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华杉讲透《论语》978753999073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华杉讲透《论语》9787539990736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27.45 4.0折 6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90736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9787539990736

上书时间2024-06-17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也能完全读懂《论语》,直抵中国文化的源头。
逐字逐句讲透《论语》原意!
带你重返孔子讲学现场!
本书作者华杉所著的《华杉讲透论语》,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亲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作者简介
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陆很成功的创意人。生于1971年,现居上海。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平装版上市八个月畅销三十万册,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并已在韩国、泰国翻译出版,且正与多过出版界洽谈版权中。
    另有传播学专著《不错符号就是不错创意》,畅销二十万册。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学而第一
  学《论语》,要怎么学
  不要以为我知道,别人就有义务知道
  孝悌是为仁之本
  从说话的语气和神色,最可以观察人
  每天要问自己的三件事
  人人都是“民之父母”
  行有余力再读书
  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
  “一听就懂,一用就不会”,是自己不厚重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祖先的付出
  温良恭俭让,不是让人服你,而是让人喜欢你
  子欲孝而亲不在,非孝子之言也!
  “以和为贵”的原意,不是要和平不要斗争,而是精妙完美的礼仪理念
  慎始才能善终。不搬起石头,就不会砸到自己的脚
  儒家论学,一是读事、一是读书、一是交友
  贫富的价值观,和学问之道
  拒绝了解别人,就是拒绝进步
第二章  为政第二
  管住自己,是管住别人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办法
  有善无恶,思无邪
  耻感文化
  孔子学问进阶的六重境界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一):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二):
  最难的是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
  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说
  孔子三步观人法
  温故而知新,关键在温故。不温故,则无以知新
  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差异
  学习之道,在于多读书、多实践、多拜师、多交友
  成功都是积累得来
  人们不知道的毛病,不在于不知道,而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自以为自己全知道
  孔子讲升官之道
  一部《资治通鉴》对人君的教诲,主要就六个字:“亲贤臣,远小人。”
  你想别人对你怎样,一切尽在你自己怎样对别人
  我自己不变坏,就是对国家最大的政治贡献
  诚信则得自由,无信则卡死自己
  熟悉历史,就能预知未来
  不是你的神,你不要拜。该你担当的事,你不要躲
第三章  八佾第三
  君子对不该做的事,不敢去做,就是不忍之心
  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
  孔子论礼乐之道
  如果心中没有感情,礼仪就是虚文缛节
  凡事都有历史原型
  豪气让人快乐,也给人招祸
  君子之争,比如射箭
  敬礼,先有敬,后有礼
  学习的成果应放到自己身上,切己体察
  仪式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符号,是国家的神话原型,民族的精神原力
  我不知道有没有神,但我就跟有神一样要求自己
  君子有独立人格和价值,不搞人身依附,不找靠山
  不要信任,要确认。要谦虚,要谨慎,关键在多问
  射箭的礼仪,在于射中,不在贯穿皮革
  本质没了,我们仍然要尊重那形式
  儒家的君臣之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的本分是礼,臣的本分是忠
  从《诗经》说情绪管理
  孔子门下的问题青年:宰我
  孔子论管仲: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
  易乱为治,必待非常之人
  孔子论舜的音乐和周武王的音乐
  礼节仪式,需有恭敬相信之心
第四章  里仁第四
  世风败坏,责任在谁?责任在“我”
  君子不怕吃亏,最怕占人便宜
  我们为什么老说做人太累,是因为自己有了私心
  “仁人志士”的原意,不是抛头颅、洒热血、闹革命,就是立志做个好人,自己不要变坏而已
  我处理这个事情,如果和圣人一样,那我就是圣人了!
  你自己愿意怎么要求自己,你自己想明白,别去要求别人
  从一个人犯的错,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
  不知道,本来就是人生的意义和游戏的乐趣,都知道了,真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需要攀比的不是财富,而是自身的进步
  君子心中只有义,没有羡慕嫉妒恨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什么都照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干,那怨恨你的人就多了
  礼的根本精神是让
  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
  学习难在一以贯之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
  安心做事,接受结果
  你是缺钱还是缺德?是见贤思齐,还是见钱思齐?
