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围炉夜话(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978710106206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围炉夜话(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9787101062069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1.78 4.7折 25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王永彬|校注:徐永斌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2069

出版时间2008-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9787101062069

上书时间2024-11-22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围炉夜话(插图本)》共二百二十一则,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身上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中国的传统文人依然在骨子里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儒家思想,面对风雨飘摇、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晚清社会,王永彬以一个中国传统文人应有的精神,以对现实洞若观火的烛照,疾呼政治改良与道德重建,积极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途径,力求用自己的心灵之光映照出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康庄大道。书中的格言,以其精辟的三言两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体现的,也正是几千年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并构建了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

目录

第1则
第2则
第3则
第4则
第5则
第6则
第7则
第8则
第9则
第10则
第11则
第12则
第13则
第14则
第15则
第16则
第17则
第18则
第19则
第20则
第21则
第22则
第23则
第24则
第25则
第26则
第27则
第28则
第29则
第30则
第31则
第32则
第33则
第34则
第35则
第36则
第37则
第38则
第39则
第40则
第41则
第42则
第43则
第44则
第45则
第46则
第47则
第48则
第49则
第50则
第51则
第52则
第53则
第54则
第55则
第56则
第57则
第58则
第59则
第60则
第61则
第62则
第63则
第64则
第65则
第66则
第67则
第68则
第69则
第70则
第71则
第72则
第73则
第74则
第75则
第76则
第77则
第78则
第79则
第80则
第81则
第82则
第83则
第84则
第85则
第86则
第87则
第88则
第89则
第90则
第91则
第92则
第93则
第94则
第95则
第96则
第97则
第98则
第99则
第100则
第101则
第102则
第103则
第104则
第105则
第106则
第107则
第108则
第109则
第110则
第111则
第112则
第113则
第114则
第115则
第116则
第117则
第118则
第119则
第120则
第121则
第122则
第123则
第124则
第125则
第126则
第127则
第128则
第129则
第130则
第131则
第132则
第133则
第134则
第135则
第136则
第137则
第138则
第139则
第140则
第141则
第142则
第143则
第144则
第145则
第146则
第147则
第148则
第149则
第150则
第151则
第152则
第153则
第154则
第155则
第156则
第157则
第158则
第159则
第160则
第161则
第162则
第163则
第164则
第165则
第166则
第167则
第168则
第169则
第170则
第171则
第172则
第173则
第174则
第175则
第176则
第177则
第178则
第179则
第180则
第181则
第182则
第183则
第184则
第185则
第186则
第187则
第188则
第189则
第190则
第191则
第192则
第193则
第194则
第195则
第196则
第197则
第198则
第199则
第200则
第201则
第202则
第203则
第204则
第205则
第206则
第207则
第208则
第209则
第210则
第211则
第212则
第213则
第214则
第215则
第216则
第217则
第218则
第219则
第220则
第221则

内容摘要
 读奇书,长奇智,丰富人生的智慧宝典,玄机深妙的哲理精华,悟彻世事的传统箴言,不可多得的禅趣珍品,《围炉夜话》被称为中国古人立身处世三大必备书之一,由清人王永彬所著。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
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精彩内容
 第20则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评】如果一个人能明辨是非曲直,就会临事果断,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是非曲直,有时很明了;有时会隐藏在事情的背后,不易为人所察觉。
明辨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我们时刻做戒自己心中的不正当的欲望。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决不能含糊,不能做出有违自己良心的事,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危害。纵观史册,既有许多明辨是非、遇事果断的英雄豪杰,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又有许多是非不分,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危害的奸诈小人,如秦桧、严嵩、魏忠贤等。对于我们身边的小事,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善于判断是非曲直,于是就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该及时要做的事,却因此而错过良好的机会,陷于被动;如果自己养成善辨是非曲直的良好习惯,及时、准确地把握事态的性质,就不会陷于是非泥潭,处事就能果断分明。
如果一个人能有一颗不忘廉耻之心,时刻注意自身的品行是否符合道义,就不会做出卑劣污浊之事,可以说不忘廉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一个准则,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的优劣。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廉耻之心,处事就会毫无章法,糊涂不明,是非不分,轻则有损自己的品德,重则就会走向社会的反面,贪污腐化,祸国殃民。贪官污吏,就是因为丧失了自己的廉耻之心,利令智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腐化堕落,渎职害民,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损失和危害。
第21则忠有愚忠①,孝有愚孝②,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③,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①愚忠:不明事理地尽忠。《管子·七臣七主》:“重赋敛,多兑道以为上,使身见憎而主受其谤,故记称之愚忠谗贼,此之谓也。”②愚孝:指不明事理地尽孝,其程度已到了被人以之为非常愚昧的行为。
③两行:两种答案,两种道路。
【评】忠和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一。忠有大忠、小忠之分,忠于国家和民族,是大忠;忠于父母朋友,是小忠,它们都是值得提倡的。不过忠也有一种值得反思的“忠”,那就是不明事理的“愚忠”,“愚忠”是一种极端的行为,它不分是非黑白,是一种愚昧的表现。自古至今,有着大忠和愚忠的人,举不胜举,每到一个朝代更替之际,就会涌现出许多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牺牲地为国尽忠、
为民族尽忠的英雄豪杰,同样也会出现许多为维护腐朽王朝的统治不惜代价地尽着自以为是大忠的“愚忠”,妄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却被历史无情抛弃的人。孝,也有大孝和小孝之分,大孝是自己通过努力,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成就,受到社会和国家的肯定,使家门增辉,激发后人继承先贤的优良传统;小孝,则在家尽心孝敬父母,奉养父母。这两种孝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我们很难想象到一个不孝敬和奉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人能做到大孝。对国家和民族尽忠,对父母尽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着心计和投机取巧的人,对忠和孝往往言行不一,甚至以为这些为父母尽孝、为国家和民族尽忠的人是愚不可及的,他们常常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朝代更替之际,局势动荡、战乱频仍的年代,常常出现一
些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奸佞之徒,而为后世所唾弃和鞭挞。
仁和义,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之一,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大仁
大义的人和事,历来传颂不衰。一个人具有仁义之心,就会在关键时刻将名利之心抛诸身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以换取真理,不会心存一“私”字,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品行格格不入。历史上常常将拯民于水火,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军队称为仁义之师,将这种人士称为仁人义士,他们代表着正义。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如南宋末年,文天祥在蒙古军队入侵南宋时,明知敌我势力悬殊,事不可为而为之,积极组织军民抵抗蒙古侵略者,最后兵败被俘,杀身成仁;明朝末年,清兵南下,南明岌岌可危,史可法督师扬州,抵抗清军,不幸城破被俘,英勇就义;晚清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从东南沿海入侵中国,定海三总兵为抵抗入侵者,英勇战死;中日甲午之战,许多清军将领为抵抗日本侵略者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英勇牺牲;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国军民为了保卫国土,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名扬千古。除了这些大仁大义的壮举外,还有一些看似平凡的仁义之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厄济困,不计个人得失,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扬。不过世上还有一种假仁假义的人,他们表面上似乎讲求仁义,可是他们只是将之作为伪装,其实心存卑鄙龌龊之念,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种假仁假义之人将伪善之心隐藏得很深,常常容易迷惑别人,人们不容易识破他的真面目。当他们有机会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时,就撕破假仁假义的面具,不顾道义,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丑恶目的。所以说,一个人对仁义的态度和认识,常常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也就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高尚还是卑鄙。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观,常常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前者无疑应受到肯定和颂扬,而对假仁假义之人应当予以揭露和鞭挞。
P21-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