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书画馆(16开精装 全9册 )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故宫书画馆(16开精装 全9册 )

216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书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9787800478314

出版时间2008-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3-06-07

宏轩图书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同起源于原始符号,同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均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手,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虽然尔后它们发展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抒写性情,后者更强调传神写照,但二者数千年来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书画艺术在诸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至今仍历久不衰,欣欣向荣。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趣,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构建体系、创造经典的重要时期。晋代王羲之天才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汉字新兴书体的艺术品位,成为后世书法审美的基准坐标。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人物画创作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隋唐画坛在人物画继续发展的同时,山水楼阁、鞍马走兽等画科也相继繁荣,阎立本、展子虔、韩混等人的名作无不呈现一派恢弘富丽的盛世气象。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大家所确立的汉字结体用笔规范,影响深远,沿用至今。 显示全部信息 :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同起源于原始符号,同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均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手,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虽然尔后它们发展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抒写性情,后者更强调传神写照,但二者数千年来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书画艺术在诸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至今仍历久不衰,欣欣向荣。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趣,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构建体系、创造经典的重要时期。晋代王羲之天才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汉字新兴书体的艺术品位,成为后世书法审美的基准坐标。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人物画创作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隋唐画坛在人物画继续发展的同时,山水楼阁、鞍马走兽等画科也相继繁荣,阎立本、展子虔、韩混等人的名作无不呈现一派恢弘富丽的盛世气象。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大家所确立的汉字结体用笔规范,影响深远,沿用至今。五代两宋绘画更趋成熟完备,山水、人物、花鸟名家辈出,风格崇尚写实,精能高雅。这与当时皇家设置画院、奖掖人才的措施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艺术创作的广泛参与有很大关系。宋元的文人书家,强调在“守法”的前提下张扬个性,表现“书卷之气”,书法在实用的基础上被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宋四家”和元代鲜于枢、赵孟頫皆为代表人物。同样,“元四家”高张“文人画”旗帜,提倡抒写性情,不求形似,为明清绘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明代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流派纷呈的重要阶段。其书法绘画继承了宋元传统,在创作理论和表现技法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并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的艺术群体,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明早期书法以“三宋”草书和“二沈”的“台阁体”楷书为代表;绘画则以戴进、林良等人粗犷纵肆的“浙派”、“院体”风格主导画坛。明中期以后,吴门(苏州)地区成为书画创作的中心,吴宽、王宠等人在书法上摆脱“台阁体”束缚,“吴门四家”以清雅淡丽为主的文人画风代替了宫廷中富丽堂皇“院画”;而陈淳和徐渭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创新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与笔墨内涵。明晚期董其昌完善了书画创作理论,成为文人书画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清代影响颇广;同时,“松江派”的赵左、沈士充,杭州的蓝瑛、陈洪绶,均能领袖一时,白具风貌,为明末社会动荡中的艺坛增添了一抹亮色。清代书画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繁荣局面。清初王泽、傅山等书家承袭明末书风,以雄奇跌宕的挥写表露孤傲愤世的遗民心态,”康熙四家“清劲秀润”的书风则承续着董其昌的遗韵;绘画上“四王吴辉”以摹古集大成而居画坛主流,“四僧”、“金陵八家”及“黄山画派”等则以自然为诗而开辟山水新境界。清中期盛行崇古立新之风,刘庸、翁方纲等力追晋唐而带来帖学的繁荣,邓石如、伊秉绶等则以金石文字入书而渐开碑学之风;宫廷绘画以西画技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扬州画派”有以张扬的个性为画坛注入活力。晚清书坛碑学愈盛;“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则以雅俗共赏的画风拉开近代绘画之帷幕。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将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广大观众研究、欣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