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庭训格言全鉴(典藏版)9787518030316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
19.34
5.1折
¥
38
九品
仅1件
作者康熙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0316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9787518030316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庭训格言》一书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辑录康熙对子孙的训诫246条,内容包括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教育子女、谋略才艺以及各种生活知识、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康熙一生掌握权柄长达60年,在治国方面可谓卓有建树,其所开创的“康乾盛世”,不仅辉映整个清代,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康熙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可以说是他教育子女的经验总结。虽然他没有将这些理念亲自辑录成文字,但他的言传身教已使子女们受益匪浅。雍正皇帝文韬武略自不必说,像八王爷胤禩的治国韬略、十三王爷胤祥的精明干练、十四王爷胤禵的统军才能等,也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这说明康熙对于子女的成长极为重视和关注。《庭训格言》详细地记载了康熙教育子女的言论,这些言论自雍正以来,就被清代历任皇帝作为祖训。可以说,它对清朝皇室子弟的教育甚至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发展和延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继承了乃父之风,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效法康熙。他之所以把康熙的言论编辑成书,就是希望子孙们能够遵从祖训,强身健体、建功立业,做一个于国于家都有用的人。由于雍正皇帝对《庭训格言》的重视和推广,该书在清代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雍正之后的历任皇帝都把康熙的《庭训格言》作为祖训,清朝的皇族子孙大多能文能武,很大程度上与康熙的祖训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清代皇族将《庭训格言》奉为圣训,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极度推崇这部书,他在致其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说:“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张公(张英)之《聪训斋语》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便成为历代统治者驾驭人民的主要思想工具。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认识到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庭训格言》所体现的,正是以“儒教”为中心来实现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想的。《庭训格言》崇尚礼仪、讲究诚信、提倡孝道、重视修身立德,“是编也,文辞精要,意旨深长,苟能引申而扩充之,则片语能含众义,只字可扩千言,虽卷帙简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无弗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传,一以贯之矣。”康熙还曾颁布凝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之精髓的《圣谕十六条》,其中*条便是“敦孝弟以重人伦”。由此可见儒家道德思想对于康熙理家治国的影响。
本书在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中的《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为底本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了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康熙家教大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庭训格言》以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康熙圣思录》等版本的优秀成果,同时结合时代的变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需求,对《庭训格言》作了新的注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以孝道、诚信、礼仪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我们今天虽然仍需要大力提倡,但不可能再亦步亦趋地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而应当赋予传统的孝道、诚信等以新的时代内容。因此,对于《庭训格言》,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它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将其通俗化、大众化,使其在我们教育后代和应对各种社会生活问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这也是本书评注者努力追求的目的所在。
毋庸讳言,康熙的《庭训格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和处理社会关系方面,仍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因此,本书在吸取前人注译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教育下一代的困惑,对康熙所提出的诚信、孝道、礼仪等观点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比如说康熙所提出的“晨昏定省”,这本是古人对父母尽孝道所的一种礼节,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下,紧张的生活节奏,异地相隔的交往方式,使我们再难以像古人那样时常侍奉在父母身边。因此,我们对父母尽孝道的方式也必须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异地沟通和交往的便利。时常给父母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或者利用便捷的即时通信工具与父母视频聊天,或者利用快递给父母寄一些节日礼品等等,都是向父母表达孝敬之心的可行办法。凡此种种,本书都对康熙的《庭训格言》作了时代化的解读。也可以说,旧瓶新酒,以现代人的思维对《庭训格言》进行分析和解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在编排体例与顺序安排上,改变了现有版本逐条评析的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原来格言的顺序,将同类内容集中在一起。这样,不仅使主题集中,思想鲜明,而且更有利于人们对所需内容进行分类,使多条内容共同服务于某一个主题。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康熙的训言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使古为今用。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对《庭训格言》进行解读的时候难以面面俱到,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恭请各位方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评注者
