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她们9787559448538
  • 【正版】她们978755944853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她们9787559448538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7.07 3.6折 46.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阎连科|责编:王青//张倩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4853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8元

货号9787559448538

上书时间2024-12-28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中篇小说《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黑猪毛自猪毛》,散文《我与父辈》《711号园》等作品。先后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

目录
\\\\\\\"自 序   十年的等待
第YI章    她们
第二章    大姐、二姐和嫂子
第三章    姑姑们
第四章    娘婶们
第五章    母亲
第六章    第三性——女性之他性
第七章    她们
尾  声    孙女\\\\\\\"

内容摘要
\\\\\\\"《她们》是阎连科十年圆梦之作,书写家族内外的四代女性:相亲对象、姐姐嫂子、姑姑娘婶、母亲孙女,以及同乡的女子“她们”。以情意深长又不乏幽默的文字,向亲人、爱人、以及陌生人投递出关心、回忆乃至寻找,叙写平淡生活中的女人心底事,引出对于女性身份意识的再一次思考。
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到来了,被生活围困的女性应该得到更平等的对待。正如作者所说“无论她们是都市人还是乡村人,是八十岁还是几岁、十几岁,我们做什么都不如对她们有几分理解和尊重。如果大家读了《她们》,在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点上有一点改变和变化,那么这本书就有些价值了。”\\\\\\\"

主编推荐
★阎连科全新长篇散文,以一个家族的女性成长缩影窥见东方女性在上百年的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过活,又是如何变成了今天这般千姿百态的模样。
★冯唐、张悦然、蒋方舟、燕公子、侯虹斌等诚挚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书评周刊、新周刊、南方周末、十点人物志、单读、收获杂志、澎湃新闻、凤凰网等媒体专文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华文好书、新浪读书等各大读书榜单连连入榜,获豆瓣2020年度中国靠前文学。
★收录阎连科动情序言《十年的等待》,书写念念不忘的煎熬。她们生而为艰,却以柔软抵抗世界的坚硬,写她们“作为人的女人”,也写她们“作为女人的人”。
★全书以正文和聊言穿插讲述故事的方式,赋予散文新的“结构”,有意拓宽散文的固有疆界。感性地呈现鲜活的生活场景,也注入对于女性处境的思考与探讨。
★沿袭波伏娃“第二性”之说,衍生出“第三性”的概念。将“她们”特殊的生存现实一一呈现。她们首先是人,才是女人。这是一方土地上个人的命运遭际,也是每个人都将面对和正在经历的现实人生。

