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二手 若套装 先联系客服确认
¥ 5.42 1.4折 ¥ 38 九品
库存3件
作者吕德义//李小年//唐浩东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2165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平装
定价38元
货号9787122192165
上书时间2024-07-28
基本信息
书名:物理化学(下)(吕德义)
定价:38.00元
作者:吕德义//李小年//唐浩东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 
ISBN:9787122192165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
开本:
商品标识:9787122192165
[chatu]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是根据2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近化学专业化学基础课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所有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SI),专业名词则尽可能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公布的《化学名词》一致。 全书分上、下册出版。上册包括气体的pTV关系和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六章;下册包括电化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胶体化学和化学动力学五章。书中列举了众多物理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研生产中的实例,将有助于读者对物理化学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此外,与本书配套的含有全部习题详解的解题指南与本书同步出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类、材料类、制药类、环境类、化学类、生化类等化学类和近化学类有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7章电化学
7.1离子的迁移
7.1.1原电池和电解池
7.1.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7.1.3法拉第(Faraday)定律
7.1.4离子的迁移数
7.1.5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7.2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7.2.1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7.2.2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
7.2.3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7.2.4电导测定及其应用
7.3强电解质的活度、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3.1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因子
第7章电化学
7.1离子的迁移
7.1.1原电池和电解池
7.1.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7.1.3法拉第(Faraday)定律
7.1.4离子的迁移数
7.1.5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7.2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7.2.1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7.2.2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
7.2.3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7.2.4电导测定及其应用
7.3强电解质的活度、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3.1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因子
7.3.2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4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7.4.1电池的构造及各部分功能
7.4.2电池的书写规定
7.4.3电极电势产生的机理
7.4.4可逆电池
7.4.5可逆电极的类型
7.4.6韦斯顿(Weston)标准电池
7.4.7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7.5可逆电池热力学
7.5.1由可逆电动势E计算电池反应的ΔrGm
7.5.2由电池的温度系数计算电池反应的ΔrSm
7.5.3由可逆电动势E和电池温度系数(.E/.T)p计算电池反应的ΔrHm
7.5.4计算原电池可逆放电时的热效应Qr
7.5.5可逆电池电动势与浓度关系——能斯特(Nernst)方程
7.6电极电势
7.6.1金属接触电势Δ.1
7.6.2液体接界电势及盐桥
7.6.3电极电势
7.7不同类型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7.7.1单液化学电池
7.7.2双液化学电池
7.7.3浓差电池
7.7.4液体接界电势及其计算公式
*7.7.5膜电势及其计算公式
7.8原电池的设计
7.8.1氧化还原反应
7.8.2扩散过程——浓差电池
7.8.3中和反应
7.8.4沉淀反应——求难溶盐的活度积
7.9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7.9.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7.9.2求一价离子的迁移数t+、t-
7.9.3求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
7.9.4测定未知的E.值
7.9.5求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7.9.6测定溶液的pH
7.10可逆电池热力学的计算举例
7.11分解电压
7.11.1理论分解电压
7.11.2分解电压
7.12极化作用和极化曲线
7.12.1电极的极化和超电势
7.12.2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
7.12.3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
7.12.4塔菲尔(Tafel)方程
7.13电解时电极反应
7.13.1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7.13.2金属离子的分离
*7.14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7.14.1电化学腐蚀的机理
7.14.2腐蚀电流与腐蚀速率
7.14.3金属的防腐方法
*7.15化学电源
7.15.1化学电源
7.15.2一次电池
7.15.3二次电池
7.15.4燃料电池
本章小结及基本要求
习题
第8章统计热力学初步
8.1统计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定理
8.1.1统计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系统分类
8.1.2统计热力学基本假设
8.2系统微观状态及分子运动形式和能级表达式
8.2.1系统微观状态的描述
8.2.2粒子的运动形式和能级表达式
8.3独立子系统的统计规律性
8.3.1能级分布
8.3.2状态分布
8.3.3定域子系统能级分布及其微观状态数的计算
8.3.4离域粒子能级分布及其微观状态数的计算
8.3.5系统的总微观状态数Ω
8.3.6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8.4玻尔兹曼分布及配分函数
8.4.1玻尔兹曼分布
8.4.2粒子配分函数
8.5独立离域分
(粒)子配分函数及其计算
8.5.1粒子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
8.5.2能量零点的选择对配分函数的影响
8.5.3平动配分函数的计算
8.5.4转动配分函数的计算
8.5.5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
8.5.6电子运动的配分函数
8.5.7核运动的配分函数
8.5.8分(粒)子全配分函数
8.6热力学性质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
8.6.1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8.6.2熵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
8.6.3其他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
8.7热力学能和摩尔恒容热容的计算
8.7.1热力学能
