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诃德》讲稿 [Lectures on Don Quixote]
  • 《堂吉诃德》讲稿 [Lectures on Don Quixote]
  • 《堂吉诃德》讲稿 [Lectures on Don Quixote]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堂吉诃德》讲稿 [Lectures on Don Quixote]

9787532795239

50.5 6.7折 75 全新

库存599件

江苏扬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金绍禹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5239

出版时间2024-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380页

定价75元

货号14034167

上书时间2024-05-24

清晨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二年,纳博科夫收到哈佛大学的讲学邀请,专门花时间 编写了关于《堂吉诃德》的讲稿,作为哈佛通识课程人文学科二的讲授内容,讨论小说发展的起点。该门课程的讲稿经过资料汇总、编辑整理后出版,名为《讲稿》,与《文学讲稿》和《俄罗斯文学讲稿》一同构成“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在《讲稿》中,纳博科夫对这一西班牙经典著作了逐章讲解,充分展示了他对《堂吉诃德》的一系列洞见。一般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温和的讽刺作品,但纳博科夫认为这种解释纯属陈词滥调,他将《堂吉诃德》诗作这样一部作品:描述那位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一系列残酷事件,却仍葆有荣誉和天真。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Vladimir Nabokov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目录   目 录   原编者前言 [美] 弗莱德森·鲍尔斯 I 导 言 IX 引 论 4 两幅画像:堂吉诃德和桑丘· 潘沙 20 结构问题 38 残酷性与蒙骗 71 历史编写者主线,杜尔西内娅,以及死亡 104 胜利与失败 121 故事与解说,第一部(一六○五年) 151 故事与解说,第二部(一六一五年) 208 附 录 276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结构问题 我把堂吉诃德的生理特征都已经罗列出来了,例如他粗大的骨骼,他背上痣,钢铁一样的筋骨和隐隐作痛的肾,瘦细的四肢,他的抑郁、瘦削、黝黑的脸,呈现在惨白的月光底下的几件怪诞的、已经锈蚀的武器装备。我还一条一条地说明了他精神上的特点——例如他的严肃,他庄严的态度,他无比的勇气,他的疯,他精神状态的变化模式,一阵的清醒,一阵的错乱,仿佛是马(国际象棋中的棋子)的走法,可以跳来跳去,从疯子的逻辑一下子跳到正常人的逻辑,然后又跳回到疯子的逻辑。前面我还谈到了他的令人怜悯的轻度无助,关于这一点,等我们讨论这部书的美的时候,我还要详细地谈一谈。我还列举了桑丘的特征,他的吉诃德式的瘦细的腿,他的“奥古斯特”的肚子和脸。在现代马戏行话里,“奥古斯特”是用来称呼流浪汉一类的小丑的名字。我还提到过他的一些特征,在这些方面,他原先的闹剧型的个性隔天这时就与他主人引人注目的影子连接在一起了。 现在来谈一点一般的问题。《堂吉诃德》曾经被说成是有史以来写下的杰出的小说。这当然是胡说八道。实际上,甚至它是世界上杰出的小说之一这样的话也不能说,但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却是塞万提斯的天才之举,因为这个人物,一匹瘦马的背上骑着的一个瘦削的巨人,如此奇妙地在隐约间矗立在文学的地平线之上,于是这部书存活下来了,并且将继续存活下去,究其原因,就因为塞万提斯在一个非常凌乱、缺乏条理的故事的主要人物身上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因为这个任务的创造者的神奇的艺术直觉,使他的堂吉诃德在故事的恰当时刻活动起来,这个人物才得救,而没有崩溃。 ? 残酷性与蒙骗 作者似乎是这样构思的:随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因为你爱看一只充了气的活狗像足球一样被人踢过来又踢过去;随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因为你在礼拜天的上午,在去教堂的路上或者做完礼拜之后回家的路上,喜欢用手杖去捅戴上枷锁的无赖,或者朝他吐唾沫;随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想一想我会把滑稽可笑、脆弱易受伤害的主人公,交到多么聪敏又残忍的人的手中。 按照我们一些思想成熟老练的批评家——比如说,奥伯雷?贝尔——的观点来看,从这部书的民族背景产生的总体特点是敏感、精明干练的人所具有的特点,即幽默、仁慈,这个话纯然是说不通的。竟然会说仁慈,真难以相信!要是可以这样说,又如何解释骇人听闻的残忍——也许作者也有这样的意图,也许没有,也许作者准许这样做,也许并不准许——充斥全书,从而使得幽默变味的残忍?我们还是别把民族性牵扯进来。堂吉诃德时代的西班牙人对疯子、对动物、对虾仁、对不遵守规范的人,所表现的行为态度,在那个残暴又辉煌的的年代和其他国家一样残忍。或者说,和之后更残暴但却不那么辉煌的年代相比也毫不逊色。在那些年代,所谓残酷性已经是张牙舞爪了。