  孔子讲孝敬父母的四个要点
  “实在”,是人的最大价值
  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五章  公冶长第五
  孔子和孙子,求全都是核心价值观
  学习即模仿。师友是贤德之本,择友是学习关键
  孔子论子贡:治国安邦之大器,但够不上君子
  口才够用就行
  有本事的人不缺机会,缺的是认识
  子路:性格即命运
  没有一点点私心杂念,没有一刻停息,才叫作仁
  自知之明与自屈之量
  惰气、暮气,是进步需要克服的
  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
  为什么孔子说子贡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学习一是要信服,不服老师你就别学;
  二是不要急于学“新东西”
  聪明的人常常不够勤奋,地位高的人往往耻于下问
  子产的四条君子之道,也是领导力之道
  和朋友相处之道:不管多熟,始终对对方保持尊敬
  所有祭天祭地祭祖宗,都是政治活动,不是迷信活动
  努力工作,等待被开除
  什么叫仁,词语本身并不精确,有很大的表达弹性和理解公差
  “三思而后行”,原意是不要想太多
  “愚不可及”,原意是大智若愚,谁也比不上
  没有机会在当世施展才华,就为后世投身教育
  伯夷叔齐的态度,就是真正的对事不对人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就是,非就非,那才叫直
  君子一举一动,都是真心实意,光明正大来,坦坦荡荡去
  人生的三个志向,三个层次:义士、君子、圣人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呢: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好学的四条标准:志有定向,知行合一,日日不断之功,温故而知新
第六章  雍也第六
  可以放松别人,不能放松自己
  不迁怒,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
  孔子用钱的道理:不该给你的,你来要也不给;该给你的,你不要也得要
  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
  做一件仁德的事不难,难的是连续三个月不做一件不仁德的事,不动一点不仁德的念头
  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果决能断,通达事理,多才多艺
  一段公案:闵子骞为何拒绝去费邑做长官?
  冉耕得麻风病:贤人得恶疾的典故
  快乐论:志向是快乐的根本保障
  该做到的没做到,你别解释
  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
  圣人教诲,千章万句,总结一句话:走大路,不找捷径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
  口才和外貌,是小人讨人喜欢的两大利器
  儒学非常简单,就是日用常行,但简单的事,人们就是不做
  文质彬彬,是一种领导力
  认识到自己是幸存者,就有敬畏心了
  人生即学习,学习是人生的全部目的
  儒家教学法四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儒家的“劳资关系”,就是劳动模范和最佳雇主的关系
  儒家的山水文化和精神
  万事都有次序,必须按次序取舍,不能哪头都占
  知道自己是干啥的,该守什么规矩,这很重要
  孔子说,宣扬舍己救人,就是愚弄人
  圣人经典流传两千多年,每一个字都深不可测
  孔子的八卦故事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处
  仁的方法论:不要做圣人,要做仁人
第七章  述而第七
  述而不作,是思想认识,是学习态度,也是创意方法
  学习的三大标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为善去恶的关键,在于不反复、不再犯
  把自己收拾整齐,是为了照顾别人
  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孔子理想中的人才需具备的四条素质
  学习需付出代价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
  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
  学会放弃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天道酬勤,这是可求
  孔子所谨慎的三件事:斋戒、打仗和生病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论正义与哈佛大学的正义公开课比对
  得道之人
  易经64卦,就是人的生活境遇中64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读书、写作、朗诵,是学习的三大功夫
  叶公好龙的龙,就是孔子吧!
  天才论:天才是否需要学习?
  中国人不信神,这是从黄帝的孙子颛顼传下的政治遗产——绝天地通
  拜师,不是他比我强,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哪国都能任用孔子,唯有宋国,绝对不能
  圣人之道,都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最简单的道理
  什么是忠呢?忠者,不自欺也
  孔子界定“正面人物”的四个标准等级: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
  中国人的仁义思想与环保传统
  历史是很不可靠的,就算是一手,也不可靠
  要把人往好处带,别把人往坏处推
  做圣人也容易,你今天就可以试试:圣人情境模拟法
  圣人的修养: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孔子唱歌的故事:学习之道,取人之长也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
  孔子的两个不厌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是为神
  宁愿节俭鄙陋,也不要奢侈凌人
  儒家的不焦虑之道——志向、使命与无我
  容貌、气质、脾气,背后是人的德性和修养
第八章  泰伯第八
  做好事是德,不留名更是至德
  对朋友关系的重视,是儒家一大特色
  儒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观念: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儒家思想,很大程度是讲领导力
  君子才智超群,却不在人前逞能,而是始终看着别人有本事!
