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戏曲 扬剧 锡剧 淮剧 昆曲(16开线装 全四函八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戏曲 扬剧 锡剧 淮剧 昆曲(16开线装 全四函八册)

2360 9.0折 2632 全新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韦明铧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43393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632元

上书时间2019-08-25

宏轩图书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介绍】

扬剧是江淮大地上的一朵戏曲奇葩。她起源于三百年前的扬州乱弹,然后吸收了扬州香火戏粗犷的风格和扬州花鼓戏欢快的情调,又大量采纳了历史悠久的扬州清曲的百余支曲调,经过漫长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扬剧。

锡剧,是江苏主要戏曲剧种之一,有“太湖红梅”之誉,“华东三大剧种”之称。锡剧曲调委婉清丽,有江南水乡特色。本书内容注重可读性,是介绍锡剧的良好读物。

《淮剧》围绕着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这一重大的核心命题,分四个部分概述了四个独立而彼此呼应的内容——《历史与当代》《风格与特征》名伶与流派》《作家与作品》,通过对作者的推介,反映淮剧创作群体的优良素质和巨大的创新潜力。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目录】

扬剧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说古道今溯源流
  一 扬州乱弹
  二 扬州香火戏
  三 扬州花鼓戏
  四 维扬戏
  五 扬剧
第二章 激浊扬清述剧目
  一 剧目来源
  二 剧目分类
  三 剧目传承
  四 剧目创新
第三章 高唱低吟赏曲调
  一 曲调来源
  二 曲调演唱
  三 曲调伴奏
  四 曲调改革
第四章 既庄且谐话表演
  一 喜剧最当行
  二 文武有绝技
  三 博采众长成一家
第五章 承前启后记科班
  一 新新社 永乐社 民鸣社
  二 男女同科许家班
  三 科班得失
  四 艺徒与艺校
第六章 浓妆淡抹品流派
  一 金派:迂回含蓄 明白舒徐
  二 高派:端庄质朴 酣畅淋漓
  三 华派:婀娜刚健 华彩多姿
  四 石派:雄浑苍劲 醇厚深沉
  五 周派:高亢圆润 风流倜傥
  六 蒋派:委婉浓郁 执著真诚
第七章 震古烁今谱明星
  一 昨夜星辰闪耀
  二 今宵星光灿烂
第八章 任重道远瞻未来
  一 温故而知新
  二 万变不离其宗
  三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参考资料
后 记

锡剧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锡剧发源地——严家桥
  一 从唱山歌到唱滩簧的青宝姑娘
  二 传播锡剧进上海的袁仁仪
  三 为滩簧戏写剧本的严廷初
第二章 袁仁仪进入上海“大世界”
  一 “对子戏”发展为“同场戏”
  二 服装、布景的变化
  三 上海美国胜利唱机公司为锡剧灌唱片
  四 周甫艺到锡帮挖男花旦
  五 李庭秀收了女徒弟
  六 袁仁仪病逝上海
第三章 无锡滩簧和“掉采茶”
第四章 名花旦之惨死
  一 周彩贞香消玉殒
  二 陈媛媛惨死始末
第五章 “无锡文戏”之由来
  一 余治力主禁滩簧
  二 锡金军政府查拿滩簧
  三 “南方歌剧”和“南方戏”
  四 责问娱乐审查委员会
  五 无锡文戏《克宝桥》救活“无锡滩簧”
  六 不要忘记谷剑尘
第六章 上海的常锡文戏艺人反对与妓女一同登记
第七章 锡剧的“切口”
第八章 锡剧的“韵脚”
第九章 滩簧的“淫戏目单”
第十章 锡剧里的第一只猴子
第十一章 “对子戏”的正梁——《庵堂相会》
第十二章 “同场戏”的正梁——《珍珠塔》
  一 锡帮演方卿的第一人
  二 常帮演方卿的第一人
  三 “顶香盘”是被观众逼出来的
  四 彩旦徐秀峰演姑母饮誉一时
  五 汪韵芝塑造“活姑母”
第十三章 《珍珠塔》拍电影了
第十四章 《珍珠塔》里的方卿
  一 走运的方卿——袁仁仪
  二 不幸的方卿——周甫艺
  三 人称“活方卿”的李如祥
  四 吴雅童、王汉清、王彬彬饰演的方卿
  五 新一代的方卿——小王彬彬、周东亮
第十五章 《珍珠塔》演进了中南海
第十六章 叶圣陶观看锡剧《珍珠塔》并赋诗
第十七章 《珍珠塔》的区别,常帮演“盘夫”,锡帮演“盘侄”
第十八章 锡剧的主要曲调
第十九章 锡剧的几张唱片
第二十章 王彬彬和梅兰珍
第二十一章 江苏省锡剧团的三大花旦流派
第二十二章 中国戏剧“梅花奖”中锡剧的得主
第二十三章 花开七度的江苏省锡剧节
第二十四章 锡剧拍摄了十部电影
第二十五章 《太湖雅韵·锡剧流派演唱会》
第二十六章 羊尖实验小学的“红领巾锡剧院”
第二十七章 锡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二十八章 新时代的锡剧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后 记

淮剧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历史与当代
第二章 风格与特征
  一 淮剧曲调。
  二 淮剧语言
  三 淮剧剧目
  四 淮剧新姿
第三章 名伶与流派
  一 蜚声淮坛的名伶
  二 独领风骚的流派
  三 淮苑飘香的“梅花”
第四章 作家与作品
  一 罗怀臻与《金龙与蜉蝣》
  二 赵莱静、罗周与《千古韩非》
  三 贺寿光、徐恒斌、宋泽夫与《奇婚记》
  四 陈明、冯国才与《鸡毛蒜皮》
  五 沙黑与《板桥应试》
  六 马仲怡、吕君樵与《女审》
  七 顾鲁竹、马仲怡与《探寒窑》
  八 卢冬红与《太阳花》
  九 姜邦彦、乐民与《打碗记》
  十 顾鲁竹、李晓民与《三女抢板》
  十一 曹耀南与《金水桥》
  十二 王.健.民、单弦与《哑女告状》
  十三 乔谷凡、陈慧君与《爱情的审判》
  十四 “镇淮”与《舍妻审妻》
  十五 江曲、河歌与《赞貂蝉》
  十六 苏毅谨、梁小鸳与《斩韩信》
  十七 董辉与《父母心》
  十八 徐新华与《大路朝天》
  十九 袁连成与《王玉莲》
参考书目
后 记

昆曲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昆曲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 昆山腔时期
  二 昆曲形成与兴盛
  三 昆曲表演艺术及体系的完善
  四 走向衰落的昆曲
  五 昆曲的新历程
第二章 昆曲与文人文化
  一 戏曲的文化身份
  二 昆曲之雅与文人特征
第三章 昆曲舞台演唱艺术
  一 度曲
  二 科白
第四章 昆曲经典剧目
  一 昆曲杂剧
  二 昆曲戏文
  三 昆曲传奇
第五章 近年昆曲之文化现象
  一 现代化进程中的昆曲事象与传统文化
  二 青春版《牡丹亭》:昆曲发展的实例及启示
  三 继承与创新:辩证中的悖论与误区
  四 昆曲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
  五 二十一世纪的昆曲定位与发展
参考书目
后 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