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什么是科学978721811021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什么是科学9787218110219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7.96 3.6折 49.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10219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9787218110219

上书时间2024-08-04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科学就等于科学技术吗?无论何种文明都能养育出科学吗?最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是偶然的错失,还是一种命定?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科学史课主讲教授、《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重磅新作——《什么是科学》,为你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

作者简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很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夷之长技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Science的辞源及其演变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什么是博物学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结语

内容摘要
 《什么是科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吴国盛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
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精彩内容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前面提到,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在救亡运动中,科学作为“夷之长技”被引进,被尊崇。在启蒙运动中,科学则进一步上升为替代性的意识形态。只有认识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科学,才能理解我们在本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何以某个人群(科学家)所从事的事业(科学)能够直接作为正面价值判断的术语。
一部现代西学东渐史,也是一部科学由“技”转化为“道”、由“用”转化为“体”的历史。
即使在急迫的救亡时期,要想大规模地引进科学这种“夷之长技”,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因为科学这种本质上属于外来文化的东西,与本地文化实则格格不入。中国传统文化尊道而鄙技,往往把新技术贬称为“奇技淫巧”。所以,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为大规模引进西方科技的理论基础。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说,维护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社会制度,同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发展经济、富国强兵,解决民生
问题。或者说精神文明取中国传统的,物质文明取西方现代的。又或者说,中学主内,西学主外;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但是,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军事技
术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光是学习军事技术是不够的,也学不好,必须首先学习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西方科学理论;要想学习西方的科学理论,就必须掌握西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西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必然会挑战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洋务运动近四十年中,上述逻辑充分发挥了作用。等到1895年甲午海战一败涂地,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之时,人们终于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只是“技不如
人”,而是全方位的落后,包括政治制度、人民素质、思想传统,都需要来一场革命性的转变。这个时期
,对传统文化的痛恨成为有志之士的共识。文化虚无主义逐渐笼罩中国的思想界。这个时候,“西体西用”的思想开始占上风,要代替从前的“中体西用”。
而在这个“西体西用”中,科学始终处在核心位置。
这里的“西用”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之上的西方技
术,“西体”指的则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自严复以来的启蒙思想家们一方面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之弊,另一方面开始以科学为基础建构自己的救亡图强的理论体系。从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到陈独秀
、胡适,这些启蒙思想家都不是职业科学家,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创建一个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新的人文和社会思想体系,但他们偏偏都把他们并不熟悉的“科学”作为他们的立论基础。何以故?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全盘破产之后,留下一个巨大的价值真空,客观上要求一个新的价值体系作为替代。科学作为西学中国人最为钦佩也相对最容易接受的部分,就由“用”转为“体”、由“器”进为“道”。这里当然也还有中国传统的“致用”思想在起作用,因为与西学中的其他东西比起来,科学似乎是最能解决问题的。胡适说过:“西洋近代文明的精神方面的第一特色是科学……我们也许不轻易信仰上帝的万能了,我们却信仰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科学脱离了具体的研究事业,上升为一种信仰,从此,作为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进程的强大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23年,胡适在为《科学与人生观》一书写的序中这样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
《科学与人生观》是一本论文集,收集的是当年那场著名的科学与人生观大论战(历史上也称为“科玄论战”)中发表的文章。这场论战以科学派大获全胜告终,也宣告了科学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牢固确立。实际上,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十分鲜明和突出。在新学与旧学、文化开明派与文化保守派、政治革命派与政治反动派之间,“科学”成了前者当然的旗帜。
P13-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