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强海燕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如图,书内有少量划线之处。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强海燕
-
出版社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1977961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4页
-
字数
151千字
- 【内容简介】
-
《性别差异与教育》一书是想献给广大的家长和教师,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自己的儿女和男女学生进行有利于两性身心发展的和有利于两性人格完善的教育,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在家庭中和课堂上。作为儿童社会化主要作用者的家长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做出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实践选择。《性别差异与教育》一书也献给对性别公平教育及其研究感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以分享交流两性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两性平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提供参考,抛砖引玉。
本书第一章讨论了性别心理差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析了影响性别心理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第二、三章介绍了关于性别心理差异的生物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个体与环境互动作用等理论观点,综述了分别以精神分析、行为遗传、认知发展和社会学习为理论框架的有关研究结果。第四章讨论了儿童出生后对生理性别概念和社会性别知识、性别行为倾向性、性别角色以及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习得过程,进一步探讨和明晰了后天环境影响对性别心理差异的决定作用。第五、六章分析了性别图式这个不必要的认知图式的产生和作用,提出了如何消除这种不利于两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图式的教育对策。第七、八章剖析了消极的刻板理念一一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原因和对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利影响,归纳了动摇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教育方略。第九章讨论了几个人格因素对女性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影响,揭示了社会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发展造成的困难和阻力,提出了有关的教育建议。第十章讨论了在一般能力和几个具体能力上的男女差异,阐述了后天的实践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 【目录】
-
第一章 性别心理差异的起源与发展
一、性别心理差异的产生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
(一)婴儿期
(二)学前期
(三)学龄儿童和少年期
(四)青春期
二、影响性别心理差异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强化、模仿、自我能动性
(三)学校生活
第二章 性别心理差异——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一、对性别心理差异的早期研究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关于性别差异的基本观点
(二)精神分析理论关于性别差异的变异性观点
(三)评价
三、行为遗传理论
(一)行为遗传的概念与方法
(二)行为遗传的研究及其发现
(三)评价
第三章 性别心理差异——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一、社会学习理论
(一)强化、观察与模仿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过程
(三)性别定型行为的产生
(四)跨文化的研究
(五)评价
二、认知发展理论
(一)两性道德推理的发展
(二)性别认同的发展阶段
(三)性别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四)评价
第四章 儿童性别知识与行为的习得
一、行为的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发展过程
二、性别知识的习得过程
(一)性别认同的过程始于婴儿期
(二)童年期
(三)青少年期
三、儿童性别知识和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
(一)社会影响因素是决定性的
(二)性别知识与行为形成的主要社会化作用者
四、跨文化研究性别社会化的重要性
第五章 性别图式的形成
一、性别图式
(一)性别图式理论的提出
(二)图式与性别图式
(三)性别图式的获得
(四)性别图式的功用
二、性别图式与性别刻板观念的关系
(一)性别刻板化现象根源于性别图式加工
(二)性别刻板化者有按照性别的文化定义去加工信息的愿望
(三)性别刻板化者更易于按照性别加工与自我无关的信息
(四)性别刻板化者具有高水平的性别刻板行为
三、性别图式与社会学习和认知发展的比较
四、简评
(一)性别图式理论是在社会学习和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性别图式理论的价值
(三)性别图式理论的局限性
第六章 性别图式的消除
一、性别图式不是必然要形成的认知图式
二、消除性别图式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消除与生理差异无关的性别文化信息
(二)以其他图式取代性别图式
(三)建立有利于培养儿童性别平等意识的家庭模式
三、培养学生形成双性化人格
(一)双性化人格的概念
(二)双性化人格的优势
(三)对双性化人格优势的质疑
第七章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形成
一、什么是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测试
三、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发展
四、不同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一)对儿童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测试
(二)美国儿童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三)其他国家儿童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四)跨文化研究的初步结果
五、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作用
(一)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积极方面
(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消极方面
六、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维持与改变
(一)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持久性
(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得以改变的条件
第八章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消除
一、消除教育工作者的性别刻板化认识和行为
(一)教师要善于挑战自己的性别刻板观念
(二)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消除性别刻板观念
(三)教师要赋予女性化的事物以价值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别刻板认识和行为
二、消除学生的性别刻板观念的教育措施
(一)让儿童获得足够的能够挑战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信息和知识
(二)引起学生对刻板观念的注意和质疑
(三)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性别刻板观念
(四)纠正学生的性别角色刻板化认识
(五)消除学生的关于专业和职业的刻板化认识
(六)消除性别刻板化关系
第九章 人格因素与女性的成功
一、成功与失败归因的女性模式与教育
(一)性别与归因模式
(二)“重要他人”与女性的归因
(三)任务和人格的“性别”特征与女性的归因
(四)成功与失败归因模式的性别差异
二、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女性普遍不如男生自信
(二)女生为什么缺乏自信
(三)怎样使女生自信起来
三、“成功恐惧”心理倾向与女性的成就动机
(一)“以男性为中心”的成就动机理论及其面对女性的困惑
(二)对女性“成功恐惧”心理倾向的发现
(三)传统的性别文化与女性动机结构的复杂性
第十章 能力的性别差异
一、一般能力
(一)一般能力的性别差异尚无定论
(二)对一般能力性别差异研究的质疑
二、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
(一)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二)数学与空间能力及其相关学科与职业的“性别化”
(三)先天因素与数学/空间能力
(四)后天的实践与提高数学/空间能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如图,书内有少量划线之处。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