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引进俄苏农业技术结构变迁及本土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引进俄苏农业技术结构变迁及本土化研究

正版图书 准确库存 可放心下单

86.84 6.3折 13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超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3812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4025012

上书时间2024-11-13

陆地诗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宋超,山东临沂人,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系统哲学,重点研究中外农业技术交流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中国农史》《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1项。

目录
中国与俄罗斯 (苏联) 山水相连, 从俄苏境内引进农业技术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 张骞从大宛引进苜蓿、葡萄、大宛马等农业品种, 并本土化广泛种养。晚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引进俄苏农业技术种类、数量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清末时期, 引进俄国农业技术, 主要通过边民、侨民来华、边境贸易、俄商在华兴办农产品加工厂引入实体形态技, 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很少。民国时期, 通过贸易途径大批引进农牧品种、农机具等实体形态农业技术。同时, 以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苏学生等形式, 引进西兽医药、农业机械应用、农业技术推广等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农业技术。新中国初期, 通过两国政府间贸易、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执行“122项”协定科研合作、中苏两国相应机构直接联系等途径, 以引进农牧良种、农机具、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苏学生、接受成套技术援助等形式, 引进实体形态、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农业技术。这三个历史时期引进俄苏农业技术具有清晰变迁脉络和层次结构, 本土化创新成果具有积累性和涌现性特点, 对中国农业近现代化起步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
    本书根据史志、档案和农业史料写就。重点探讨中国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俄国(苏联)农业技术的历史背景、途径、方式、结构变迁以及成效和影响;总结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引进俄苏农业技术连续性、积累性、涌现性和本土化的特点;阐释引进技术的系统化,在应用推广和本土化进程中的边界效应、技术差势、技术流作用,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等。
    本书适合对中国科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俄(苏)关系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