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读库(1906)978751333785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读库(1906)9787513337854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4.29 3.4折 42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张立宪|责编:汪欣

出版社新星

ISBN978751333785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513337854

上书时间2024-09-04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读库》是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类杂志,意为“阅读的仓库”。以刊发中篇非虚构文章为主,内容包括传记、书评、影评、历史事件等。 《读库(1906)》共包含七篇文章:《飞天》《“美漂”一家(续)》《业余作者》《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碟变》《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以及《李大爷》。

商品简介

  《读库1906》共包含七篇文章:《飞天》《"美漂"一家(续)》《业余作者》《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碟变》《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以及《李大爷》。

 

  2019年是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四十周年。它以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素材,塑造了盛唐时期波斯商人伊努思与中国画工神笔张父女生死交往的故事,开创了崭新的舞蹈样式"敦煌舞",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审美、大众文化。《飞天》一文完整再现了《丝路花雨》的创作及演出历程。

 

  在《读库1705》中,大力讲述了唐先生一家辗转赴美生子的经历,此次推出其续集。"美宝"出生后,他们筹划在美安定下来,身份从租客转变为二房东,后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转眼间,唐先生六个月的签证又到期了,再次申请时,却屡屡被拒。为了"美宝"的未来,江女士孤身留美照看。一家四口远隔重洋,继续为生活奔波忙碌,期盼团圆。

 

  "文革"后期,发展文学创作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为培养工农兵业余作者、繁荣群众性文艺创作,从省市文化局到县文化馆,几乎每年都举办文学创作学习班。后来的知青作家,大多从那时开始涉足文学创作。《业余作者》以作者亲身经历呈现这一文学现象。作者当时在村办小学当民办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执著写稿、疯狂投稿、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希望通过勤奋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太空歌剧向来是科幻影视中z难拍好、z难讨好观众的一个子类。《苍穹浩瀚》打破了种种藩篱,以严谨的科技细节、丰富的设定、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硬核科幻迷的好评,成为一部集太空歌剧、硬科幻和近未来科幻于一身的佳剧。科幻作家严曦在《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里一一解释了此剧中科技细节的原理与科学设定,同时分析其叫好不叫座的文化现象。

 

  在《碟变》中,南京人余斌以自己淘碟、听碟的经历为样本,叙述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当下的一代中国人的视听文化生活。从唱片、磁带,到CD、打口碟、VCD、DVD,再到当下的网络,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变迁,人们的视听介质不断升级,生活也在不断蝶变。

 

  在英语国家,就如何欣赏莎士比亚,素有Pagevs.Stage之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院,欣赏原汁原味地莎翁戏剧。《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叙述了十六世纪英国剧院文化,还原呈现了莎翁投资入股的环球剧院的建筑结构、舞台设计、观众构成以及剧团的组织形式、排练方法,帮助我们从莎翁文字中读出更多的信息,更好地领略个中趣味。

 

  家道中落的李大爷打小就成了孤儿,为混一口饭吃而参军,经历朝鲜战争、支援湘黔铁路、援建坦赞铁路,后转业到北京一工厂。由于既没文化也没技术,李大爷干的都是脏活累活,人又老实忠厚,没少受人欺负,生活举步维艰。《李大爷》讲述了作者一家与他的来往,读来令人感叹。



作者简介

  主编:张立宪



目录
飞天 陈晓斌
“美漂”一家(续) 大力
业余作者 李金声
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 严曦
碟变 余斌
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 王巍
李大爷 安枫

内容摘要
 《读库》,大型阅读仓库。以中篇非虚构文章为主体,主要内容包括传记、书评、影评、历史事件等,也有对当下社会的写实记录。《读库1906》共包含七篇文章,有来自甘肃的陈晓斌老师花费一年时间收集资料、采访当事人,写成的四十年前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故事,有知识青年回忆自己年轻时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有对科幻剧集《苍穹浩瀚》的深度剖析,进而描述太空歌剧的演变,还有对四百年前莎士比亚时代剧院的概述。

主编推荐

  《读库1906》共包含七篇文章:《飞天》《"美漂"一家(续)》《业余作者》《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碟变》《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以及《李大爷》。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飞天陈晓斌佛陀在成正觉以前,转世五百五十次,其中包括一次石工,一次雕刻工,一次舞蹈家。这篇文章,讲述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
缘起1977年10月11日,西北重镇兰州,天蓝气爽,瓜果飘香。当晚,城南皋兰山下的西北民族学院大礼堂灯火辉煌,甘肃省歌舞团新剧《骄杨颂》正在彩排演出,等待省领导和专家审查。
“打倒四人帮,文艺得解放”,十年“文革”结束,甘肃省文艺工作者与全国文艺工作者一样,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当时全国文艺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愤怒揭批“四人帮”、热情歌颂“老革命”两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省歌舞团推出大型多幕舞剧《骄杨颂》。
时任歌舞团团长易炎说:“一种紧迫感、一腔蕴积’的创作激情,使大家躁动不安,于是我们组织起来,怀着对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开慧烈士的无限敬仰,排练了舞剧《骄杨颂》。”(《丝路寻梦记》)之前,团里搞了两个舞剧《拥军渡》《岷山颂》,都没有通过上级审查,日常只能演几个样板戏,二百多人的省级歌舞团,演出票房不佳,维持运转困难,这次,演出人员热切期望得到领导的肯定,能够打个翻身仗。“我不赞成。”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舜瑶第一个发表意见,“《骄杨颂》是湖南省
创作的节目,咱们学演是花了一定的工夫,可杨开慧的题材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抓,我们为什么要重复别人?很明显,我们这是在吃人家的剩饭!”这番话让大家始料不及,编导们的心悬起来,演员们面面相觑,场面冷下来了——当时杨开慧的题材全国已有二十七家剧团用话剧、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在演出。
陈舜瑶环顾四周,见人们紧张起来,便缓和了语气,接着说道:“我们的文艺创造,不能往公式化的死胡同里再走下去了。我们要敢想敢干,大胆创新。我有一个想法,咱们甘肃有个敦煌嘛,这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那里有许多宝贵的遗产,为什么不去研究它,不去反映它?老
搬别人的节目,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节目就会失去生命力,更重要的是缺乏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这番话引起全场震动,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吴坚朗声表态:“舜瑶同志说得很对!我们不能唯别人马首是瞻,文艺创作要走自己的路子!”一番话点醒梦中人,全新的创作理念在省歌舞团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大家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
陈泓、赵之洵、晏建中等歌舞团人员回忆:“领导的好建议,打开了我们的创作思路,指出了我们的奋斗方向,点燃了我们反映敦煌壁画的火苗。”(赵毅《敦煌艺术的风采》)新剧审查会变成了新选题的布置会,从向上看、向外学,转到向下看、向内学。
任务到了团里,却难以落实。当时背景下,不少人对反映敦煌壁画创作心存顾虑,认为是宣传封建迷信,团内辩论了一个月,不能定论。最后,省委宣传部拍板,派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