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978755943376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9787559433763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8.85 3.4折 54.9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比尔·布莱森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33763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54.9元

货号9787559433763

上书时间2024-12-19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那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无论遇到怎样糟糕的情况,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
◆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 ◆《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
◆作者比尔·布莱森曾获得詹姆斯·乔伊斯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文学奖。
◆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目录
第一部分 走进内陆 / 001
第一章/ 第二章 / 第三章 

第二部分 文明澳大利亚 / 057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第三部分 边缘附近 / 255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附录:悉尼奥运会 / 377

内容摘要
澳大利亚离我们如此遥远,在那儿究竟生活着怎样的人呢?
这一次,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带着好奇心来到澳大利亚。在布莱森的眼中,澳大利亚人的乐天性格被无限放大:无论遇到怎样糟糕的情况,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
在澳大利亚,人们极其容易遇到危险的动物,比如在昆士兰遭遇鳄鱼,差点儿踩上杀人蛇,醒来发现剧毒蜘蛛朝着脸上落下来……但当地人总认为这些都是新闻的夸张报道,不必如此忧心忡忡。“上次有人被鲨鱼咬死是多久前的事啊?”“哦,好久啦,至少两三个月吧。”澳大利亚人从不担心在游泳中遇险,因为他们坚信救生员肯定能在上百个正在快乐嬉戏的身影中,发现遇险的自己。“脱险的诀窍就是别惊慌失措,然后等救生员来。”“如果救生员没看见我,怎么办?”“他会看见你的。”有部分澳大利亚人选择在偏僻的小镇定居,是因为他们无法离开当地明艳夺目的落日,看不厌在空阔土地上自由跳跃的袋鼠。即便去一趟超市要花上六个小时,他们也会开心地将只能收到三个频道的电视机当作珍贵圣物向游客展示。
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