2016年7月于北京
【媒体评论】
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庭训格言》,他在致其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说:“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张公之《聪训斋语》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书摘与插画】
导语摘要
康熙撰写,王翠菊、范英梅评注的《庭训格言全鉴(典藏版)》在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中的《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为底本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了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康熙家教大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庭训格言》以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康熙圣思录》等版本的优秀成果,同时结合时代的变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需求.对《庭训格言》作了新的注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以孝道、诚信、礼仪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我们今天虽然仍需要大力提倡,但不可能再亦步亦趋地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而应当赋予传统的孝道、诚信等以新的时代内容。
商品简介
《庭训格言全鉴》的原文部分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246条,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语言质朴,内容丰富。这些训诫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对清皇室子弟的教育和清王朝的发展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部传统的皇家教子秘本,《庭训格言》在当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作者对《庭训格言》原文进行了分类整理,使主题集中,思想鲜明,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教育下一代的困惑,对康熙的传统教育思想作了时代化的解读。
作者简介
范英梅,大连海洋大学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员。研究涉及中外文艺理论、诗词、台湾地区文学、海洋文学等多个领域。参与编著《文心雕龙研究史》(修订本),并在《文艺评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党的文献》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齐家治国
事无大小 详之以审
大小事务 必搜本源
无适无莫 义之于比
好问好察 耳聪日明
好言好事 无憾盛世
经典之书 治世大法
法令之行 惟身先之
应持大体 府事允治
柔抚远人 宣教安边
居安思危 静观处变
身为人君 忧心民生
秋审之事 竭心尽力
厚待前朝 得天下正
黄淮治理 关系民生
读书治学
为学宜早 精神专一
惑则求明 错即改之
己若不知 难断人非
人心谦虚 学问则进
读书明理 至关重要
为学之功 在于日新
编订成书 以利后人
工欲善事 必先利器
进德修业 缘于渎书
读书之法 贵在循序
富贵贫贱 皆宜勤学
为学之功 贵在坚持
读书历事 相互结合
立德明理
志为心用 进德之基
圣贤之书 万物之理
圣贤立言 本自平易
……
修身养性
祛病养生
谋略才艺
诚信孝道
惩恶扬善
忌奢尚俭
求实务用
教子管下
生活禁忌
社会科学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庭训格言全鉴》的原文部分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246条,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语言质朴,内容丰富。这些训诫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对清皇室子弟的教育和清王朝的发展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部传统的皇家教子秘本,《庭训格言》在当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作者对《庭训格言》原文进行了分类整理,使主题集中,思想鲜明,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教育下一代的困惑,对康熙的传统教育思想作了时代化的解读。
主编推荐
《庭训格言全鉴》-康熙是一位“儒家化”的皇帝,他的《庭训格言》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基本都笼罩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与当今所弘扬的传统文化方向相当一致,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至今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从《庭训格言》中既能看到康熙作为君王对自身的高要求,也可以看到他作为父亲和长辈,对子女晚辈的殷殷期望和关爱。康熙的训诫极为具体,生动,毫无做作、虚饰色彩,读之受益不浅。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①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于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注释】 ①吃烟:即抽烟,有的地方也叫吸烟。 【译文】 训言说:像我这样作为一国之君,要想法令得到实施,就只有自己率先身体力行,这样人们才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效法。比如抽烟这一小细节,虽然与治理国家大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火灾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抽烟的缘故,所以我时时加以禁止。然而,这并不是我不会抽烟,我小时候在养母家,就很喜欢抽烟。如今要禁止别人而自己却仍再抽,拿什么使人信服?因而,我从此永不再抽烟。 训言说:凡是有训教人、管理人职责的人,必须自己先做到,然后才有资格训教别人。《大学》中有句话说:“君子只有自身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要求别人达到相应的要求;自己没有不良的嗜好和品行上的污点,然后才可以指责别人。”这是特意对以身作则的人来说的。 【解读】 制定法令,是为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法令制定者,必须自己率先遵守,才能让其他人跟着效法。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再好的法规与制度也难以让人们心悦诚服地遵守。