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文白对照十八史略9787514615241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47.92
2.4折
¥
198
九品
仅1件
作者曾先之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5241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9787514615241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曾先之著的《文白对照十八史略(共5册)》全书采用左页古文原文、右页白话文译文对照的形式;原文中加脚注注释。对校生僻的文字、较难理解的语句进行注释;注释不涉及语法或文言文句式问题。
张鸣、雾满拦江倾情推荐。
文史专家整理注释,完整文白对照版本。
作者简介
曾先之,字从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进士,历任多种官职,颇有政绩,与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为同乡好友。文天祥在抗元时兵败被俘,拒不接受元朝廷招降,从容就义,以此报国。而曾先之经历了南宋灭亡至元朝建立,很终选择隐世不出,以“草根”学者的视角,撰写出流传至今的“极简中国史”——《十八史略》。
目录
第一卷
太古?三皇?五帝 .............一
太古 ..................................二
三皇 ..................................二
五帝 .............................. 一〇
夏后氏 .........................二一
夏后氏 .......................... 二二
殷 ...............................三一
殷 ................................. 三二
周 ...............................四七
周(一) ...................... 四八
周(二) ...................... 六〇
春秋战国 ......................八一
春秋战国(一) ........... 八二
春秋战国(二) ........... 九六
春秋战国(三) ........ 一〇八
春秋战国(四) ........ 一二〇
春秋战国(五) ........ 一四〇
春秋战国(六) ........ 一四六
春秋战国(七) ........ 一五六
春秋战国(八) ........ 一六四
春秋战国(九) ........ 一七〇
春秋战国(十) ........ 一八〇
春秋战国(十一) ..... 一八八
春秋战国(十二) ..... 二〇〇
春秋战国(十三) ..... 二一六
春秋战国(十四) ..... 二二四
春秋战国(十五) ..... 二三八
秦 ............................二四七
秦(一) ................... 二四八
秦(二) ................... 二五四
秦(三) ................... 二六二
秦(四) ................... 二七〇
第二卷
西汉 .........................二七七
西汉(一) ................ 二七八
西汉(二) ................ 二八二
西汉(三) ................ 二九〇
西汉(四) ................ 二九八
西汉(五) ................ 三〇四
西汉(六) ................ 三〇八
西汉(七) ................ 三一二
西汉(八) ................ 三一六
西汉(九) ................ 三二二
西汉(十) ................ 三二六
西汉(十一) ............ 三三四
西汉(十二) ............ 三三八
西汉(十三) ............ 三四六
西汉(十四) ............ 三五四
西汉(十五) ............ 三六二
西汉(十六) ............ 三六八
西汉(十七) ............ 三七四
西汉(十八) ............ 三八〇
西汉(十九) ............ 三八六
西汉(二十) ............ 三九二
西汉(二十一) ........ 三九六
西汉(二十二) ........ 四〇六
西汉(二十三) ........ 四一二
西汉(二十四) ........ 四一八
东汉 .........................四二七
东汉(一) ................ 四二八
东汉(二) ................ 四三四
东汉(三) ................ 四四二
东汉(四) ................ 四四八
东汉(五) ................ 四五四
东汉(六) ................ 四六二
东汉(七) ................ 四六八
东汉(八) ................ 四七八
东汉(九) ................ 四八六
东汉(十) ................ 四九四
东汉(十一) ............ 五〇〇
东汉(十二) ............ 五一六
东汉(十三) ............ 五二八
东汉(十四) ............ 五三六
东汉(十五) ............ 五四〇
第三卷
三国?汉 ...................五四九
三国?汉(一) ........ 五五〇
三国?汉(二) ........ 五五六
三国?汉(三) ........ 五六〇
三国?汉(四) ........ 五七〇
西晋 .........................五七七
西晋(一) ................ 五七八
西晋(二) ................ 五八六
西晋(三) ................ 五九四
西晋(四) ................ 六〇二
东晋 .........................六一一
东晋(一) ................ 六一二
东晋(二) ................ 六二〇
东晋(三) ................ 六二六
东晋(四) ................ 六三二
东晋(五) ................ 六三八
东晋(六) ................ 六四四
东晋(七) ................ 六五二
东晋(八) ................ 六五六
东晋(九) ................ 六六四
东晋(十) ................ 六七六
南北朝 ......................六九一
南北朝 ....................... 六九二
南北朝?宋(一) ..... 六九四
南北朝?宋(二) ..... 七〇二
南北朝?齐 ................ 七一二
南北朝?梁(一) ..... 七二〇
南北朝?梁(二) ..... 七二八
南北朝?陈(一) ..... 七三八