  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君子和顾命大臣
  使命是永恒的,没有终点的
  知道自己没修养,就得重新学习
  “不做判断,跟着走”是一种智慧、性格和能力
  君子该如何与小人相处:不可嫉恶如仇
  骄傲的反面,不仅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
  学习,是为己不为人,谋道不谋食
  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
  喜欢对别人的工作发表意见,是一种浅薄的表现
  三种“天下之废材”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我的七条读书方法
  高管必读:你得了某个位子,别把它当权势利禄,要把它当责任担当
  尧舜故事的本质,不在事实,而在于其象征意义:创造一种共同价值观的连接
  要得人,先要修身
  “克勤克俭”,是克勤于国,克俭于家
第九章  子罕第九
  接受命运,是把握命运的前提
  伟大的人介绍自己的本事,总是从最小的事说起
  仪式就是精神,仪式就是态度,仪式就是本质
  四种坏心态,人所常有,圣人绝无
  孔子的气势:以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居
  圣人多能干粗活,因为他不会认为什么活不该我干,而是干什么都能干好
  问题即答案,一旦找对问题,答案就在问题背面
  神话传说,意义不在于事实,而在于象征
  人性的弱点:一方面想出人头地让人尊重,另一方面又蔑视权贵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徒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是最好的人力资源文化
  该怎样,就怎样,不要姑息迁就,不要坏了规矩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把那一部分坚持住,就是人生原则
  孔子为什么想渡海去朝鲜?
  凡事彻底,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最彻底;在最寻常的事上,付出最不寻常的努力
  简单、单纯,但是日日不断,一刻不停,就是坚持努力
  好色,是最大的诚意,是知行合一的极致
  所谓坚持,不是确信坚持就是胜利,而是有使命驱使,志向支持,且能接受任何结果
  最快的进步,就是只进不退,把每一天每一点进步都保持住
  今天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而今天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
  要重视别人的话,善于用别人的话来规正自己
  君子秉持的,不是愿望而是志向
  知道自己是谁,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志向,就不会去跟别人比
  每在国难亡国亡文化之时,总有那松柏之士,支持文化之危局,延续文明之香火
  “智”“仁”“勇”三达德,是三粒治疗焦虑症的良药
  有的人,你可以和他一起求道,却不能和他一起坚守
  天下事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是真心去做
第十章  乡党第十
  对地位相当的人,团结活泼;对地位比你高的人,保持一点严肃
  迎来送往的原则:迎客要快步向前,送客要站在那里张望
  孔子对“权贵”是高度尊敬顺服,但他的顺服是有条件的
  外交礼仪无小事
  服装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仪式的庄严
  斋戒的饮食起居规矩
  孔子饮食的讲究: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中国人饭前祭的不是神仙,而是祖先
  关心人,关心别人,别人也是人!
  保持对上级的敬畏
  圣人什么都怕,啥也不怕的,是只关注自己
第十一章  先进第十一
  伟大的企业,都是一个伟大的老板,带着几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和一帮离了这儿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干起来的
  颜回+苏秦张仪+陶朱公=子贡
  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要谨慎
  颜回之死与葬
  子路问死与子路之死
  君子有三种快乐:父母健在、心地坦然,以及得到天下英才来教育他
  “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才是恰到好处
  性格决定命运,修养决定成就
  安贫乐道的本质,不在安贫,而在乐道
  墨守成规,才是创新的基础
  直言与慎言,儒家的说话哲学
  读书的本质在于切己体察,事上琢磨
  颜回:父母在,不敢轻生;师父在,也不敢轻生
  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你就赶紧走人
  德不配位,则害人害己
  一个两千多年没说清楚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向?
第十二章  颜渊第十二
  要知止,凡是与我无关的,不收看,不收听
  把自己的怨言都清理没了,别人对我的怨言自然也就没了
  接受命运也接受自己,是最好的心药
  不怕吃亏,就怕占了人便宜,破坏了我的诚意原则
  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自己先做到示范的,才是真儒家
  我们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太粗野了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别想征服世界,先想征服自己
  翻脸了还能认人,就是有德而且不惑的君子
  英明的国君,只有良师益友,没有酒肉朋友
  子路一身正气,却没有基本的程序正义
  所谓“中年危机”,就是过去的追求没意思了,新的目标又没有,权力在手里还不愿意放给别人
  小人之心,人皆有之
  “模仿定律”,是儒家方法论的核心
  不怕被人占便宜,就怕不小心占了别人便宜,多留余地,才能游刃有余
  霸天下者有三戒:不要贪心,不要愤恨,不要急躁
  知人,是人生第二大智慧,难度仅次于知己
  珍惜身边能帮你进步的朋友
第十三章  子路第十三
