的信0107第三部分|1933年—1938年0175 夏夜0177 寓意之景0182 哦,那是什么声音0185 我们的猎人父亲0188 镜中奇遇0190 两个人爬山0194 减数分裂0195 误解0197 名人录0198 学童0200 五月0202 三十年代的新人0204 在这座岛屿上0209 夜邮0211 某晚当我外出散步0215 谣曲十二首0219 阁下0237 赌场0239 牛津0241 多佛港0243 冰岛之旅0247 侦探小说0250 死亡的回声0252 代价0256 死神之舞0258 摇篮曲0262 俄耳甫斯0264 吉小姐0265 詹姆斯·赫尼曼0271 维克多0281 如他这般0290 航海记0293 致E.M.福斯特0300 首都0302 冬天的布鲁塞尔0304 美术馆0305 火车南站0307 小说家0308 作曲家0310 兰波0312 A.E.豪斯曼0314 爱德华·李尔0316 暴君的墓志铭0318 战争时期0319 诗体解说词0350 西班牙0369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0376卷二 第四部分|1940年0383 新年书简0385第五部分|1939年—1947年0479 诗悼叶芝0481 悼叶芝0486 纪念恩斯特·托勒0491 伏尔泰在费尔内0493 赫尔曼·梅尔维尔0495 无名的公民0498 他们0500 预言者0504 有如天命0506 谜语0508 重要约会0512 法律就像爱0518 隐秘的法律0522 谣曲十首0523 诗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0538 下一次0545 我们的偏见0547 地狱0548 女士,饮泣在十字路口0550 圣塞西利亚日赞歌0553 黑暗岁月0558 探索组诗0563 短句集束(二)0584 没有时间0591 离散者0592 路德0594 蒙田0595 会议0596 迷宫0598 新生儿降生0602 凯洛斯和逻各斯0604 在亨利·詹姆斯墓前0614 孤立0618 纵身一跳0620 若我能对你说出0622 亚特兰蒂斯0624 疾病与健康0629 生日贺词0636 人世与孩童0643 少而简单0647 教训0649 健康场所0652 模特0654 雅歌0656 赞美诗0660 罗马的衰亡0661 童谣0664 在施拉夫餐厅0666 何方竖琴下 一首与时代背道而驰的短诗0668 论音乐的国际性0679 二重奏0684 欢乐岛0687 晚间漫步0691第六部分|1948年—1957年0695 中转航站0697 石灰岩颂0700 伊斯基亚岛0706 天狼星下0711 坏天气0714 狩猎季0717 舰队来访0719 岛上墓地0721 旅行指南补遗0723 盖娅颂0727 田园组诗0734 短句集束(三)0762 谣曲五首0768 即兴诗三首0776 孤独的高等生物0788 要事优先0790 爱得更多的那人0792 铁道线0793 小夜曲0795 珍贵的五种感官0798 城市的纪念0805 阿喀琉斯之盾0817 二流史诗0821 历史的创造者0826 伟大的T0828 管理层0832 厄庇戈诺伊0836 浴缸沉思录0838 老人的路途0839 科学史0842 真理的历史0844 向克里俄致敬0845 爱宴0852 喀迈拉0854 梅拉克斯与穆林0856 灵薄文化0858 此后永无宁日0860 家庭0862 “至诚之诗必藏大伪”0865 我们也曾知道那幸福时光0870 秘密0872 数字与表象0874 客观物0876 言辞0877 短歌0878 一个委婉托辞0879 祷告时辰0881 再见,梅佐乔诺0912卷三 第七部分|1958年—1971年0919 本能之母0921 林中沉思0926 手0929 安息日0933 步行道0935 礼拜五的圣子0938 栖居地的感恩0942 短句集束(四)0998 堂吉诃德抒情诗二首1003 异地疗养1007 你1010 “我亦会君临阿卡狄亚”1013 哈默菲斯特1016 重访冰岛1019 巡回演讲1023 对称与不对称1028 工匠1040 社交聚会1042 动物寓言已过时1044 “现代物理学童指南”读后感1047 1964年耶稣升天节1050 