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自卑与超越9787569919134
  • 【正版】自卑与超越97875699191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自卑与超越9787569919134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4.6 3.7折 39.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913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69919134

上书时间2024-11-28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卑与超越》一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公认的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同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一位不分世代都应认识的伟大先驱和人生导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书中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包括多位著名心理学家,如马斯洛、弗兰克、罗杰斯、弗洛姆等,而人际关系大师《人性的弱点》作者卡内基、成功学大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经营管理大师《思考的技术》作者大前研一也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学的启迪。
本书是大师阿德勒流传深广的代表作品,也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经典。1932年初版发行,畅销80多年,时间让其愈显光彩。让我们回归原典,循着大师的智慧轨迹与思想脉络,重新认识自己、从头省思人生,学会如何与“自卑感”共存共荣,汲取不完美的美好力量。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有名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评为顶多只能成为鞋匠。他的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性》等。
【译者简介】
韩阳,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与传译专业。上海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剑桥同传同学会会员。曾任靠前会议口译,现任全职翻译。曾出版十余部译作,包括《1984》、《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图灵传》、《笔尖下的伦敦》、《勃朗特传》等。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人生的意义
第二章 身体与心灵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四章 早期记忆
第五章 梦
第六章 家庭的作用
第七章 学校的作用
第八章 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犯罪预防
第十章 职业
第十一章 自身及他人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内容摘要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主编推荐
1、《自卑与超越》一书作者阿德勒是公认的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同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一位不分世代都应认识的伟大先驱和人生导师。
2、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包括多位有名心理学家,如马斯洛、弗兰克、罗杰斯、弗洛姆等,而人际关系大师《人性的弱点》作者卡内基、成功学大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经营管理大师《思考的技术》作者大前研一  也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学的启迪。
3、《自卑与超越》是大师阿德勒流传深广的代表作品,也是心理学入门推荐阅读经典。1932年初版发行,畅销80多年,时间让其愈显光彩。让我们回归原典,循着大师的智慧轨迹与思想脉络,重新认识自己、从头省思人生,学会如何与“自卑感”共存共荣,汲取不完美的美好力量。
4、阿德勒的著作行文浅白,兼具厚度与韧劲,对普通人而言更具阅读价值。他的不完美哲学、生活之道、人性省思,澄明如镜,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的内在,照出最真实的一面。
5、翻译自美国华盛顿阿德勒研究院选定版本,华盛顿阿德勒研究会曾出版了十二册的《阿德勒临床选集》,包含了他自1898年至1937年的著作。
6、译者韩阳,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与传译专业,是上海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也是剑桥同传同学会会员。曾出版十余部译作,包括《1984》、《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图灵传》、《笔尖下的伦敦》、《勃朗特传》等。

