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琴史
  • 【正版新书】琴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琴史

正版书籍,批量上传以标题为准哦,任何问题可以致电 18250823459

25 4.3折 58 全新

库存4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长文

出版社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6568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W9787518065684

上书时间2024-03-22

湖街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琴史》反映了朱长文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文人,有复古的思想,但是能够结合古曲流传的具体情况,承认古代琴曲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为古乐的遗失而感到惋惜,因此在《审调》中发出“夫周之曲,至汉而存者鲜矣。古琴从成形到发展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古琴的音色深邃而宏,造型沉稳而美,琴弦上振动着千古风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者简介

朱长文(1039 —1098)字伯原,所居园宅名为乐圃,时人尊称为乐圃先生。经史、诗文、书法、琴学皆通,著述颇丰,有《乐圃集》一百卷,后毁于兵火。今存《乐圃集》余稿八卷,《吴郡图经续记》《墨池编》《琴史》传世。朱长文出身琴学世家,秉着“琴以载道”的理念,收集整理成《琴史》六卷。



目录
原序

卷一

帝尧

帝舜

大禹

成汤

太王

王季

文王

武王

成王

周公

孔子

许由

夷齐

箕子

微子

伯奇

介之推

史鱼

颜子

子张

子夏

闵子

子路

曾子

原思

宓子贱

……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后序一

后序二

内容摘要
《琴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记录琴史资料和反映“琴道”发展历史的专著。全书共六卷,前五卷按时代顺序收录先秦到宋代共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迹以及对历代琴家的评述;第六卷则为琴制和琴艺的专题论述。该书标志着琴学史的成熟,为后世古琴的研究开创了史学先河。

精彩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历来被文人雅士所推崇。古琴作为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不仅是乐器,是国乐的精粹,更是文人们抒怀寄情之物。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的智慧,表现了华夏人民勇于追求和赞颂美好事物的精神;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展现的意义和价值要比一般的传统音乐高得多。
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原始时代的神农氏根据这一理念,“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这时的琴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琴弦,周武王在伐纣时,为了提高士兵的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五弦变成了七弦,古琴也因此而诞生。
我国关于音乐历史的记载出现得很早,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有《古乐篇》,讲述的是关于音乐的起源问题。至西汉,《史记》中出现的《乐书》开创了史书记载礼乐的体例。在这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关于记载音乐或礼乐志的正史,而琴学理论是作为宫廷雅乐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的。但是,这些内容只是作为历史典籍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并不是专门针对古琴的著作,直到朱长文的《琴史》出现。朱长文认为,琴应该像书画一样,有专门独立的史书,便“广览而博求”,从史、传、记、集之中取材,编写出《琴史》六卷。
朱长文(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祖籍苏州。他十九岁便中进士,因坠马伤了脚,便不肯出仕,在家乡潜心读书,从事教书、写作等工作,家中藏有两万卷书,在当地很好有声望。他所创作的《琴史》,标志着中国琴学及其理论在北宋时期已经独立发展起来,为琴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琴史》全书共六卷,成书于1084年,从先秦到宋初,按时代顺序,共汇集了一百六十余人有关琴的记载。按照史书列传的写法,按人综述,以有关琴的叙述为主,在叙述中贯穿着自己的观点。朱长文并没有简单客观地罗列出一些琴曲资料,而是研读多方面的材料,进行仔细分析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朱长文在《琴史》中把宋以前的古琴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了古琴历史的基本面貌。其编撰体例和史料的选取反映出了作者的古琴历史观及美学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琴史》反映了朱长文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文人,有复古的思想,但是能够结合古曲流传的具体情况,承认古代琴曲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为古乐的遗失而感到惋惜,因此在《审调》中发出“夫周之曲,至汉而存者鲜矣。汉之曲,至唐而存者希矣。唐世所传,今人亦有不能者。去古寝远而遗弄寝亡”这样的感叹。
古琴从成形到发展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古琴的音色深邃而宏,造型沉稳而美,琴弦上振动着千古风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琴史》作为一部专门的琴学著作,应该发挥出它的价值,为古琴的传承做出贡献,让古琴文化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继续闪耀光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