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电车难题978730124345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电车难题9787301243459

15.32 5.5折 2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托马斯·卡思卡特|译者:朱沉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3459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787301243459

上书时间2024-04-04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托马斯·卡思卡特编著的《电车难题: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通过一桩假想的案件,探讨了著名的伦理法律谜题——“电车难题”。为了拯救身陷灭顶之灾的五个人,能不能牺牲一个无辜的旁观者?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电车难题”,经1985年《耶鲁法学杂志》专文讨论之后,成为全球各地尤其是高校课堂热烈争辩的主题,经久不衰。本书假设出现了这样一起案件,随后,检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属、陪审团、律师等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各自表态,一场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此展开。

作者简介
托马斯·卡思卡特ThomasCathcart,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专业,此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神学。履历丰富,职业多变,从大学授课到临终关怀,均有涉足。67岁时开始写作生涯,首部作品(合著)《柏拉图与鸭嘴兽一块上酒吧?》(PlatoandaPlatypusWalkintoaBar…)一炮而红,畅销全球。目前与妻子居住在纽约。

目录
序言:有问题的电车
新闻报道
警方声明
陪审团的一堂公民课
检察官的指控
辩方答辩
教授的分析
心理学家的意见
主教的陈述
无私者的困境
老师之间的谈话
法官的指示
陪审团的决定
后记:然后怎样?

内容摘要
 《电车难题: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虚拟了一桩符合“电车难题”情境的事件及随之而来的审判,检
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属、陪审团、律师、媒体、大学师生、电视观众、论坛网友等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各自表态,一场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此展开。作者托马斯·卡思卡特还结合案情与审判进程中的讨论热点,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古往今来若干大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与贡献,展示诸位先哲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全书生动有趣,全景式地呈现了诞生数十年来讨论不休且越来越热烈的“电车难题”,堪称一次为广大公民讲授的伦理通识课。

精彩内容
 我的天!这让我从何说起?控方的陈述如此古怪,我都得停下来想想怎么回答才好。背离常理?要我说,这是毫无道理!
坎宁安检察官援引的先例,与本案截然不同。称其为“先例”,实为对各位智商的侮辱。但是,这一点稍后再谈。
首先,我想请大家考虑一个与本案事实几乎完全相同的案子。这桩案子同样是在全民民意法庭审判的。
而且有趣的是,此外另有一案,其事实与梅普斯医生
案几乎完全相同,也是在本庭由同一个陪审团审判的。
但是同一个陪审团,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判决。
2003年,这两桩案子由哈佛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提交到全民民意法庭。大约5000名陪审员通过网络听取了两案的证据。
在第一个案子中,一位名叫克拉拉·墨菲的女子,在乘坐电车时,司机突然昏迷。克拉拉当时所面对的情形,与达夫妮·琼斯完全相同。她可以任凭电车沿着
正线继续前行,撞死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或者将电车转至侧线,撞死一个人。多达89%的陪审员认为,克拉拉将电车转至侧线是可取的行为。
上述陪审团还另行审理了弗兰克·特里梅因一案。
事发时弗兰克站在一座横跨电车轨道的人行天桥上。
一辆失去控制的电车正沿着轨道,朝站在轨道上的五个人疾驰而去。当时只有唯一一根轨道,没有侧线可供电车转向。弗兰克很快认定,阻止电车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轨道上投以重物。不幸的是,天桥上并没有重物,只有一名体型肥硕的男子站在他身边。弗兰克发现,他要
么将这名男子推下天桥,虽然会造成他的死亡,但可以拯救前方的五个人;要么他可以任凭那五人被电车撞死。最终他选择将那人推下桥。女士们、先生们,仅仅11%的陪审员认为弗兰克此举是可取的。
本案控方无疑希望我们相信,这两个案子如此相似,陪审团应当作出相同的判决。事实上,陪审团近乎一致地认定,这两个案子的情况截然不同,必须作出不同的判决。前一案中,89%的陪审员投了“无罪”票,而后一案中这个数字仅为11%!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将电车转至侧线,撞死一人挽救五人可以接受。但几乎所
有人都认为,将一个胖子推下桥挽救五人则不能接受。
不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国籍,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不论他们是否接触过道德哲学,所有陪审员的意见
都惊人地相似。我们显然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判决?”幸运的是,在庭审结束后,陪审员们被问及其判决的理由。大家不要忘了,检方刚才说,大多数陪审员都会同意,他们的结论应当是基于理性思维的。但是,实际上陪审员的决定,完全不是这样作出的。只有极少数人,在对克拉拉和弗兰克两案作出不同判决时,以道德原因作为决定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人指出,他们认为两案事实存在差异,并因此按照不同的道德原
因,作出了不同的判决。
在这极少数援引了道德理由的陪审员中,有些人指出,克拉拉“预见’’到如果她扳动道岔,侧线上的那个人将会身亡;而弗兰克则对胖子的死存在主观的“故意”。
换句话说,克拉拉并没有“利用”岔道上那个男人的死来挽救另五人,而弗兰克则确实如此利用了那个胖子。
这一区分即圣·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双效原则”(PrincipleofDoubleEffect)的一部分:一个本来符合伦理的行为,也许存在不良的副作用,但是绝不能以坏的手段来达成好的结果。
P45-4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