南北朝?陈(二) ..... 七四六
第四卷
隋 ............................七五五
隋(一) ................... 七五六
隋(二) ................... 七六二
唐 ............................七七三
唐(一) ................... 七七四
唐(二) ................... 七八六
唐(三) ................... 七九〇
唐(四) ................... 八〇二
唐(五) ................... 八〇六
唐(六) ................... 八〇八
唐(七) ................... 八一二
唐(八) ................... 八一六
唐(九) ................... 八一八
唐(十) ................... 八二〇
唐(十一) ................ 八二四
唐(十二) ................ 八二六
唐(十三) ................ 八三四
唐(十四) ................ 八三八
唐(十五) ................ 八四〇
唐(十六) ................ 八四八
唐(十七) ................ 八五八
唐(十八) ................ 八六四
唐(十九) ................ 八七二
唐(二十) ................ 八七四
唐(二十一) ............ 八八二
唐(二十二) ............ 八八四
唐(二十三) ............ 八九二
唐(二十四) ............ 八九八
唐(二十五) ............ 九〇二
唐(二十六) ............ 九〇六
五代 .........................九二七
五代?后梁(一) ..... 九二八
五代?后梁(二) ..... 九三八
五代?后唐(一) ..... 九五〇
五代?后唐(二) ..... 九六〇
五代?后晋 ................ 九六八
五代?后汉 ................ 九八〇
五代?后周(一) ...... 九八八
五代?后周(二) ...一〇〇〇
第五卷
北宋 ......................一〇〇九
北宋(一) .............一〇一〇
北宋(二) .............一〇一六
北宋(三) .............一〇二六
北宋(四) .............一〇三四
北宋(五) .............一〇四〇
北宋(六) .............一〇四八
北宋(七) .............一〇五四
北宋(八) .............一〇六四
北宋(九) .............一〇七二
北宋(十) .............一〇八〇
北宋(十一) .........一〇九二
北宋(十二) .........一一〇二
北宋(十三) .........一一一二
北宋(十四) .........一一二二
北宋(十五) .........一一三四
北宋(十六) .........一一四四
北宋(十七) .........一一五六
北宋(十八) .........一一六四
北宋(十九) .........一一七〇
北宋(二十) .........一一八〇
北宋(二十一) .....一一九〇
北宋(二十二) .....一一九八
北宋(二十三) .....一二〇六
北宋(二十四) .....一二一四
南宋 ......................一二二一
南宋(一) .............一二二二
南宋(二) .............一二三四
南宋(三) .............一二四二
南宋(四) .............一二四八
南宋(五) .............一二五六
南宋(六) .............一二六四
南宋(七) .............一二六八
南宋(八) .............一二八〇
南宋(九) .............一二九〇
南宋(十) .............一二九六
南宋(十一) .........一三〇四
南宋(十二) .........一三一二
南宋(十三) .........一三一八
南宋(十四) .........一三二四
南宋(十五) .........一三三四
南宋(十六) .........一三四四
南宋(十七) .........一三五二
南宋(十八) .........一三六〇
南宋(十九) .........一三六八
南宋(二十) .........一三七六
南宋(二十一) .....一三八四
南宋(二十二) .....一三八八
南宋(二十三) .....一三九六
南宋(二十四) .....一四〇四
内容摘要
《十八史略》是简明叙述中国历史的启蒙书。作者曾先之经历了南宋灭亡至元朝建立,最终选择隐世不出,以“草根”学者的视角,采撷《史记》《五代史记》等正史记载的史实,以时间为轴,以帝王为主线,全景再现从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历史变迁和王权兴衰。和其他官修史书不同的是,作者不单记述孤立的历史事件,同时梳理了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厘清了历史人物关系。作者化繁为简,将十八部中国正史凝练于一书,堪称“极简中国史”,因此至明清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而特殊的影响。本次出版的《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是国内首版完整文白对照版本。
精彩内容
太古?三皇?五帝天皇氏以木德王,岁起摄提,无为而化。兄弟十二人,各一万八千岁。地皇氏以火德王,兄弟十二人,各一万八千岁。人皇氏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人皇以后有曰有巢氏,构木为巢,食木实。至燧人氏始钻燧,教人火食。在书契以前,年代国都不可考。
译文:天皇氏,传说中的上古神话人物,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
木德,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摄提,即摄提格,先秦岁星纪年名称,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寅”。
各,或作“合”,后地皇氏亦同。
地皇氏,传说中的上古神话人物,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
人皇氏,传说中的上古神话人物,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衮、青、徐、扬、荆、豫、梁、 雍;《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
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人。
燧人氏,传说中的古帝王,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书契,指文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