精彩内容
第一章人生的意义人们生活在意义的国度中。我们所经历的并非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之于人的意义。即使身处最单纯的环境中,其意义也要以人类的目的加以衡量。“木头”指的是“与人类有关的木头”,“石头”则是“能成为人类生活一部分的石头”。若有人想要逃离意义的领域,而只想单纯生活在环境中,那么他将过得非常不幸福:这样无异于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他的一切行动也不会对别人有任何作用。总而言之,这些行为都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意义无处不在。我们所体会到的现实往往都是我们赋予该种现实的意义,是经过解读的,而非事实本身。因此,若假设这种事实总有偏颇,亦不完整,甚至永远都存在缺陷,也无可厚非。毕竟,意义的国度亦是错误的安身之所。
若问一个人,人生的意义几何?他可能无法给出笃定的回答。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问题,要么避而不答,以免徒增烦恼,要么老生常谈,敷衍了事。的确,这个问题自人类有史以来便已存在。当今时代,无论年长还是年少,总有人高问苍天:“人为什么而活?人生意义何在?”可相对而言,人们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才会有此一问。若万事一帆风顺,并无一波三折之坎坷,自然不会有人自寻烦恼。其实,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无不透露着他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抛开一个人的言语,只观察他的行为,包括其姿势、态度、行为、表情、喜好、抱负、习惯和性格特质等,我们就能捕捉到他个人的“人生意义”。一个人的举止全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其行为背后是其对世界、对自己的见解。“我是这样的,世界是那样的”便是他的结论,是他赋予自己及生命的意义。
一千个人心中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千种认识。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提过的,每种认识中都能看到错误的影子。实际上,没有谁能完全把握生命的意义,但所有对生活意义的解读也不会绝对错误。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均属“绝对正确”与“绝对错误”两个极端之间。然而,所有见解之中,我们总能看到区别,有些高妙,有些拙劣,有些只是小错误,有些则有大疏漏。继而,我们还能发现相对较好的见解中隐含的共同点,也能知道相对不如意的见解中缺少哪些内容。如此推演,我们便可得知“生命意义”的标尺,即真正意义的普遍标准,有助于人类认识与自身相关的现实。因此,我们必须牢记:“真实”意味着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及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再无真实可言。若再有其他真理存在,我们也不必挂心,不必探究,因为它必然毫无意义。
每个人身上都维系着三条纽带。这三条纽带交织成人们面对的现实,因此必要将其铭记于心。一个人遇到的所有问题均由这三条纽带衍生而来,他也总要解决这些困扰着自己的问题。因此,恰恰是一个人给出的答案,带我们认识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简介。第一条纽带告诉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这个贫瘠的星球之上,除此之外,再无他处可居。我们必须在这一限制框架下生存,依靠地球赐予我们的资源生活。我们必须强健身体,丰盈心灵,以求今世延年,并确保人类种族的延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一问题,不可避免。无论做什么,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生境况的回答:它们揭示了在我们心中,哪些事情有必要,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可能发生以及哪些事值得拥有。此外,每一种回答都受到两个条件的限制: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员;人类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
虑及人类身体的脆弱性以及我们所处环境的不安全性时,我们便会发现:为了自身生存以及人类的福祉,我们要界定自己的答案,百折不回,使之既有远见卓识,又相互呼应。正如我们面对数学问题,必须要孜孜不倦,以求解答。求解的过程既不能全靠运气,也不能心存侥幸,需得持之以恒,竭尽全力。虽然我们无法找到万全之策或希冀自己的答案有亘古适用之效,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力图无限接近答案:毕竟坚持不懈,寻求更完美的解答才是正途。此外,这一答案必须直接针对以下事实:我们仅能生活在地球这一贫瘠的星球上,时时处处被周围环境的利弊限制。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二条纽带:世界上除了我们自己之外还有很多人,即我们周围有其他人,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由于人类个体的脆弱性及种种限制,单独一个人无法在孤立的状态中,单打独斗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独自生活,想要单枪匹马解决问题,那他可以说是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因为他既无法维持自身生存,也无法延续人类种族。从这一角度看,一个人由于自身的脆弱性、约束性及局限性,必须要与他人产生联系,这也是为实现其自身及人类福祉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对生活问题的每一种回答都必须将这种联系考虑在内:答案中必须要考虑“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若我们离群索居,不过是飞蛾赴火”这一事实。如果想要生存下去,我们的情绪就要与最关键的问题、主旨、目标相匹配——我们为了个人生命以及人类命脉的延续,就要和其他人在赖以栖身的地球上通力合作。
除了上述两条纽带,我们还被另外一条纽带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集体生活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就属于第三条纽带的范畴。男人和女人都无法逃避这一问题。一个人面对这一问题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他给出的答案。人们尝解决这一问题时会应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他们的举止即为其观念中自己解决该问题的唯一方式。因此,这三条纽带连结在一起构成了三大问题:在地球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某得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如何在同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与他人分享合作成果;面对“人类有两种性别”以及“人类的延续及扩展倚仗我们的爱情生活”这两个事实,一个人应如何进行自我调整。

媒体评论
1、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的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

2、阿德勒……是毕生也就人类及其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
                                  ——经营管理大师《思考的技术》作者 大前研一

3、“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4、阿德勒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认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教授 舒尔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