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第三次浪潮9787508685069
  • 【正版】第三次浪潮978750868506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第三次浪潮9787508685069

33.22 4.2折 79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尔文·托夫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5069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9787508685069

上书时间2024-03-29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世界有名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家,被誉为“后工业化时代大师”。他曾任罗素·赛奇基金会特约研究员、康奈尔大学特聘教授、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研究员、IBM等跨国企业顾问,从事未来价值体系及社会走向的研究。1970-1990年,托夫勒分别出版《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思潮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托夫勒是洞察到现代科技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先驱。他以自己专享的方式解读现在,用蕴含着未来玄机的现象寻求对未来的理解,为读者描绘一幅新的现实世界的示意图。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浪潮的冲击
第一章 主要的竞争

第二部分 第二次浪潮
第二章 文明的结构
第三章 不可见的巨斧
第四章 打破规范
第五章 技术专家的权力
第六章 潜在的蓝图
第七章 国家狂热
第八章 帝国的动力
第九章 工业现实观
第十章 倾泻的洪水

第三部分 第三次浪潮
第十一章 新的综合方法
第十二章 一切的主宰
第十三章 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第十四章 电脑领域
第十五章 超越大量生产的阶段
第十六章 电子信宅
第十七章 未来的家庭
第十八章 企业界的危机
第十九章 新的社会规范
第二十章 产消合一制度
第二十一章 思想变动
第二十二章 民族国家的崩溃
第二十三章 甘地与人造卫星
第二十四章 历史的洪流

第四部 终局
第二十五章 心里领域
第二十六章 未来世界的人格
第二十七章 政治的归宿
第二十八章 21世纪的民主

内容摘要
《第三次浪潮》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出版之际,随即引起全球热评,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南。本书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托夫勒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的洗礼:第一次是农业革命,人类就此从原始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并历经千年,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随后,人类社会历时300年摧毁了落后的第一次浪潮文明,并在“二战”后10年迎来了第二次浪潮的顶峰。
第二次浪潮文明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为能源基础;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应运而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学校及大公司三者形成了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核心社会结构。然而,一股崭新的文明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了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仅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准来衡量,精神文化的富足也成为重要指标。这就是第三次浪潮。它鼓励个性,培养人类崭新的社会性格;它提倡发展全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偏执的观念。
“第三次浪潮文明”是设计未来社会的一张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核心观点。本书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读者呈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社会变革画卷,对中国人的思维冲击可谓影响至今。如今,托夫勒笔下的信息革命早已席卷全球,“第三次浪潮”也演化为一种思维框架,帮我们站在未来先驱的肩膀上,理智、宏观地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