堂吉诃德在冒险途中遇见的一批用铁链串在一起的囚犯中,有一个偷牛贼,他已经被套上了枷锁,但书中提到这个细节的时候,似乎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因为在古时候的西班牙或者古时候的意大利,就像在我们当代的极权国家里一样,用刑是很随便的——尽管在古代西班牙或古代意大利,酷刑更加公开地采用。在堂吉诃德的时代,西班牙人把精神失常看作是有趣的事,后来的英国人也是这样,因为他们常常到伦敦疯人院观光旅游。 …… 然而,听我说了这么多话之后千万不要认为,《堂吉诃德》上演的融合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的交响乐,是一部只能在遥远的古代的乐器上才能演奏的音乐作品。也不要认为,如今,这些痛苦之琴弦只能弹拨出遥远的铁幕后的暴虐。痛苦仍然伴随着我们,仍然在我们周围,仍然在我们当中。我所指的不是微不足道的皮肉伤痛——尽管在痛苦历史上这些皮肉伤痛也有它的地位——如脑袋被撞了,肚子被踢了,鼻子被揍了,这些都是我们的电影和幽默连环画中的有趣特点。我心里想的是在好的管理制度下的更加琐细的事情。在我们的学校里,偶尔发生模样怪异的孩子被虐待的事例,而虐待他们的人就是他们的同伴,就像乡绅子弟吉诃德被他的魔法师们恣意虐待一样;流浪汉,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偶尔会在胫骨上挨壮实的警察一脚,那就像身穿盔甲的流浪汉和他的扈从在西班牙的大路上的遭遇一样。 胜利与失败 在小说原著中,从一开始,堂吉诃德的形象就经历了一个身影不断增大的过程。(一)先是初的一个令人厌烦的乡绅,吉贾纳老爷;(二)后则是一个善良的人吉贾诺,他仿佛既有狂人堂吉诃德的荒唐又有悔恨的乡绅的无奈…… 我们的面前摆着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文学作品人物渐渐地与产生这个人物的书脱离了关系;离开了他的祖国,离开了他的创作者的书案,在游历西班牙之后又来游历世界。因此,堂吉诃德比塞万提斯构思的时候要伟大得多。三百五十年以来,他穿越了人类思想的丛林与冻原——他的活力更充沛,他的形象更高大了。我们已经不再嘲笑他了。他的纹章是怜悯,他的口号是美。他代表了一切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 我们应该把堂吉诃德和他的扈从想象为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大片火红的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在远处骑马缓行,而他们的两个巨大的黑影,其中一个黑影特别的长,掠过几个世纪的旷野,一直伸展到我们身边。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导 言  盖伊· 达文波尔特  “我很高兴地记得,”一九六六年纳博科夫对远道来蒙特勒采访 他的赫伯特· 高尔德说,“在纪念堂当着六百个学生的面彻底批判了 《堂吉诃德》,一部残酷而粗糙的老书,弄得我几个比较保守的同事非 常震惊、非常难堪。”尽管他把这部书说得一无是处,而且是出于很 充分的批评理由,但是他又把书重新作了研究。塞万提斯的杰作并 没有列入纳博科夫在康奈尔大学的教学大纲,他显然不喜欢这部书, 他在哈佛大学准备这部书的讲稿的时候(哈佛坚持认为他不可以不 讲这部书),他的第一个发现是美国的教授们多年来把这部残酷而粗 糙的老书美化成一个关于外表与现实的时尚高雅、异想天开的神话。 长期以来对于这部书的误解散布了一个一本正经的骗局,因此,首先 他必须替处于骗局之中的学生寻找一个版本。纳博科夫的新解读是 现代批评上的一件大事。  纳博科夫要将哈佛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的讲稿和康奈尔大学 自一九四八至一九五九年的讲稿加以润色的想法始终没能实现,我 们这些不在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春季学年哈佛人文学科二“六百 名年轻的陌生人”之列的人,必须读一读纳博科夫论塞万提斯,它是 由美国最杰出的书目编制学家弗莱德森· 鲍尔斯根据现仍保存在马 尼拉纸讲稿夹之中的笔记,一丝不苟地编辑成书,令人称道。  纳博科夫是在纪念堂宣读他的讲稿的,此地是最严谨的冷嘲家 所能希望的最具象征性的处所。它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时代 风格的建筑群,照马克· 吐温的康涅狄格北方佬的肯定口气来说,的 的确确是他梦里所看到的中世纪建筑七拼八凑的大杂烩。这一建筑 是一八七八年为了纪念内战中被堂吉诃德式的南方邦联拥护者杀害 的士兵,作为大学哥特式建筑实验性样板,由威廉· 罗伯特· 威尔和 亨利· 范· 伯伦特①共同设计。在这座因瓦尔特· 司各特爵士②和约 翰· 罗斯金③的想象的感召而设计的建筑上,在这一绝顶不切实际的 建筑风格里,滑稽可笑的布局和细微的差别之鉴赏家,居然在来自拉 曼查④的天真无邪的老乡绅的问题上将我们推醒,若说事物对照之恰 当,莫过于此。  我在肯塔基大学讲授《堂吉诃德》时,曾经有一位学生举起他 那施洗礼者似的长臂说,他终于得出结论,这部书的主人公疯了。我 说,这是个讨论了四百年的话题,现在是我们这些秋天的午后舒舒服 服坐在教室里的人说说我们的见解的时候了。“哦,”他没好声气地 嘟哝道,“真叫人难以相信,他们会用厚厚的一本书去写一个疯子。” 他说的他们是正确的。纳博科夫在哈佛大学如此巧妙地批驳的书是 一本从塞万提斯的文本演变而来的书,因此倘若有人拿出《堂吉诃 德》来加以讨论,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谁的吉诃德?是米什莱⑤的? 是米盖尔· 德· 乌纳穆诺⑥的?还是约瑟夫· 伍德· 克鲁奇⑦的?因 为塞万提斯的人物就像哈姆莱特、福尔摩斯和鲁宾逊一样,几乎是一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