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为什么要萨特978751550419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为什么要萨特9787515504193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4.59 3.8折 3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鸣九

出版社金城

ISBN9787515504193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9787515504193

上书时间2024-12-02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曾与当时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并列为“三大精神污染”;有人说“萨特热”是“80年代新一辈人的精神初恋”,也有人将其视为一次“错爱”,称与萨特的哲学“结缘”,“只可一宿,不可久眠”。……2012年,萨特进入中国30年,萨特对于我们,是否已经过时?这位东渡的西方思想家,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末日恐慌”下的人心,究竟还要不要萨特?
一个作家真正进入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应该是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一种哲理的广泛传播也还要靠通俗化、普及化,要靠有亲和力的诠释。《为什么要萨特》作者柳鸣九“撩开萨特那些抽象、艰深的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上所组成的厚厚的、难以透视的帷幕”,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萨特,重温那场“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和中国新的觉醒时代的历史遇合”。

作者简介
    柳鸣九,有名学者、理论批评家、翻译家。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教授,历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被称为中国“萨特研究**人”。著有《巴黎散记》《凯旋门前的桐叶》《我所见过的法兰西文学大师》等,翻译与编选有《磨坊文札》《局外人》《小王子》《萨特研究》等,主编《雨果文集》《加缪全集》等。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称号。

目录
代序:与萨特、波伏瓦在一起
萨特为什么重要
给萨特以历史地位——如何认识萨特
从“恶心”到“迷茫”——萨特哲理中的基本现实观
严酷无情的自我精神分析——萨特的自我认知
当以历史唯物主义度量萨特——面对萨特的应有之态
文学中的“存在”与“存在”文学——萨特文学的根本性质
萨特是否过时?——萨特声望受到的挑战与冲击
萨特的永恒价值——关于萨特的不朽意义
萨特的“另一半”——西蒙娜?德?波伏瓦
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波伏瓦的回忆录
一代知识精英的形象写照——波伏瓦的《名士风流》
萨特、波伏瓦与奥尔嘉的“三重奏”——《女客》中的自传性成分
“世纪病”的提出——波伏瓦的《美丽的形象》
萨特与中国
把萨特介绍到中国
萨特的中国行
凡俗的大师,精神的巨人
萨特与中国思想解放
萨特生平与创作年表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知识界思想解放的春天,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柳鸣九与萨特“结缘”,为萨特在文化上进入中国代办了“签证”。30年后的今天,萨特在中国的影响依然巨大甚至无所不在。柳鸣九编著的《为什么要萨特》是柳鸣九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萨特问题的重要
论述的系统结集,带我们一起沿着当年萨特东进中国的历史足印,重温并分享那远去的、充满激情和风雨的时光。一起来翻阅《为什么要萨特》吧!

主编推荐
  曾与当时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并列为“三大精神污染”;有人说“萨特热”是“80年代新一辈人的精神初恋”,也有人将其视为一次“错爱”,称与萨特的哲学“结缘”,“只可一宿,不可久眠”。……2012年,萨特进入中国30年,萨特对于我们,是否已经过时?这位东渡的西方思想家,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末日恐慌”下的人心,究竟还要不要萨特?

一个作家真正进入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应该是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一种哲理的广泛传播也还要靠通俗化、普及化,要靠有亲和力的诠释。本书作者“撩开萨特那些抽象、艰深的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上所组成的厚厚的、难以透视的帷幕”,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萨特,重温那场“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和中国新的觉醒时代的历史遇合”。

 

精彩内容
 让-保罗·萨特于1980年4月15日在巴黎逝世。不论是什么国度、不论是什么党派、不论是政治界、哲学思想界、文学艺术界,人们都不能不关注这一悲讯,都不能不感到若有所失。当这个人不再进行思想的时候,当他不再发出他那经常是不同凡响的声音的时候,人们也许更深切地感到了他的丢失了的分量。他在西方思想界所空下来的位置,显然不是短时间里就有人能填补的。不同观点的人,对他肯定会有这种或那种评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将来,当人们回顾人类20世纪思想发展道路的时候,将不得不承认,萨特毕竟是这道路上的一个显著的里程碑。
萨特的经历纯粹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经历,也可以说相当单纯,即始终是作为一个从事精神生产的智力劳动者。他生于一个海军军官的家庭,两岁丧父,母亲改嫁,从小跟随外祖父母生活,外祖父是一个学识渊博的语言学教授,萨特在他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中学期间,萨特成绩优异,爱好文学,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曾产生过拯救人类于痛苦的浪漫理想。1924年,他进入以培养了不少杰出人物著称的法国著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他在大中学教师学衔会考中名列前茅,取得哲学教师的资格,并认识了他后来的终身伴侣、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短期服役后,从1931到1933年,他在外省担任中学教师。1933年,他作为官费生赴柏林的法兰西学院研究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学说,开始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1934年以后,他继续从事教学并开始写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召入伍,1940年在前线被俘。1941年获释后继续任教。
1945年,他创办《现代》杂志,此后,他成为职业作家,一直到他逝世。
萨特的一生是在精神文化领域里不断开拓、不断劳作的一生。对于一个身体并不好、从三岁起就瞎了一只眼睛的人来说,要完成深造的学业并留下50卷左右浩瀚的论著,那是多么不简单的事!他是哲学家,师承了海德格尔的学说,但成就与影响远远超过了那位德国的先行者,而成为,存在主义哲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方法论若干问题》,已成为20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材料。他是文学家,他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他的中篇《恶心》、短篇集《墙》和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得心应手的体裁是戏剧,在这方面,他的成就显然更高于他的小说,他一生九个剧本并不为多,但如《苍蝇》、《间隔》等,在法国戏剧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也是一个文艺批评家,著有《什么是文学》和三部著名的文学评传:《波德莱尔》、《谢奈》和《福楼拜》。他又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文集《境况种种》有十卷之多,其中除了关于法国文学、欧美文学的评论和文艺理论著作外,还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斗争的回顾,对殖民主义的抨击,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对阿尔及利亚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一系列世界政治事件所发表的意见。几乎可以说,萨特在精神文化、社会科学领域的多数部门中,都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仅仅只在其中一个部门里取得这样的成就已经是不容易了,何况是在这样多方面的领域里呢。无疑,这是一个文化巨人的标志。因此,萨特的影响不仅遍及法国和整个西方世界,而且还达到了亚洲、非洲的一些地区。现在,当我们来估量萨特的历史地位时,已经就很难想象一部没有萨特的当代思想史、一
部没有萨特的当代文学史,会是什么样子。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