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悟转法华:智顗(法华诠释学)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悟转法华:智顗(法华诠释学)研究

16.2 5.6折 2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坚 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801239204

上书时间2024-12-21

无用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坚 著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2
  • 版次 1
  • ISBN 9787801239204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5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学界对智(岂页)及其创立的天台宗的研究已很多,《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当然是这些研究所要运用的重要文本资源,它们和智颉的另一部作品《摩诃止观》构成了所谓的“天台三大部”。这“天台三大部”为天台宗作为一个佛教宗派的成立奠定了佛学理论和修行方法的基础,对天台宗具有基源性的影响。但是,学界以往对《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其“第一序”的诠释内容,即智(岂页)在诠释《法华经》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即使是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还有待深入),至于智(凯)在这两部作品中所运用的独特的诠释方法,却乏人问津,是为遗憾。《心悟转法华》的目的,即是要对《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中的诠释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探讨,从而构建智颤独具特色的“法华诠释学”以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心悟转法华》篇章安排大体如下:
引论,也就是本单元,简单交代《心悟转法华》的研究对象和篇章结构,并重点解释《心悟转法华》书名“心悟转法华”的由来及其含义,以期通过这一解释确定《心悟转法华》的基调和方向;
第一章,阐述诠释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明研究智(岂页)的“法华诠释学”在整个天台宗研究乃至整个中国佛教研究中的意义;
第二章,阐述《法华玄义》中的诠释方法“五重玄义”;
第三章,阐述《法华文句》中的诠释方法“消文四意”;
第四章,将《法华玄义》中的诠释方法“五重玄义”及其相关理念和《法华文句》中的诠释方法“消文四意”及其相关理念合称为“法华诠释学”,并将“法华诠释学”与西方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学作一比较,彰显“法华诠释学”的比较特征;
第五章,阐述智(岂页)在《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以外的作品中对“法华诠释学”理念及其方法的运用,主要以《金光明玄义》和《金光明文句》为例;
第六章,阐述“法华诠释学”的理念及其方法在天台宗内部的流布以及华严宗中与“五重玄义”与“消文四意”类似的诠释方法“华严十义”;
结语,讨论“法华诠释学”在今天可能会有的应用前景及其可借鉴之处;
附录,收录我的四篇论文。其中一篇是阐述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易学)中的“注经”诠释模式的,希望读者能将这种“注经”诠释模式与“法华诠释学”中的诠释模式相比较。另外三篇都是有关禅宗之诠释实践和诠释方法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禅宗与作为“教”的天台宗之间在诠释风格上的差异。虽然这四篇论文与《心悟转法华》不是一个体系,但是,它们一起构成了我近几年来探索中国传统诠释学尤其是中国佛教诠释学的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可能还是“瞎子摸象”,但我个人还是甚有收获的。
【作者简介】
陈坚,1966年生,浙江临海人,哲学博士(2000,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山东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山东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佛教、中国哲学和比较宗教学方面的研究。
【目录】
序言
引论
第一章宗教与诠释
第一节诠释对于宗教的重要性
第二节宗教诠释中的一个误区
第三节宗教诠释的模式

第二章《法华玄义》中的诠释方法:“五重玄义”
第一节《法华玄义》的文本结构
第二节“五重玄义”之“通释”
第三节“四悉檀”的十重解释
第四节“五重玄义”之“别释”

第三章《法华文句》中的诠释方法:“消文四意”
第一节何谓“消文四意”
第二节“消文四意”例释

第四章“法华诠释学”的比较特征——以中西诠释学为参照
第一节西方诠释学:“读者至上主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诠释学:“作者至上主义”或“圣人至上主义”
第三节法华诠释学:方法至上主义

第五章智颖对“法华诠释学”的拓展使用
第一节《光明玄义》中的“五重玄义”
第二节《光明文句》中的“消文四意”

第六章“法华诠释学”的流布
第一节伎虚:“五重玄义”释《心经》
第二节静修:“五重玄义”释《教观纲宗》
第三节智旭:仿效“消文四意”释《周易》
第四节“华严十义”与“法华诠释学”

附录
“易注”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
《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
调和“教外别传”和“释迦正传”的禅宗诠释实践
从“表法”到“心法”与从“表法”到“尘法”——慧能与法藏不同的诠释学路径及其与宋明理学的关联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