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容忍与自由978754770713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容忍与自由9787547707135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2.89 3.5折 36.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适

出版社同心

ISBN9787547707135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9787547707135

上书时间2024-11-17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容忍与自由》精选胡适当年具有广泛影响的二十八篇文章,以当年文章回应当今时代主题。
要看清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目录
九年的家乡教育
介绍自己的思想
我的信仰
不朽——我的宗教
归国杂感
终身大事
我的歧路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
慈幼的问题
容忍与自由
易卜生主义
差不多先生传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三论问题与“主义”
杜威先生与中国
自由主义是什么?
贞操问题
贞操就是爱情吗
从拜神到无神
谈谈诗经
我们对待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信心与反省
打破浪漫病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
中国文艺复兴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内容摘要
 《容忍与自由》选取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二十八篇文章,选录了胡适对于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之思考;胡适关于自由民主的文献;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的文献。
《容忍与自由》不在高深的理论,而在对大众普及胡适先生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本书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历史背景、延伸阅读等材料,最大限度地还原胡适先生思想精华,以当年文章回应当今时代主题。

主编推荐
《容忍与自由》编辑推荐:胡适,他是中国位享有35个博士头衔的学者,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人,是中国近代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他是北大校长、驻美大使、学者、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是青年导师,学界泰斗,也是社会的意见。
胡适自始至终都在为现代普世价值的传播作护航。
蒋介石评价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而他自认为自己只是个简单的学者,在传统伦理中挖掘新思想净化社会与国家,引用西方的精神思想和科学武装人民的头脑和胸怀。
胡适思想充分体现了自由、民主、科学、革新的进取精神,他毕生都在推崇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改革。在国人被民族主义冲昏头脑时,唯有他能保持理智看清局势,他曾被批判的很凶,被攻讦的很狠,被否定的很无情,他的一生虽然带着传奇的色彩,却也遭遇了很不公平的对待,然而这一切并没击垮他。正如熊培云对其的评价:他是思想之君,而不是暴力之君,他被忽略了,却从未有人能把他击垮。
当今社会他的言行仍具有指导意义,思想彰显出了高度与深度,品德彰显出了精度与广度。也更好地证明了他的前瞻性和独到性。
你可以不读历史,不讨论国事,但你不能不读胡适。 

精彩内容
 九年的家乡教育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外。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调,没有效果。我父亲于光绪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1893年2月26日)我们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哥,三哥)也从上海到台湾。我们在台南住了十个月。十九年五月,我父亲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台东是新设的州,一
切草创,故我父不带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们才到台东。我们在台东住了整一年。
甲午(1894年)中日战事开始,台湾也在备战的区域,恰好介如四叔来台湾,我父亲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乡,保留二哥跟着
他在台东。我们于乙未年(1895年)正月离开台湾,二月初十日从上海起程回绩溪故乡。
那年四月,中日和议成,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绅民反对割台,要求巡抚唐景松坚守。唐景松请西洋各国出来干涉,各国不允。台人公请唐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帮办军务刘永福为主军大总统。我父亲在台东办后山的防务,电报已不通,饷源已断绝。那时他已得脚气病,左脚已不能行动,他守到闰五月初三日,始离开后山。到安平时,刘永福苦苦留他帮忙,不肯放行。到六月二十五日,他双脚都不能动了,刘永福始放他行。六月二十八到厦门,手足俱不能动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厦门,成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仿佛记得这一点凄惨的情状,其余都不记得了。
我父亲死时,我母亲只有二十三岁。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年)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年)。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他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姐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姐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姐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姐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十七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
结婚后不久,我父亲把她接到了上海同住。她脱离了大家庭的痛苦,我父又很爱她,每日在百忙中教她认字读书,这几年的生活是很快乐的。我小时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纸方字教我认。父亲做教师,母亲便在旁做助教。我认的是生字,她便借此温习她的熟字。他太忙时,她就是代理教师。我们离开台湾时,她认得了近千字。我也认了七百多字,这些方字都是我父亲亲手写的楷字,我母亲终身保存着,因为这些方块红笺上的字都是我们三个人的最神圣的团聚生活的纪念。
我母亲二十三岁就做了寡妇,从此以后,又过了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的生活真是十分苦痛的生活,只因为还有我这一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这一点希望居然使她挣扎着活了二十三年。
我父亲在临死之前两个多月,写了几张遗嘱,我母亲和四个儿子每人各有一张,每张只有几句话。给我母亲的遗嘱上说康儿(我的名字叫嗣糜,糜字音门)天资颇聪明,应该令他读书。给我的遗嘱也教我努力读书上进。这寥寥几句话在我的一生很有重大的影响。我十一岁的时候,二哥和三哥都在家,有一天我母亲问他们道:“糜今年十一岁了。你老子叫他念书。你们看看他念书念得出吗?”二哥不曾开口,三哥冷笑道:“哼,念书!”二哥始终没有说什么。我母亲忍气坐了一会,回到了房里才敢掉眼泪、她不敢得罪他们,因为一家的财政权全在二哥的手里,我若出门求学是要靠他供给学费的。所以她只能掉眼泪,终不敢哭。
但父亲的遗嘱究竟是父亲的遗嘱,我是应该念书的。况且我小时很聪明,四乡的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是能够念书的。所以隔了两年,三哥往上海医肺病,我就跟他出门求学了。
我在台湾时,大病了半年,故身体很弱。回家乡时,我号称五岁了,还不能跨一个七八寸高的门槛。但我母亲望我念书的心很切,故到家的时候,我才满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
(名机)的学堂里读书了。我的身体太小,他们抱我坐在一只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来,还要别人抱下来。
P2-4

媒体评论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
——熊培云
40年来,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传他所相信的,而且在40年间,没有迷茫,没有“很后见解”的人,除了胡适,简直找不到第二个。
——李敖
我觉得不但我们这一代与上一代,就连大陆的下一代,尽管反胡适的时候许多青年已经不知道在反些什么,……事后他们自己讳言,年代久了又倒过来仍旧信奉他。
——张爱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