8.7.2Ut、Ur和U0v的计算
8.7.3摩尔恒容热容及其计算
8.8系统熵的计算及统计熵
8.8.1熵与各独立运动配分函数的关系
8.8.2统计熵(光谱熵)及其计算
8.8.3统计熵与量热熵的比较
8.9理想气体的统计热力学处理
8.9.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9.2摩尔恒容热容和标准摩尔统计熵
8.9.3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本章小结及基本要求
习题
第9章界面现象
9.1界面张力
9.1.1产生界(表)面现象的本质原因
9.1.2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9.1.3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及界(表)面的热力学分析
9.1.4影响界(表)面张力的因素
9.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9.2.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9.2.2拉普拉斯方程
9.2.3毛细现象
9.2.4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开尔文方程
9.2.5新相生成及亚稳状态
9.3固/液界面
9.3.1接触角和杨氏方程
9.3.2润湿现象
9.3.3固体自溶液中吸附
9.4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9.4.1吸附类型
9.4.2吸附等温式
9.4.3吸附热
9.5溶液的表面吸附
9.5.1溶液表面吸附现象
9.5.2表面吸附量与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9.5.3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相的定向排列
9.6表面活性剂
9.6.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9.6.2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
*9.6.3(分子)自组装简介
9.6.4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9.6.5HLB值的定义与应用
本章小结及基本要求
习题
第10章胶体化学
10.1分散系统的分类及憎液溶胶的特性
10.2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10.2.1分散法
10.2.2凝聚法
10.2.3溶胶的净化
10.3溶胶的光学性质
10.3.1丁铎尔效应
10.3.2瑞利公式
10.3.3超显微镜原理简介及胶粒大小的测定
10.4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0.4.1布朗运动
10.4.2扩散和渗透压
10.4.3沉降和沉降平衡
10.5胶体的电学性质
10.5.1电动现象
10.5.2扩散双电层理论及电动电势
10.5.3溶胶的胶团结构
10.6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0.6.1动力学稳定性
10.6.2溶剂化稳定性
10.6.3电学稳定性
10.6.4溶胶系统中粒子间作用能与稳定性关系
10.6.5溶胶的聚沉及影响聚沉的因素
*10.6.6溶胶稳定性的DLVO理论简介
10.7乳状液
10.7.1乳化剂及其乳化作用
10.7.2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10.7.3微乳状液
10.7.4乳状液的去乳化
10.8泡沫
10.9气溶胶
10.10凝胶
10.10.1凝胶的分类
10.10.2凝胶网状结构的类型
10.11大分子溶液
10.11.1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10.11.2唐南平衡
10.11.3大分子溶液的黏度
本章小结及基本要求
复习题
习题
第11章化学动力学
11.1基本概念及速率测量方法
11.1.1化学反应速率
11.1.2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11.1.3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和反应机理
11.2反应速率方程
11.2.1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11.2.2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11.3简单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11.3.1零级反应(n=0)
11.3.2一级反应(n=1)
11.3.3二级反应(n=2)
11.3.4n级反应
11.4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的测定
11.4.1积分法
11.4.2半衰期法
11.4.3微分法
11.4.4孤立法和过量浓度法
11.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5.1阿累尼乌斯方程
11.5.2关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几点讨论
11.6基元反应碰撞理论
11.6.1碰撞理论的基本假设
11.6.2气相双分子碰撞数的计算
11.6.3阈能、反应截面及有效碰撞分数
11.6.4碰撞理论的反应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
11.6.5碰撞理论与阿累尼乌斯方程比较
11.7基元反应的过渡态理论
11.7.1莫尔斯公式及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线
11.7.2三体直线碰撞系统势能面
11.7.3艾林过渡态理论的基本要点
11.7.4过渡态理论的统计力学处理
11.7.5艾林方程的热力学表达式
11.7.6艾林方程热力学表达式与阿累尼乌斯方程及碰撞理论速率常数方程之比较
11.7.7过渡态理论的评价
11.8典型的复杂反应
11.8.1对峙(可逆)反应
11.8.2平行反应
11.8.3连串反应
11.9复杂反应动力学的近似处理
11.9.1速率控制步骤近似法
11.9.2平衡态近似法
11.9.3稳态近似法
11.10单分子反应理论简介
11.11链反应
11.11.1直链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11.11.2支链反应与爆炸
11.12溶液反应动力学
11.12.1溶剂对反应组分无明显作用的情况
11.12.2溶剂对反应组分产生明显作用情况
11.13光化学反应初步
11.13.1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级次过程和猝灭
11.13.2光化学反应定律
11.13.3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11.13.4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比较
11.14催化反应动力学
11.14.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1.14.2催化剂加速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
11.14.3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11.14.4酶催化
11.14.5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本章小结及基本要求
习题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吕德义,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教授,从事物理化学教学二十五年,具有较丰富的物理化学教学经验。作为物理化学课程责任教授,负责物理化学教学体系、内容、质量等的制定、监督和管理。在近几年的学评教中其教学质量被评为A等,28年被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在教材编写方面,已出版《物理化学考研方略》和多本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与校外同行具有广泛的交流,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出版了《工科物理化学试题库》,具有较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除了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本科教学之外,还参与研究生课程《催化科学前沿》的教学、指导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者,承担了“可见光响应型非金属掺杂磁载核-壳结构光催化化剂TiOxYx/γ-Fe2O3的研究” 、“五氟丙烷中烯烃杂质的吸附分离技术开发” 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先后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Surface Science》、《物理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文摘
[chatu]
媒体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