精彩内容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第一章“对不起,打断一下,”我插嘴说,“到底什么是布基滑板?”“哦,它很有趣。你会爱上它的。”她轻快地说。不过我觉得她有点儿回避问题。
“好吧,可它是什么呢?”“它是一项水上运动。乐趣无穷。乐趣无穷,格伦,对吧?”“乐趣无穷。”格伦同意道。他正用“所有胶卷有人埋单”的那种架势没完没了地拍着照片。“哔吱、哔吱、哔吱”,他的相机唱着歌,他快速拍下了三张戴尔德丽和我谈话的照片,碰巧三张都一模一样。
“可它到底怎么玩呢?”我锲而不舍。
“你拿上一种小型冲浪板,涉水走进大海,然后你逮着一个大浪头,驾浪回到岸上。挺简单。你会爱上它的。”“那鲨鱼呢?”我不安地问。
“哦,这里基本没有鲨鱼。格伦,上次有人被鲨鱼咬死是多久前的事啊?”“哦,好久啦,”格伦思忖着说,“至少两三个月吧。”“两三个月?”我尖叫起来。
“至少啊。鲨鱼的危险性被估计得太高了,”格伦又说,“估计得太高了。最可能毁掉你的是离岸流。”他又回去拍照了。
“离岸流?”“水下的潜流,和海岸成一定角度,有时候会把人冲进大海,”戴尔德丽解释说,“不过别担心。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这儿守护你啊。”她露出安详的微笑,喝干了杯子里的咖啡,提醒我们该赶路了。
三个小时之后,其他活动都告一段落,我们站在一处看似偏远的海滩上。此地叫清水滩,在曼利附近。这是个U形大海湾,灌木丛生的低矮山丘环抱着它,广阔而莫测的大海咆哮着,在我看来大得骇人的海浪直涌进来。在不太远的地方,几个有勇无谋的人穿着湿式潜水服,驾浪冲向岩石陆岬上泛着泡沫的激浪;更近一点,星星点点的涉水人被暴躁的波涛不断地吞没,似乎还很开心。
戴尔德丽看上去非常热衷于扎进去喝咸水,她催促着,我们开始脱衣裳——我慢吞吞的,她则心急火燎——她事前就关照我们在衣服里面穿好了泳衣。
“如果你遭遇离岸流,”戴尔德丽说,“脱险的诀窍就是别惊慌失措。”我看着她:“你是叫我冷静地淹死?”“不是不是。只是要你沉着,不要试图逆流游水。拦腰游过它。如果你还没脱险,那就像这样挥挥胳膊——”她这胳膊挥得幅度大而且动作柔缓,只有澳大利亚人才可能认为这是海难临头情况下的合宜反应,“然后等救生员来。”“如果救生员没看见我,怎么办?”“他会看见你的。”“可如果他没看见呢?”但戴尔德丽已经夹着布基板,蹚进了碎浪之中。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他们两人看着我一而再地消失在海浪下面,先是偷着乐,再是有点儿惊诧莫名,最后成了不折不扣的同情。我呢,海底大概有艾奥瓦州波克县那么大块地儿都被我蹭过一遍。经过一段有诸多变数的漫长时间之后,我能倒抽着气儿不明就里地浮着漂出四英尺到一又四分之一英里远,然后下一浪扑来,立刻又被打入水下。不久之后,海滩上的人们都站定了,在我身上押宝:大家普遍认为我正在做的事儿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以我的观点,每次在水下的经历都大同小异。我会坚持不懈地试着按戴尔德丽给我示范的方式文雅地踢脚,努力忽略自己徒劳无功、快要淹死这个事实。因为没有其他东西比照判断,我觉得自己做得相当不错。我不能假装自己玩得不亦乐乎,怎么有人会涉水走进这么无情的环境并期望从中获得乐趣呢?于是我又觉得很神秘。不过,听天由命了,我知道总归会结束的。
或许因为缺氧吧,我迷失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就在我又要沉下去的当口,戴尔德丽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当心!有个小蓝。”格伦立刻面露警觉之色:“哪儿?”“小蓝是什么东西?”我问道,发觉此处还有自己未被告知的其他危险存在,吓得魂不附体。
“蓝瓶子。”她指着一个小水母解释说(后来我查阅一本大厚书我才知道,若没记错该书是《澳大利亚恐怖杀人物》,第十九卷),这东西在其他地方叫作葡僧帽水母。我眯着眼睛看它漂过。它看起来并不讨人喜欢,像一个系了带子的蓝色避孕套。
“它危险吗?”我问。
我站在那里,神经脆弱,遍体鳞伤,颤抖着,身上光溜溜的,还被淹得半死不活。不过现在,在我们聆听戴尔德丽对那样的我作出回答之前,先让我直接引用一段她后来发表在《晨锋报》周末杂志上的文章吧!
摄影师拍照的时候,布莱森和布基板在一股离岸流中被拽到了离海滩四十米的地方。这股岸流从南向北流动,与更远处从北向南流动的岸流不一样。布莱森不知道这个。他没有读海滩上的警告牌。1他也不知道蓝瓶子水母正被吹往他那个方向——现在还差不到一米的距离了——蜇一下留下的肿块能让他痛上二十分钟,如果不走运,他的四肢会就此患上看不出表征的过敏反应,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危险?不,”在我们站立着张嘴凝视蓝瓶子的时候,戴尔德丽回答说,“不过别碰它。”“为什么别碰它?”“可能会有点儿不舒服。”我看着她,她的脸上带着饶有趣味得近乎景仰的表情。长时间乘坐巴士会不舒服,坐板条木头长椅会不舒服,谈话冷场会不舒服,而被僧帽水母蜇一下——就连美国的艾奥瓦人都知道——会痛。我突然想到,澳大利亚人身处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于是他们就此发展出一整套新的语汇来应对。
“嗨,这儿又有一个。”格伦说。
我们看着另一个漂过。戴尔德丽扫视水面。
“它们有时随波而来,”她说,“我们别在水里待了。”这话我可不需要别人说两遍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