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因此在生活中极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吸烟这一极为平常的生活习惯,他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为了禁止别人抽烟,自己率先不抽烟。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要禁止某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先从自己做起,这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服众。在当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有许多法令法规需要推行,也同样需要领导者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从自身做起,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 居安思危静观处变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①,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注释】 ①防范其未然:即“防患于未然”,意思是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对它加以防范。 【译文】 训言说:一般人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应当像有事的时候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严加防范,那么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做到像没有事那样泰然处之,使自己内心的思虑安定下来,那么发生的事故也就会自生自灭了。古人说:“考虑事情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周到细密,做事的时候要敢于担当不要缩手缩脚。”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当这样对待。 【解读】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在事情还没发生之时就加以防范,自然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真正有事时,也不要惊慌,冷静对待,就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当今仍然免不了要面对各种祸患,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损失提醒我们:对于灾害,我们应当及早有所防范,即便是难以阻止灾害的发生,也应当及早提醒人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伤害。 为学宜早精神专一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①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②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③。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④,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训曰: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是故应须早学,勿失机会。朕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犹不遗忘。至于二十以外所读经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矣。然人或有幼年遭逢坎⑤,失于早学,则于盛年尤当励志。盖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⑥。虽学之迟者,亦犹贤乎始终不学者也。 【注释】 ①黾(mǐn)勉:勉励,尽力。 ②笃(dǔ):专一。 ③辍:中止,停止。 ④指示:指点,示范。 ⑤坎(lǎn):困顿,不顺利。 ⑥炳烛之光:点燃蜡烛的光亮,用以比喻老年学习。典出于汉刘向《说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译文】 训言说:我八岁登上皇位继承大统,就已经知道致力于学问。那时候教我读书断句的老师,是张、林两位内侍,他们都是明朝时期读书比较多的人。他们教我读书,主要以经书为主,至于诗文,则放在学习经书之后。等到了十七八岁,我更加专心笃志于学问。每天在处理政事之前,五更时分就起来诵读。傍晚处理完政事之后只要稍有空闲,就进行讲论琢磨,竟然到了因为过度劳累,以至于痰中带血的程度,即便这样也没有稍作中断。我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爱好学习。同时,我更爱好翰墨。当时有翰林沈荃,平时以学习明代董其昌的字体见长,他曾经教我书法。另外,张、林两位内侍都见过明代擅长书法的人,也常常对我进行指点,所以我的书法与一般人不同,原因也正在于此。 训言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比较专一,没有私心杂念,思想通畅无阻;长大成人之后,思想就难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驰。因此读书学习以早为好,不要失去大好的学习机会。我七八岁时所读的经书,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还没有忘记。至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经书,常常几个月不温习,就荒疏了。然而,有的人在幼年时期因为遭遇坎坷,失去了在早年学习的机会,那么在青壮年时期就应该更加发愤读书学习。幼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就好像早上初升的太阳的光芒;青壮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就如同燃起的蜡烛的光芒;即使到了衰迟之年才开始学习者,也比那些不学习的人贤明。 【解读】 少年时期,是最适合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期。这是因为人在年少时思想比较单纯,没有私心杂念,精神集中。 康熙帝读书像 再加上少年的时候一般记忆力都比较强,学习的效果较之成年之后要好得多。故而,人们多主张立志宜当少年。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如此小的年纪就能够处理国家大事,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自幼勤奋好学分不开的。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要等到老大无成之时再后悔少小时期没有努力。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绝大多数人都享有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然而,有相当多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他们只知道自己拼力挣钱,让孩子不像自己当年那样吃苦,尽量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由于娇生惯养,又缺少必要的读书励志思想的指导,也不拿读书当回事。其结果,势必误了孩子的前途。故而,康熙所提出的读书当早的观点,不仅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有着高度的现实性,对我们今天如何教育孩子立志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