基希施泰腾的圣灵节1054 死后发表的诗(外三首)1060 没有墙的城市1065 题赠诗(外十一首)1072 贺拉斯及其门徒1112 人物速写1116 自此过后1122 爱的场域1125 鸟类的语言1128 谣曲二首1129 四十年感怀1134 页边批注1138 时令1168 懒惰列王1170 分裂1172 1968年8月1174 游乐场1175 河流简史1177 不起眼的大象1180 忒耳弥努斯颂1184 联合国赞美诗1188 六十岁的开场白1191 谕教子书1199 治疗的艺术1205 新年贺辞1210 嗅觉与味觉1214 听觉与视觉1215 我不是摄影机1216 不安的一夜1219 登月1222 守备部队1225 伪命题1227 阴云密布1228 自然语言学1232 局外者1235 一位老年公民的打油诗1238 短句集束(五)1242 养老院1255 喀耳刻1257 献给布谷鸟的短颂歌1260 献给中世纪诗人的颂歌1262 一次相遇1264 一件骇人的事1267 孤独感1269 与狗的交谈1271 与老鼠的交谈1274 与自己的交谈1277第八部分|1972年—1973年1283 摇篮曲1285 不可测的天意1289 间脑颂1292 进化?1294 夜曲1295 一个祸害1299 晨歌1301 短句集束(六)1305 谢谢你,雾1310 答谢辞1313 不,柏拉图,不1316 致野兽1318 参照物1323 致吉尔伯特·怀特: 一封死后发表的信1324 疑问1326 考古学1327译后记(代跋)1332修订版补记1335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奥登精于描绘二十世纪的历史和他个人的情感史,两者常常出现在同一首诗歌中。这部诗集遴选了他创作生涯前半期的诗作,大致写于他二十岁至四十岁期间。奥登最早期的作品多是表现因家庭、过往经历或爱的可能性而产生的自我疏离感,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个体彼此隔绝的困境,不管如何,凝聚人类群体的那些传统纽带已然断裂了。 此后的三十年代,奥登变得更为自信与成熟,与此同时,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大萧条;他的诗作对个人情爱更确定了些,也开始探索社会变化的可能性,要么经由某种变革,要么通过内在的“心灵转变”。 在1939年至1945年间,奥登的诗歌变得趋于悲观,即便抒写相爱的忠诚,也暗含了个体和国家的负罪感,意在揭示同时摧毁了私人生活和国际环境的毁灭性错误。这部选集的后半部,在1945年之后的作品中,奥登逐渐看到了某种重生的希望: 身心的分裂仍可弥合,国家与人民之间仍有可能连结为一体。 奥登1907年出生于英国的约克郡,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医生、公共健康领域的教授,母亲则是一位专职护士,他是家中的第三子。奥登的语言和视野总带有某种“科学”色彩,更多基于显在的事实而非一厢情愿的想象,但他首先还是一个有“爱”的诗人,总在关注对爱的圆满实现产生阻碍的因素,无论它是来自外部社会,还是出于内在的焦虑。本文为门德尔松教授为《奥登诗选:  1927—1947》(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撰写的前言。 在过去三个世纪的英语诗人中,奥登对情感和道德的经验作出了最为广阔的回应,在修辞和风格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当他写出“若有可能,愿成为大西洋的小歌德”这样自我期许的诗句时,奥登提到了歌德,在莎士比亚之后的欧洲诗人中,惟有歌德才在广度和深度上令他钦敬与追摹。奥登擅写动人的谣曲、讽刺性的双韵体、格言体谜语诗,也能处理滑稽歌曲、圣诞歌曲,有对风景和历史的沉思,也有表现主义的文字游戏,战时他会在酒吧里写巴洛克风格的田园诗,也会写讽刺性的祈祷文和政治短文。此外,他也能娴熟驾驭五行打油诗、俳句、散文诗和十四行诗等各种诗体,而且,总会在语调和文体上创新出奇;而他的爱情诗包含了渴望、失意、狂喜、厌倦、亲密、疏离与挫败等诸般复杂的感受。