精彩内容
第一章 主要的竞争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形,而到处都有盲目的人企图压制它。这个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家庭形态,改变了工作、感情和生活的方式,同时带来了新经济、新政治冲突,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今天存在着许多新文明的碎片,数以百万计的人已经把生活调整成明日的节奏,其他人却不敢面对未来,他们绝望地转向过去,企图重建赋予他们生命的垂死世界。
这个新文明的崛起是我们生活中最具爆炸性的事件。
这一事件也是了解未来的关键。它的意义深远,正如1万年前农业发明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工业革命带来了惊天动地的第二次浪潮一样。我们是下一次浪潮——“第三次浪潮”的参与者。
我们极力搜索字句来描述这一特殊变化的威力和界限。有人称之为新生的太空时代、信息时代、电子纪元或地球村。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告诉我们,我们面临“电子技术时代”;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说“后工业社会”就要来了;苏联未来学家说这是“科学技术革命”;我自己屡次撰文谈到“超级工业社会”的来临。然而,我认为这些名词,包括我自己的在内,都不是十分恰当。
有些名词专注于单一因素,缩小而非扩大了我们的理解;有些名词是静态的,暗示一个新的社会可以平稳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不会引起任何冲突和压力。这些名词都不能表达扑面而来的变化的全部威力、范围和动态,以及它们所引起的压力和冲突。
人类面临一次量子跃迁,面对的是有史以来最强烈的社会变动和创造性的重组。我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事实,却参与了建立新文明的基层工作。这就是第三次浪潮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人类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浪潮,每次都抹杀了先前的文化和文明,以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经历了几千年才结束,第二次浪潮——工业文明崛起后只有300年的寿命。今天,历史的发展速度更快,第三次浪潮很可能将会横扫历史,在几十年内结束,生活在这个爆炸性时刻的我们会感受到第三次浪潮对这个时代的全面影响。
第三次浪潮拆散了我们的家庭,动摇了我们的经济,冲击了我们的政治制度,粉碎了我们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受到其影响。所有旧的权力关系、今日处境危险的领导阶层的特权都遭到挑战,明日的权力争夺将在此背景下进行。
这一新文明在很多方面和传统的工业文明相冲突。它既包含了高科技,又包含了反工业化。
第三次浪潮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提倡使用多样化、可再生的能源;新的生产方式淘汰了大多数工厂的流水线;新式非核心家庭,被称为“电子住宅”的新机构,以及未来变化很大的学校和企业都将出现。新文明为我们制定新的生活规范,带领我们超越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超越能源、金钱和权力的集中化。
新文明向旧文明发起挑战,企图推翻官僚制度,减轻国家的分量,在后帝国主义的世界里建立起半自动化的经济。新文明需要比当今更简单、更有力、更民主的政府。新文明有其特有的世界观,以及处理时间、空间、逻辑、因果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会看到,第三次浪潮的文明着手弥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长久存在的裂痕,促成了明日“产消合一”的经济。因此,第三次浪潮的文明借助人类理性的帮助,可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人性化的文明。
革命性的前提两个极端冲突的未来形象占据了今日大众的想象。对愿意思考未来的人而言,大多数人假设他们所熟知的世界会永远延续下去。他们很难为自己构想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更不用说去接受一个全新的文明了。当然,他们了解事情在改变当中,但是他们假设当前的改变会掠过他们身边,任何事物都不会动摇他们熟悉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他们满怀信心地指望未来会延续目前的局面。
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呈现出两种面貌:一方面,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检验的假设,隐藏在商人、教师、父母和政治家的决策背后;另一方面,其冠冕堂皇地出现在统计学、计算机化数据和预测未来者所用的术语中。这两方面都使人觉得未来的世界和现在大致相同——只不过第二次浪潮工业化散布得更广,普及更多的地方而已。
近期发生的事件狠狠地动摇了这个充满自信的未来形象。层出不穷的危机占据了头条新闻的版面,伊朗爆发战争,石油价格直线上升,通货膨胀不可抑制,恐怖主义四处横行,政府似乎也无力阻止,悲观论越来越流行。因此,许多人看多了坏消息、灾难电影、噩梦般的景象,便武断地认为今天的社会无法迈入未来,因为未来根本不存在。对他们来说,最后的决战就在眼前,世界正冲向最后的剧变。
表面上看来,这两种未来观似乎完全不同,然而两者都会产生类似的心理和政治影响,因为两者都导致想象力和意志的瘫痪。如果明日世界只不过是目前景象的大银幕立体电影,那么我们不需要做任何准备。如果世界注定会在我们有生之年毁灭,那么我们什么事也不能做了。总之,这两种未来观都会造成否定和被动的心理,使我们动弹不得。
然而,如果能了解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会被困于最后决战和统统一样的简单选择之中。我们可以从许多清晰、具有建设性的角度观察未来,为明日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改变现状。
本书的基础是我所谓的“革命性的前提”。我认为,即便在今后数十年内,世界充满激变、动荡,甚至处处可见暴力,我们也不会彻底自我毁灭。我们现在体验到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事实上这些变化构成了一个清晰可见的轮廓。同时,这些变化会累积起来,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思维方式发生大变动,而理想的未来是可能实现的。总之,以下所述都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不亚于一场全球革命、一次历史的量子跃迁。
换言之,本书假设我们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和新文明的第一代,而我们个人的苦闷、困惑、茫然多半可以归因于垂死的第二次浪潮文明与蓄势待发的第三次浪潮文明所造成的个人冲突和政治制度冲突。
了然于此,许多看似无意义的事件突然变得清晰易懂了,变化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为生存而采取行动也变得可能了。总之,革命性的前提使我们的智慧和意志得到解放。
变化的前沿然而,单说我们面临的变化是革命性的还不够。在我们能够控制及引导变化之前,需要从崭新的角度辨认和分析这些变化,否则我们会迷失方向。
一个最理想的方法是所谓的社会“浪潮前”分析法。这种方法把历史视为一连串波动的变化浪潮,并探寻每个波浪的前沿是否引导着我们。我们的注意力与其说集中于历史的连续性(自有其重要性),毋宁说集中于历史的断续期,即革新和中断时期。这种方法能找出关键的新生变化形态,使人们能左右之。
从最简单的观念出发,农业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工业革命是第二个大突破,这些都不是断续的瞬时事件,而是以一定速度进行的变化浪潮。
在第一次浪潮出现之前,大多数人生活在经常迁徙的小团体中,以采集、渔猎、畜牧为生。大约在1万年前的某一时刻,农业革命开始了,它缓慢地横扫整个世界,形成了村庄、部落、耕地及新的生活方式。
17世纪末,第一次浪潮还未结束,工业革命便在欧洲爆发,掀起了第二个全球变化的大浪潮。新生的工业化以更快的速度蔓延至各个国家。从此,这两股截然不同的浪潮以不同的速度同时席卷了整个世界。
今天,第一次浪潮已经平息了,只有南美和新几内亚等少数地区的原住民仍然未接触过农业。可以说,第一次浪潮的力量多半已耗尽了。
同时,第二次浪潮在短短几个世纪里改造了欧洲、北美和其他地方的生活,而且继续蔓延,许多至今仍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努力兴建钢铁厂、汽车厂、纺织厂、食品加工厂和铁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工业化的冲力,第二次浪潮的力量尚未完全耗竭。
但是在此期间,另一项更重要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工业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内达到最高峰,同一时期不受人关注的第三次浪潮开始出现,而且所向披靡。
许多国家同时感受到这两股甚至三股不同的变化浪潮在以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力度进行活动。
在本书中,为了方便讨论起见,我们把第一次浪潮时代定为始于约公元前8000年,然后一直主宰着世界,直到1650—1750年。之后,第一次浪潮失势,第二次浪潮继之而起。第二次浪潮的产于约公元前8000年,然后一直主宰着世界,直到1650—1750年。之后,第一次浪潮失势,第二次浪潮继之而起。第二次浪潮的产品——工业文明继而主宰地球,直到达到顶峰。最近的历史性转折点约在1955年开始出现于美国——此后10年内,白领和服务业就业人员的人数首度超过蓝领人数,同时计算机、商用喷气式飞机、避孕药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新发明风靡一时。在这一时期,第三次浪潮开始在美国蓄积势力,然后在不同时期登陆其他工业国家,如英国、法国、瑞典、德国、苏联和日本。今天所有科技先进的国家都受到第三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落伍的经济和制度之冲击。
只有了解这一形势,才能明白我们身边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冲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