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偷书贼97875502274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偷书贼9787550227453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3.24 4.7折 2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马克斯·苏萨克|译者:孙张静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27453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9787550227453

上书时间2024-06-22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马克斯·苏萨克编写的长篇小说《偷书贼》讲述的是一个文字喂养人类灵魂的故事,一个撼动死神的独特故事。它连续五年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迄今已在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韩国、日本、丹麦、荷兰、中国、以色列、塞尔维亚、芬兰、挪威等30多个国家出版,全球销量超过900万册,同名电影入围2014年“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

作者简介
马克斯·苏萨克,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及德国后裔。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专心投入写作。30岁时,他已是澳大利亚小说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迄今已出版《输家》(TheUnderdog)、《与鲁本·乌尔夫战斗》(FightingRubenWolfe,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类最佳图书)、《得到那女孩》(GettingtheGirl)、《传信人》(IAmtheMessenger,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偷书贼》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时父母讲述的情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父母曾经亲眼目睹盟军轰炸汉堡之后的惨状,也看过纳粹押解犹太人前往死亡集中营的悲剧。苏萨克说,父母讲述的情景他一直记在心里,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 伴随着《偷书人》的出版,他被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评论家称之为“文学现象”。

目录
序幕  堆积如山的瓦砾废墟
第一章  掘墓人手册
第二章  耸耸肩膀
第三章  我的奋斗
第四章  监视者
第五章  吹口哨的人
第六章  梦的挑夫
第七章  杜登德语辞典
第八章  撷取文字的人
第九章  最后的人间陌路人
第十章  偷书贼
尾声  最后的色彩

内容摘要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
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
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
最后,偷书贼写了一本《偷书贼》——自己的故事,她在书中最后写道:“我讨厌文字,我也喜爱文字。我希望我发挥了文字的力量。”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本书由马克斯·苏萨克编写。

精彩内容
 是的,这是一个光辉的事业。
不过,我必须马上澄清一件事:她偷了第一本书后,又隔了一段时间才偷第二本书。需要指出的第二点是:第一本书是从雪地里偷来的,而第二本书是从火里偷出来的。还有一点不可否认,有些书是别人送给她的。她总共有十四本书,不过在她看来,她的写作主要是受到其中十本书的影响。这十本书里有六本是偷来的。另外四本中,一本是在厨房餐桌上捡到的,两本是躲在她家的犹太人给她写的,还有一本是在一个阳光普照、温暖宜人的下午来到她手上的。
莉赛尔开始写作时,她绞尽脑汁地回忆,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书籍和文字对她不仅是一部分,更成为生命的全部的?是从她第一次把目光投到那一排排书架上开始的吗?是从饱受折磨的马克斯·范登伯格随身携带着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来到汉密尔街时开始的?是从在防空洞里朗读故事的时候开
始的吗?是从犹太人最后一次去达豪游街时开始的吗?还是从读《撷取文字的人》一书开始的呢?也许,对于她是何时何地开始对书籍和文字感兴趣的,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无从知晓。在我们把这些事情弄清楚之前,先得看看莉赛尔·梅明格是怎么开始在汉密尔街的新生活的,还有她是怎么成了一头小母猪的。
她到汉密尔街时,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她手上由于大雪和严寒造成的冻伤。她那麻秆似的腿,衣架子一样的手臂都显示出严重的营养不良,连她勉强挤出的微笑都带着忍饥挨饿的痛苦。
她的头发是典型的日耳曼人的金发,可那双深棕色的眼睛就太危险了。
那时,棕色眼睛的德国人可不受欢迎。她的眼睛可能是来自父亲的遗传,不过她不能肯定,因为她连父亲的模样都记不清了。她只记得与父亲有关的一件事情,那是她无法理解的一个词,是一个标志。
一个奇怪的称畔共产主义分子。
过去的几年里,这个字眼曾经几次传到她耳朵里。
在那些拥挤不堪的临时寄宿屋里,人们总爱问东问西。总会有人提到这个字眼,这个奇怪的字眼。它仿佛站在墙角,在黑暗中注视着他们。它穿着外衣,穿着制服。无论他们到哪儿,只要一提到她父亲,就会出现这个字眼。她问妈妈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却被告知这个字眼无关紧要,用不着为此担心。在一处寄宿点里,有个身体状况比较好的女人打算教孩子们写字,用木炭在墙上写字。莉赛尔想问问她这个词的含义,可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一天,那女人被带去接受审查,就再也没回来。
莉赛尔到达慕尼黑的时候,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自己有指望活下去了,但这并不能给她带来安慰。要是妈妈爱她的话,怎么会把她留在别人家里呢?为什
么?为什么?
为什么?
事实上,她知道答案,当然这无关紧要。她清楚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妈妈经常病怏怏的,他们一直都没有钱治病。她完全明白这一点,但这不意味着
她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不管妈妈多少次说过爱她,把她送走是爱她的表现,但她无法接受。毋庸置疑,她是一个被丢掉的瘦骨伶仃的孩子,独自和几个陌生
人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独自一人。
休伯曼一家的小房子像鸽子笼一样。他们只有几个房间,一间厨房,一间与邻居共用的厕所。屋顶是平式的,还有一间用于储藏的半地下室。地下室的深度不够,在1939年使用还不成问题,可到1942和1943年的时候就不行了。那时,空袭警报一响,他们就得冲到大街另一头一个更坚固的防空洞里去躲避空袭。
最初,莉赛尔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脏话。这些话反复出现,言辞激烈。每句话里都带有猪猡、母猪、猪头,或是蠢货这样的字眼儿。我得向那些不熟悉这些俗语的人做个解释。猪猡当然指的是猪,母猪是用来斥责、痛骂或者就是用来羞辱女性的。猪头是用在男性身上的、意思相同的字眼儿。蠢货,这个词是男女通用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P19-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