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成新正版包邮】如何学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9成新正版包邮】如何学习

19.01 3.2折 59.9 九品

仅1件

江苏盐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0784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9.9元

货号9787213080784

上书时间2024-04-26

书友kw2869753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玉冰译的《如何学习》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是享有殊荣的《纽约时报》科学专题记者,在《如何学习》一书中,他汇集了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数十年科研成果中筛选出的精品,让我们看到大脑汲取知识的真正途径,让我们了解这台奇妙学习机器的运作原理,以及学习科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学习方法,从大脑的学习机制讲起,一路探寻记忆的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提炼出10种颠覆常识的学习方法,告诉你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

作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很好科学记者,专注健康与科学报道30年,享有殊荣,是《纽约时报》收获读者邮件很多的记者之一。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投身新闻事业的30年中,持续追踪报道脑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研究前沿,曾采访过许多有名专家学者,为他们写作专访,并与他们中的很多人建立了友谊。对学习科学的研究极为感兴趣,一边将这一领域很新研究成果变为很好不错性报道,一边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颠覆传统的高效学习法,并致力于将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播于世。

目录
推荐序  成为人人羡慕的第三类学生
中文版序  理想的学习
引言  为什么学习最好的不是最用功的学生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学习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想要优化学习方法,首先必须了解大脑运作的基本原理,它是如何形成记忆的?又是如何提取记忆的?
  01 编故事的能手/大脑学习的机制
    大脑是个“电影摄制组”
    回忆就像时光隧道旅行
    记忆存放在哪里
    大脑是如何编故事的
  02 遗忘的威力/过滤干扰信息,激活深处的宝
    遗忘的两个正面作用
    遗忘曲线的由来
    记忆的“逆袭”
    回想的真相
    遗忘式学习
    乌龟储存与兔子提取
第二部分  增强记忆/我们怎样才能记住新东西
    学习的关键在于让记忆保持长久,而加深记忆的诀窍却不同于我们一贯保持的“好习惯”,环境的变换、时间的间隔,还有学习前先来个小测试,这些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03 打破学习的好习惯/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否要保持一贯性
    环境的还原是增强记忆的法宝
    内在心境对记忆的影响
    诀窍就是多换几个学习场所
  04 拉开时间间隔/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
    从临时抱佛脚到分散式学习
    间隔效应的发现
    詹姆斯法与学习外语的新规律
    最少复习次数与最大复习间隔
    备考的最佳复习间隔
  05 先考试后学习/利用无知的潜在价值
    了解考试的真相
    学习与背诵的最佳时间配比
    何时才是考试的最佳时机
    考试是记忆的好帮手
    预考中展现的“无知”最具价值
第三部分  解答难题/如何完成生活与工作中的复杂课题
    真正的考验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刻,如何调动思维的感知力,从而激发潜藏于大脑深处的灵感?不妨暂时中断一下,或者试试交替进行。
  06 孵化/沉淀思维离不开分心与分享
    你有过顿悟时刻吗
    顿悟那一刻,大脑做了什么
    成功的孵化与哪些因素相关
    什么样的休息最有效
  07 渗滤/适度中断,预冲向前,先退一退
    创造性飞跃是如何诞生的
    “蔡加尼克效应”与打断的重要意义
    用感知力调动起你的大脑
    有意识的反思:问问你自己
  08 交替/混杂在一起印象更深刻
    你仍然信奉刻意练习吗
    运用穿插交替使训练成效倍增
    交替学习:培养大脑的应“辨”力
    来自数学成绩的强效印证
第四部分  潜入意识的深海/ 学霸的终极武器
    不动脑筋就能学到的绝招是什么?利用知觉和睡眠,让潜意识“自动学习”,才是水到渠成的终极利器。
  09 不加思考地习得/把握感知的力量
    好眼力是天生的吗
    没有意义的涂鸦
    知觉学习模块:好眼力的速成法
    不用动脑就能学会的技巧
  10 打个盹儿,就能赢/让睡眠来巩固你的学习成果
    梦的启示
    睡觉时,大脑在干什么
    睡与不睡差了35%
    何时睡、怎么睡有讲究
    睡眠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学习力
尾 声 终身学习用好大脑
不能错过的彩蛋 有关学习的11 个关键问题
致 谢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给你一套很爽的高效学习法,不论你是需要记住化学公式、决心学一门外语,还是要为下一场考试备战,亦或是掌握一门乐器甚至练好投篮技术,也不论你是十几岁的学生还是早已身陷职场,本尼迪克特·凯里著玉冰译的《如何学习》都能让你如获至宝,成就你的终身学习力。

