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97875012511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9787501251186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1.82 9.9折 12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聂云台

出版社世界知识

ISBN9787501251186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12元

货号9787501251186

上书时间2024-06-12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虽然是聂云台先生针对当时世风日下所做,但是对于当今重物质轻精神的现代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有益于社会大众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本书除了收录《保富法》一文,还精心挑选收录了聂云台先生所著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劝世良篇,成为整本书的有益补充。

作者简介
聂云台居士(1880-1952),名其杰,号云台,湖南衡山人,是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于1942、1943年间为劝诫世道人心,撰写《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
聂云台虽生于官宦世家,却秉遵外祖父曾国藩“宁可讨饭也不为官”遗训,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把位极人臣的先人所遗传的智慧智能运用于经商上,于商海中沉浮砺练,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他所经营的机械制造、电力、商业、金融等一系列企业,均因取得成就而名声大噪。他创办的上海大华纱厂,年利润七十万,成为上海纱坊业年轻有为的实业家。后被推选为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董事长和上海总商会会长。
聂云台居士中年研习佛法,寄悟人生。拜谒印光法师,与弘一法师同门。遁世入佛,尔后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由一部《保富法》竟成逸响。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书虽名为“保富”,实则叫人散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途径。
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力荐,叹其为劝诫人心的绝妙好文,印光大师曾有感言:“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非常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目录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
代序二  财富果报
代序三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第一辑  《保富法》
  上篇:发财不难,保财最难
  中篇:天道循环,盛极必衰
  下篇:传述祖德,激励后人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保富法》的应用
  《保富法》原书跋
第二辑  培心植德
  勉为其难说
  断除习气说
  释躁平矜说
  修慧说
第三辑  育教时话
  色情刊物与跳舞
  《家声》之有裨家庭教育
  母教的感化力
  家庭功效说
  家计方针
第四辑  学佛札记
  记信佛学佛因缘
  说佛法之利益
  劝研究佛法说
  因果之理必通三世
  耕心斋笔记自序
附录一: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
附录二:聂云台纪事

内容摘要
 《保富法(财富永恒不失的奥秘)》是聂云台先生于1942~1943年间为劝诫世道人心所写的一本书,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聂云台先生
出生官宦世家,又经过商,目睹了很多大家族的荣辱成败,在书中,先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融合了儒家和佛家的生命智慧,为我们讲述了如何才能得到财富并保有财富的真实道理。这里的“保富”不是“守财”,实为“散财”和“行善”。

精彩内容
 我家与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
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备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今日都已经调零,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
浮云散尽了。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却多优秀。最显明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二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就称为富家了。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文正公逝世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而君子却是不为啊!这件事,当肘家母知道得很详细,外面人是很少有知道的。《中庸》上面说:“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目,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受益不小。所以躬行廉洁,就是暗中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要钱,那么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人民就会受害不小了。
请看一看近数十年来的政治,人民所遭遇的痛苦,便知为人长官的廉洁与不廉洁,真是影响非常大啊!所以,《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幸福很大,所以发财便能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所以拼命想发财。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
平常人又以为全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
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做穷秀才的时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济众人。后来做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使苏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么多数人都兴发显贵,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宫。他念念在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做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他的儿子们曾经请他在京里购买花园宅第一所,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地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自己要有花园,才能享乐呢?”(P3-P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