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5)9787559619846
  • 【正版】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5)978755961984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5)9787559619846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24.22 3.7折 64.9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冶文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19846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4.9元

货号9787559619846

上书时间2024-05-31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小说罕见的恢宏格局!士、农、工、商、兵五大群体;宋、高丽、辽、金、西夏、方腊六方势力;密室、无头尸、比拟杀人、镜像阴谋等超过20种推理诡计;梅船案、飞钱案、化灰案、变身案、萝卜案等80多起大小案件;讼师、牙人、相师、工匠、佃农等《清明上河图》中824个人物。
◆口碑奇好!百万人持续追读,豆瓣评分高达8.4分。
◆汴京五绝之“相绝”傲然登场,即使你没有读过《清明上河图密码》《清明上河图密码2》《清明上河图密码3》《清明上河图密码4》,依然不影响你直接读《清明上河图密码5》!《清明上河图密码5》的故事独立又精彩!
◆北宋农业社会全貌!宗祠、社稷;佃户、小农、地主;稻田务、营缮所;仓子、斗子、乡书手;田租、税绢;耧犁、锄铲、镰斧;葱椒、蔓菁、莴苣;垦荒、浇溉、收刈;造酱、制腊脯、贮皂荚……◆《清明上河图密码5》采用了易经六十四卦体系,阴阳两面、八大层级、六十四个主体,结构精巧,层层嵌套,环环相扣。 ◆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读小说,学知识,锁定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作者简介
冶文彪,1970年代人。多年前偶游开封,自此沉迷《清明上河图》,立誓围绕此图创作小说历史记录庞大的推理布局。他花费五年时间构思此书,创作历时三年。曾出版大历史推理小说《人皮论语》。

目录
引子 田…… 
风篇 劣童案 
第一章 屯
第二章 蒙
第三章 需
第四章 讼 
第五章 师 
第六章 比 
第七章 小畜 
第八章 履 
雷篇 宗子案 
第一章 泰 
第二章 否 
第三章 同人
第四章 大有 
第五章 谦 
第六章 豫 
第七章 随
第八章 蛊 
山篇 狂牛案 
第一章 临 
第二章 观 
第三章 噬嗑
第四章 贲 
第五章 剥 
第六章 复 
第七章 无妄 
第八章 大畜 
水篇 木匙案
第一章 颐 
第二章 大过 
第三章 坎 
第四章 离
第五章 咸
第六章 恒 
第七章 遁 
第八章 大壮
火篇 界石案 
第一章 晋 
第二章 明夷
第三章 家人 
第四章 睽 
第五章 蹇 
第六章 解
第七章 损 
第八章 益 
泽篇 厨子案 
第一章 夬 
第二章 姤
第三章 萃
第四章 升
第五章 困 
第六章 井 
第七章 革
第八章 鼎 
天篇 焦尸案
第一章 震
第二章 艮 
第三章 渐 
第四章 归妹 
第五章 丰
第六章 旅 
第七章 巽
第八章 兑 
地篇 秘轿案 
第一章 涣
第二章 节 
第三章 中孚
第四章 小过 
第五章 既济 
第六章 未济 
第七章 乾 
第八章 坤 
尾声 风土破

内容摘要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
这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和刺客已经潜伏入画,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中:画面正中央,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船上手忙脚乱,岸边大呼小叫,一片混乱之中,贼影闪过,一阵烟雾袭来,待到烟雾散去,客船上竟出现了24具尸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精彩内容
田……有天斯有地,有地斯有生,有生斯有人,有人斯有家,有家斯有国,有国斯有天下。
远古之初,生民为公,不分彼此,同劳同食。只是以采集渔猎为生,一半靠力,一半凭运,收获难有稳靠。之后,渐知畜养种植之法,农业随之兴起。人力驯服天力,收获便稳靠了许多。然而,谷畜渐丰,储积渐多,人便渐次分出贵贱,地也划出公私。
商周之时,天下土地皆归天子,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西周又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土地逐级分封给诸侯卿士大夫。田地照井字划分,中间大田归王侯,叫公田;四周小田归庶民,叫私田。王侯向天子缴纳贡赋,庶民则向王侯献助力役。百千万人集体劳作,先耕种公田,之后才能耕种私田。《诗经》所云:“亦服尔耕,十千维耦”“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到春秋时,贵族堕落,民智渐醒。加之铁器牛耕兴起,庶民渐能自立,开始怨愤于贵族不劳而获、如同硕鼠,怠工逃亡愈演愈烈。鲁国顺应大势,推行“初税亩”,废止贡赋力役,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继而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任民自由买卖土地。战国至秦汉,天下田土由公而私,由集而散,民心大畅,民力大解。男耕女织,小户农家从此遍满天下。
然而,土地既可买卖,便难免多寡不均。到东汉末期,兼并之势无可阻挡,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天下土地几乎被豪强地主占尽。到魏晋时,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割据天下,造成三百多年战乱动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耕之农难以自存,只能依附豪强,沦为奴婢徒附。
北魏孝文帝为遏制豪强、开垦荒田,颁布“均田令”,召集流民,计口授田。隋唐平定天下,承继此法,推行均田制,将战乱无主之地均授予民,受田农户按人丁服徭役、纳绢谷。百姓安生,民力舒解,百余年间,终于击垮强横世族,迎来大唐开元盛世。
可惜,中唐以后,均田制渐渐名存实亡,难以为继,土地兼并重又袭来。穷户连片失地,却仍需纳人丁赋税。唐德宗时,宰相杨炎为解此困,推行“两税法”,不再以人丁征税,只按实有田产,贫富分等,按夏秋两季纳税。此法大为公平,甚得民心,却触怒豪户,因而推行艰难。加之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天下随之又乱。
直至宋太祖平定天下,动荡才得歇止。大宋不立田制,沿袭两税法,土地自由买卖,只依照田产,分夏秋两次收税。朝廷清简,百姓安业,几十年间,天下渐臻富庶。
富则多欲,奢则多骄。宋初俭朴之风渐趋奢靡,冗官、冗兵、冗费令朝廷不堪重负。而富贵之家,依仗权势财力,不但广占田地,更借诸般名目,隐匿田产,逃减赋税,甚而将赋税转嫁于穷户贫民。积重之下,不得不变。
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其中最紧要一条为“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天下田土,按各户实有田地,缴纳赋税。此法虽有益于穷民,却招致豪户怨怒,因而难以推行。新法旧法几经更迭,到徽宗时,重用蔡京,再度推新法,天下赋税由此大增。
后有宦官杨戬,推出“括田令”,搜检荒山、退滩、淤地、湖泽,尽都归为公田,勒令百姓租佃,强征税钱。其后,更检视民田契书,追根溯源,层层追查买卖来由,由甲至乙,由乙至丙,由丙至丁……直至寻见缺误,便加重租税,甚而收为公田,招人承佃。
“括田令”由汝州开始,继而扩延至京东、京西、淮北、淮南,破产流离者难计其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