  成功不是去做不寻常的事,而是在寻常的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和坚持
  向内的工作做好了,天下人才会趋之若鹜地来,做不好,在这儿的也会离开
  万事开头难,修行在个人
  领导人的信用,就是民众的安全感
  读书是极为聚焦之事,志向越清晰,越不会“博览群书”
  但凡有任何事,你没做到,没得到,或别人对你不好,你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的认识永远不够
  杰出政治家的八条素质标准
  达成仁政的标准:三十年实现理想社会
  晋平公和师旷的故事: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会铸成大错
  国家好不好,移民最知道
  欲速则不达,孔子自己也失败在这句话上
  “亲亲相隐”不仅是儒家价值,也是普世价值
  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生的关键在于立志,志向的关键在于有所不为
  中庸不是平庸,是完美到极致,是丝毫不差的至善至美
  儒家总是要解决国家需求,而政治的关键,往往在于解决君王的个人需求
  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才高气盛,便是小人。自尊心太强,也是一种病
  刚毅木讷,是仁者必备的特征
  家人朋友关系的相处之道:朋友之间要相互改造,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改造
  成功非一日所成而在于积累
第十四章  宪问第十四
  仁,是一种人生逻辑
  有志之士,终身进取,不要“安全感”
  不管国家有道无道,我的观点不改,我的言行可以改
  有德的人一定能说,能说的人未必有德
  不要做与众不同的人,要做大家都能接受的人
  仁是满分,君子也永远打不了满分,只能不断趋近
  领导者知人善任,小伙伴同心共济
  孔子论子产、子西、管仲
  用人需要对人对己都有所了解
  人无完人,完人的标准:智、廉、勇、艺,再加上礼乐
  做少,,要的不是做人的智慧,而是做人的诚意
  王道靠仁义,霸道靠实力
  历史、思想的解读因人而异
  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是最大的职业道德:培养新的领导者,是各级领导者的最主要任务
  世间最大的爱,就是成就他人
  读《论语》是为了批评自己,切己体察
  田氏代齐的故事:收买人心和广生儿子
  批评,对于老板来说,是奢侈品
  进步是一点一滴成就的
  新知识来源于旧知识的不断操练
  进步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
  干好自己的事,是有机会干别的事的唯一方法
  真人真心真本事
  付出努力,接受结果
  错误是资产,别人的错误,也是我们进步的资产
  至诚者方能走得长远
  千里马不是靠力气,是靠做事的品德,靠“正确地做事”
  自己靠自己活。自己独立,才能爱别人
  不要到处去学前沿尖端的东西,而是反复学习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把它做到极致
  义所不该为,就是命里不该有;不打尽最后一张牌,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
  隐退并不是放弃原则,不工作不等于停止学习,只是等待天时
  孔子的天命是搞教育
  成功不是做不平凡的事,而是把平凡的事做彻底
  领导要成为员工心中的神
  一个人的修养关键在敬
  珍惜老朋友,就是珍惜和过去时光的联系
  成功或被承认,都来自于时间,来自于等待
第十五章  卫灵公第十五
  学会接受失败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忠恕之道,用民间的俗话来说,就是四个字:将心比心
  没有苦难,就没有进步,一帆风顺,是不能到达彼岸的
  孔子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把培养人,作为自己最大的作为
  中国式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免于祸患
  儒家为什么讲明哲保身,以及明哲保身的四个标准
  要慎言,更要贵言;不失言,更不失人
  杀身未必成仁,不杀身反而可以成仁
  选择做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孔子讲如何治国的五条标准
  为未来考虑,做好先手
  管理者最大的罪过,就是不培养人才
  放弃要求别人,全部用来要求自己
  凡事多请教,不要光是自己思考
  任何问题都检讨自己
  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只以君子之道待人处事,不向谁效忠,也不要求谁向我效忠
  我们的好恶标准总是大于是非标准
  人们总是不关注珍惜爱他的人,成天跟毁他的人打得火热!
  不知道就别说,要问!
  学会忍,才可能成大事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需要勉强结交朋友
  领导者一半的精力要用于内部沟通
  不愿意改错是认识问题
  学习,只关注我收获了什么,不关注别人什么地方“讲得不对”
  担心自己没钱的人,百分之百是没有志向
  修身靠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靠礼
  识才、用人,是领导者一生都修炼不完的功夫
  心中有“仁”,勇往直前
  不因守小信而失大义
  要领导客户,不要搞定客户。
  要领导你的领导,而不要搞定领导
  如果价值观、志向、思维逻辑、判断标准、做事原则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一起谋事呢
  重要的事情重复一遍。多一字就太哕嗦,少一字又没说清楚
  心里随时装着别人,养成好习惯,就是好修养
第十六章  季氏第十六
  自私的主公很难有忠诚的家臣
  儒家讲忠是相互的,上级忠于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要交益友,不要交损友
  儒家教导对尊长说话的规矩:保持尊敬、诚实和体贴
  是血气在驱使你,还是志气在驱使你,就是修养的区别
  君子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敬畏心
  不贪巧求速,不走小路,走大路
  三省九思是儒家的君子修身之道
  主张得不到实施,就隐居起来,不为利禄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