在寄给朋友的一封信里,他曾这么写道:“对我这样的诗人来说,自传是多余的,因为不管如何隐晦,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重要事情都会含摄在一首诗作里。” 奥登在这封信里提及的“隐晦”并非意指“表达之隐晦”,相反,他将此种做法视为文学与道德上的缺陷。他在诗作中加以掩饰的东西,有时恰是激发他投入写作的某个实在经验,时隔多年之后,他常会不辞烦劳地以散文形式再作确认。譬如《夏夜》一诗,写成三十年后他曾特意撰文,婉转而明确地阐明这首诗的创作触因是“大爱的想象”“大爱”的原文Agape,是希腊文《圣经》形容仁慈与爱的专有词汇。: 某天晚上奥登曾和三个朋友一起闲坐(他们都是一所英国学校从1930年到1935年,奥登曾做过五年的教师,前两年在苏格兰海伦堡的拉奇菲尔德学院,后三年在赫利福德郡的道恩斯中学(即此处提到的学校)。的教师),有生以来他第一次“确切无疑地认识到……所谓‘爱邻人如己’的真实含义”。这篇文章也间接透露了另外的讯息,奥登写于1939年的幻想性情诗《先知们》、《有如天命》、《预言者》、《重要约会》都曾受到他所称的“厄洛斯幻念”的激发,某种突如其来的“启示”,“照亮了个体的人。” 在其他的诗作中,奥登回应了外部世界的一些公共事件,其个人观感多是基于普遍的人性经验,而非诉诸笼统的半官方声明。1938年奥登在战时中国的旅行催生了一组十四行组诗,他的如椽巨笔同时描绘了宏观的历史变迁和短瞬的地方性事件。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收入这本诗选的下半部),《城市的纪念》写于1945年在战后废墟般的德国旅行期间,它唤起了奥登对历史和宗教的省思;而冷战期间国际间的紧张局势、语言和思想的扭曲,则催生了《祷告时辰》、《阿喀琉斯之盾》、《基希施泰滕的圣灵节》。 奥登私下里很清楚自己的名望地位,但他很谨慎,一直避免公开发表那种泛泛而谈的个人主张(某些听信表面言辞的批评家就此将他贬为次要的诗人,却让那些善于自我鼓吹者暴得大名)。他将W.B.叶芝和T.S.艾略特这些现代主义文学前辈奉为开创新范式的勇敢拓荒者,而将自己和同时代人描述为继承其历史遗产的守成者。他并没有明确地予以说明——但在诗作中曾一再暗示: 相比开拓者,守成者的工作在道德上更为复杂,而在美学上要更为深刻。他有时会自称为喜剧诗人,这再次误导了读者,让他们天真地以为他只期望在文学史上占得一个次要地位;但他的诗文也强调了如下事实: 在古典时代,喜剧性作品似乎不及悲剧性作品来得深刻,而对现代作家来说,因为普遍轻视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关于平等和爱的想象,喜剧要比悲剧来得更伟大。奥登的早期作品呼应了但丁《神曲》中普遍存在的喜剧想象,中年期的作品暗合了莎士比亚传奇作品中的神秘喜剧想象,而他的后期作品则让人联想到歌德那种恢宏而连贯的想象。 奥登的诗作经由喜剧化方式揭示了深刻的真理,因为采用任何其他方式都有可能毁于浮夸。一首诗,倘若以“让时钟全都停摆/把电话线拔掉”《葬礼蓝调》一诗的起句行。起句,是以喜剧性的夸张方式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因为深沉的情感总是夸张而极端的,而就效果而言,一首喜剧性的诗要比一首故作正经的诗更具感染力。 奥登对英语语言的热爱始终不渝。他有意识地使用了几乎不可传译的词汇和修辞效果。此外,终其一生,他对整个的英语诗歌史都兴趣盎然,囊括了主流与非主流的作品: 从《贝奥武夫》的匿名诗人,朗兰德,弥尔顿,德莱顿,蒲柏,拜伦,温斯罗普·麦克沃思·普雷德,狄金森,丁尼生,霍普金斯和格雷夫斯,直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所有这些诗人——包括除此以外的很多诗人——他都曾在自己的诗作中予以呼应和模仿。他曾这么写过: 人类这个物种之所以最为聪慧,全因其最温情仁爱能表达感情。而他的诗歌,已为智慧与爱之间的紧密联系提供了完美见证。奥登文学遗产受托人爱德华·门德尔松教授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