精彩内容
        一次相亲
    一个孩子从不吃饭而长大是桩奇怪的事;一个人不经男女而成熟,也是一桩奇怪的事。
    一九Jk--年底,我轰的一声提干了。一九八三年春,二十五岁的我,窃喜骄傲着回家去相对象了。因为提干再也不是士兵着,再也不打算回到那个村庄与父老风雨同舟、共赴春秋了,于是有一种逆子感。有一种自己是土地的不肖子孙那感觉。因此不愿对人说我在军队已是军官了。不愿在村街上公然穿着四个兜的干部服。就那么怀揣着捡了命运钱包那隐秘,回到家——那个父母亲用他们毕生之心血,为我们兄弟姐妹盖起的瓦房小院内,兴奋并愉悦,却又故意在饭时诉说一些在部队的不易和辛劳。到饭后,在十五瓦灯泡的光耀下,一家人商量了明天就要如期而至的相亲与郑重,分工了姐姐明天一早要把屋里屋外扫一遍,母亲一早要买菜和打肉,中午给我的对象做肉丝捞面条。而父亲——母亲分给他的任务是,太阳出来村庄暖和了,他就躲到我家房后小院的日光下,勿动弹,晒暖儿,甭让我的对象看见他是一个病痨人,一动身子就咳咳咳,吐痰常常会一连不绝大半天。
    父亲欣然应允了这分配,兴奋地说这顾虑他早就思想了。早就准备连科相对象时他就躲起来,不让人家姑娘发现他是长年有病的人。
    如同一场必要赢下的战争样,虽然觉得为了自己的婚姻让父亲躲避有不安,但也只是想想便敷衍过去了。扭头看看父亲脸上少有的喜悦和红润,并没有真要阻止父亲躲避那想法。时间一滑就到了第二天,太阳一如往日地起将和照耀。地球也依旧匀速和平稳,就连门口和村头的树,也都是今天和昨天一样儿,昨天又和前天一样儿。时间成于时间又败于时间着。不过我们家,到底是不再一样了。我在几个月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了。从豫东到豫西,火车汽车地朝夕兼程着,回村至家我要相看对象了。恋爱一炉火样暖着一隅人世、一个家庭和一个人的我。青春的孤寒与冷凉,也许会因为这次相亲而豁然春暖着。春暖花开着。
    委实是我人生史中的一个好日子。
    姐姐把屋里屋外、桌上桌下打扫得能照出天阙和人影,使人间的伦理、道德和利害,变得清晰透亮、黑白分明了。
    母亲买完肉、菜在灶房忙得手脚不够用,把我四婶的手脚也给借了来。
    而父亲,早饭一过就躲到后院去。日光和收音机,是他生命的礼物和血脉,日日月月伴着他。
    到了上午十点多,也许十一点,总之不到正午对象就来了。媒人是同村一个我应叫他叔的人,在另外一个乡里当干部,穿了一身灰色制式干部服。女的是我们镇上商业门市批发部的批发员,是父亲退休接班而成为“吃商品粮”的人——“有工作”这三个字不是指她有人生事情做。“工作”的要义是她是“国家的人”,而非田野上的耕种者,户籍属于城镇户口那一种,吃饭供给为国有“商品粮”。我们是基于这样“门当户对”的。彼此在人生的前程上,中途都站在了同一平台或者同一命运中转站。不仅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我这同村叔叔是文学爱好者,读了很多书,在我家乡洛阳的《牡丹》杂志上发过诗。而他介绍给我的对象也是文学爱好者,也在《牡丹》上发过诗。
    我们三个都是乡村文学家。
    “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同村叔叔这样告慰我。记得他们到来时,有孩子跑进我们家,大叫着“来了!来了!”后,被母亲和姐姐把他们赶走了。赶走后果真就来了。叔叔行前,姑娘走后,在母亲和姐姐的盛迎下,毫无拘谨地跨过我家大门槛,还边走边和叔叔讨论着一桩镇上的事。然后是进屋、坐下,端着母亲很快煮好的荷包蛋,用筷子搅着沉在碗底的白砂糖,还把她的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晃动着。这一连串的悠闲和动作,很像我家接待过的下乡驻队干部到农民家里吃“派饭”,当时让一直伴在边旁的我,有些哑然和不解,觉得人家不是来相亲,不是准备揭开一场神秘、温馨而又轰轰烈烈的恋爱史,而是临幸我家视察或调研,至于相亲恋爱那桩事儿,文件上没有写,她的上级也没有交代她领办,于是就和她没有关系了。
    事情就这样,我客人、仆人样站在屋子里,直到叔叔发现我一直是站着,才“你坐呀”一声让我坐下来。一场人生的恋爱也就这么开始了,宛若大幕拉开后,出场的我是一段木头人。而对方,不是唱戏的演员而是指挥木偶的牵线人。太阳是种金黄色。我内心是种淡水色。门外的泡桐、榆树都已开了花,郁香味在我家院里无度地挥霍和飘洒。鸡和鸭并不妨碍我的相亲与恋爱,可它们还是被母亲和姐姐赶到哪儿了。且在这个节点上,姐姐和母亲,也都出门了,把偌大的院子、时间、房屋、寂静一整儿地都给了叔叔和我和对象。能听到院落外村街上走动着的脚步声。能听到被虫蛀的泡桐花,凌空飘落摔在地上的砰啪声。
    母亲给姑娘和叔叔的碗里各盛了四个荷包蛋,给我盛了两个荷包蛋。十个鸡蛋祭品一样祭奠着我的相亲恋爱史。记不得叔叔是否吃完了那一碗荷包蛋,但我把那两个吃完后,对象吃了一个就把碗推在桌子上,说她不太爱闻土鸡蛋里的土腥味。然后我和叔叔就端着半空的碗,出屋朝大门口的灶房送

媒体评论
充满善意的书写里,隐藏着一颗对作为整体的女性的偿还之心。姐姐的长发和汽水,姐弟的拉煤历险之旅,这些由女人牵引出的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尤为动人。
——作家  张悦然

女性的命运被时代、爱情、男人、婚姻绑着,走入了一道窄门。但阎连科所描写的这道窄门里,却是温暖的、善良的、一家子和和气气,即便吵嘴,也是可以化解的温情。这是我们作为独生子女所不曾感受过的。
——作家 苏更生

阎连科老师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她们》是他专门谈女性的书。“无论是‘作为女人的人’,还是‘作为人的女人’,她们首先都是人。而作为人的首要条件就是理解和爱,不是疏远、嫉恨和隔离。”
——媒体人、作家 侯虹斌

中国男性作家笔下,早已有过多个女性形象,但以散文体裁,书写身边3—4代女性形象,并以男性眼中的“女性主义”来观照之的,似乎还是第一本。
——作家  苏辛

本书算得上是《我与父辈》的兄妹篇,阎老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浑朴而滞重,描写一代女性在时代洪潮下娇俏地走来,直挺挺地活着,卑微地老去。
——作家  午歌

阎连科老师在《她们》中写了自己相亲的对象,写了家族里的女人……他写出了女性的美与尊严,为她们的命运打抱不平。女性觉醒看似很远,却在阎连科北方家乡小村里萌发。 
——作家  祝羽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