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文化苦旅(插图增订终极版)9787540482435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18.42
3.7折
¥
49.8
九品
仅1件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湖南文艺
ISBN9787540482435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9787540482435
上书时间2025-0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有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很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重量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何谓文化》《君子之道》《吾家小史》《冰河》等。曾获台湾地区桂冠文学家奖、马来西亚很受欢迎华语作家奖、台湾地区读书人很好书奖、金石堂很有影响力书奖、中国出版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新版小叙
原版初序
都江堰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西域喀什
废井冷眼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山庄背影
宁古塔
抱愧山西
风雨天一阁
三峡
白发苏州
天涯眼神
一个庭院
青云谱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镇
伞下侗寨
蚩尤的后代
追回天籁
故乡
牌坊
寺庙
我的山河
漂泊者
这里真安静
远方的海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内容摘要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畅销多年的文化散文经典作品。二十五年来,在不断重版的过程中,余秋雨先生对这部作品做过大量修改与重写。湖南文艺出版社版《文化苦旅》(插图增订终极版)是在旧版《文化苦旅》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其中,最大的改动是把旧版《文化苦旅》中的第四部分“人生之旅”删除,新增了多篇《山居笔记》里面重要的文章,且增配了二十三幅插图。《文化苦旅》(插画增订终极版)是由余秋雨先生亲自审定的权威终极版本。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
精彩内容
都江堰一
一位年迈的老祖宗,没有成为挂在墙上的画像,没有成为写在书里的回忆,而是直到今天还在给后代挑水、送饭,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一匹千年前的骏马,没有成为泥土问的化石,没有成为古墓里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还踯躅在家园四周的高坡上,守护着每一个清晨和夜晚,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当然无法相信。但是,由此出现了极其相似的第三个问题——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仍然无法相信,但它真的出现了。
它就是都江堰。
这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说,把它放在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无愧色。
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万里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展现了一
个民族令人震惊的意志力。但是,万里长城的实际功
能历来并不太大,而且早已废弛。都江堰则不同,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中华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有了它,才有历代贤臣良将的安顿和向往,才有唐宋诗人出川入川的千古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时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
它细细渗透,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万里长城短。或者说,它筑造了另一座万里长城。而一查履历,那座名声显赫的万里长城还是它的后辈。
二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要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趁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赖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是本能地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去。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骤起一
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
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
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的一下裁割为二,直蹿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
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三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三世纪出现过一项并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据我所知,这项任命与秦统一中国的宏图有关。
本以为只有把四川作为一个富庶的根据地和出发地,才能从南线问鼎长江流域。然而,这项任命到了李冰那里,却从一个政治计划变成了一个生态计划。
他要做的事,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灌溉。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没有资料可以说明他作为郡守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但因为有过他,中国也就有了一种冰清玉洁的行政纲领。
中国后来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杰出学者选拔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竭力钻研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直到二十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汽淋漓。而比他年轻的很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难以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偷换成了治人的谋略。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都将成为战场。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
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清澈的人类学思考。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