精彩内容
 我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
“用功”这个词,在过去常用来形容这样的孩子: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好多学习卡片;他顽强拼
搏,看重成绩……那孩子,实实在在是一只工蜂。在一盏普普通通的小台灯下,他拿着课本,眯缝着眼睛……哪怕已经过去了40年,这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
我看见他清早5点就爬起来学习了:读高中二年级的我,胃里拧得难受,因为还没能弄清楚很多“讨厌的东西”,二次方程式?路易斯安那州的购买条款?美国的《对外援助法案》?中值定理?艾略特所用的反讽比喻?这都是些什么啊!
唉,可叹。
勤奋学生的苦恼
如今,所有那些功课早已成为过去时,唯一留下的就是愁苦的感觉。时间飞快流逝,却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学,更有些根本顾不过来,真让人发愁……对了,还有一样感觉留了下来,那是一个低频信号,就像地下室洗手间里水龙头的滴答声,要过上好一阵子你才能注意到,那就是疑惑。那种当你迷了路、好不容易才回到营地,却看见那些特有本事的同学早就毫不费力地回来时,你心里的那种疑惑,挥之不去。跟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相信,学习靠的全是自律:沿着
一块巨大的知识岩石,你要努力地、孤独地往上攀登,直到攀上那些聪明能干的同学早已到达的岩顶。我攀登的动力,与其说是源于好奇心和探索心,还不如
说是因为惧怕跌落下来更为确切。
这种惧怕,造就了我这样一个古怪的学生:在弟
弟妹妹们眼里,我是标准的模范生,几乎门门功课优秀,样样考试满分;可是在同学眼里,我却等同于隐形人,总也不敢举手发言,因为总是担心没有学会该学的东西。对于我的这种双重人格,我不怨那幼小的自己,也不怨我的父母和老师。我又怎么能怨得了呢?我们每个人在那时都认为,要想学习好,唯一的途径就是鞭策自己不断努力,恰如拉着雪橇在雪地里奋勇向前的小狗:使劲儿,再使劲儿!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努力奋进是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可这不正是我一直都在努力做着的事吗?怎么就不对劲儿呢?再这样下去怎么行?我需要尝试其他方法,尝试不同的方法,而且我觉得,这世上肯定有一
些不同的方法。
我第一次隐约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遇到了几个同学,那几个同学在代数课以及历史课上总是表现得……很“酷”!他们总有办法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从来没有那种犹如被捕获了的小兽般惶恐无助的神色。就好像有人告诉过他们,不需要什么都一下子全弄明白,有些东西过上一段时间自然就懂了,甚至这种似是而非的过程本身对学习来说就很有价值。
不过,我真正清晰地体验到那种感觉,却是在好多年之后申请大学时。不消说,上名牌大学是我奋斗多年的目标,可是,我却失败了。完蛋了。我给十几所学校递交的入学申请统统被拒绝了。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和艰辛,到头来得到的无非是几封薄薄的回函,以及唯一一个等候批复的名额。后来我就去了那所
学校,但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
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不知道。也许我太好高骛远,也许我根本就不够出色,也许是被高考给考“糊”了……顾不上细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忙着伤心,伤心那些学校怎么会不要我。啊不,比不要我还要糟糕,我觉得自己像个大蠢蛋,被所谓自我提升的邪门歪道给骗了,被一些只知道收钱的所谓指导大师给糊弄了。因此,辍学之后,我重新调整了对自己的定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
求,放慢了冲刺的速度。借用梭罗的话来说,就是“放宽留给自己的余地”。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宏大的战略方针,毕竟我那时还只是一个半大孩子,我的视野无非就是眼前的三尺地皮,做这样的调整也只是凭借
一种简单的直觉,让自己可以再抬起头来,向前看。
后来,我又向科罗拉多大学递交了申请文件,同时附上了一封自荐信,死皮赖脸地把自己给塞了进去。一则是过了集中申请的时间段,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再则是那所学校只是所普通的州立大学,因此,我没花多少功夫就被录取了。
来到科罗拉多大学的所在地博尔德,我总算活得像点样子了。那时,我常常去爬山,偶尔去溜冰,这弄弄那看看,什么都想试试,能睡懒觉就睡懒觉,能打个盹儿就打个盹儿,学习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夹杂在大量大多数院校都能接受的“合法”的事情中。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我的校园生活主要就是杜松子酒和奎宁水,实际上,我从未放下自己的功课,只不过,功课这东西终于不再是我生活的核心,而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在好与坏的三角平衡中,我成了一名学生,不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而是一名功课负荷轻了许多的学生,一名能够允许自己在一些难度很高的课程上不及格的学生。
这一改变,既不是突然的,也不带有戏剧性;既没有什么警钟大作,也没有什么天使伴唱。这一变化,是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一
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尽管我学得零零碎碎的,可是,我的成绩真还不错;然而,这样的学习习惯真的就是坏习惯吗?我一直在思考。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