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透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透视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30.9 6.3折 4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平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1585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J9787568031585

上书时间2024-06-24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阐述了建筑材料试验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全书包括的建筑工程常用材料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砂、石试验,混凝土试验,建筑砂浆试验,墙体材料试验,建筑钢材试验,防水材料试验和建筑外门窗试验;同时增加了试验测试单元和试验报告。《建筑材料实训》从建筑工程材料员、试验员等岗位技能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现行国家(部颁)标准及相关规范编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建筑材料检测的执行标准、取样规定、试验仪器、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评定,并附有相关图片与试验报告,以便读者参考使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建筑材料检测厂、建筑材料制品厂及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张建奖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曾获得全省一等奖、全国很好奖;指导学生在中南星等设计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资助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已结题;主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字化境遇下的设计》。

目录
章  透视图形的产生
  节  什么是透视学
  第二节  透视中常用术语
  第三节  平面、直线的投影
  第四节  透视的种类及划分
  第五节  透视与写生
  第六节  轴测图运用
  第七节  散点透视
第二章  平行光投影
  节  平行投影与平面图
  第二节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三节  轴测投影为立体
  第四节  轴测圆的画法
  第五节  中心正投影作透视图
第三章  平行透视
  节  平行透视的特点
  第二节  应用方法
  第三节  正仰视和正俯视
第四章  成角透视
  节  非等距求距
  第二节  等距求距
  第三节  小角度透视作图
  第四节  广角透视作图
  第五节  楼梯画法
第五章  倾斜透视
  节  平行透视中的物体倾斜
  第二节  平行透视中的画面倾斜
  第三节  成角透视中的物体倾斜
  第四节  成角透视中的画面倾斜
第六章  几何与曲线形体
  节  几何平面的透视画法
  第二节  对角求距平面圆的画法
  第三节  拱的画法
  第四节  圆形建筑物画法
  第五节  旋转阶梯画法
  第六节  球体的切割
第七章  阴影、倒影、反影
  节  阴影画法
  第二节  阳光下阴影的画法
  第三节  圆的阴影画法
  第四节  倒影的画法
  第五节  镜面反影画法
第八章  人物透视
  节  视平线的作用
  第二节  利用视平线构图
  第三节  人物在透视中的运用
  第四节  人物头部的分析画法
  第五节  透视坐标的应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针对透视学教学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围绕“将六面体放在视点并向透视平面投影,交得轴向消失点,对三个可视面做对角投影,交得距点”这一全新理念展开内容。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透视图形的产生,平行光投影,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几何与曲线形体,阴影、倒影、反影,人物透视。
    本书通过多种方式相互印证观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选学空间,并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介绍国内外倾斜透视和小角度室内透视的作图方法。另外,透视圆的画法与等分也是本书的亮点,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观点。

主编推荐
1.非常不错指导,引领教学。依托相关院校,经相关专家指导,广泛联系全国专业领导、专家和老师,组编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以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 2.立足课堂,方便一线。为方便一线教学,系列教材注重立足课堂,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挂图等配套元素齐全,融入了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3.反映改革,凝聚成果。由很好的院校和老师牵头,带领各地各类院校共同组编,将教改要求和成果融入其中,反映新教学理念、要求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4.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有的教材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的编写模式,有的教材按照传统章节形式进行编写,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5.任务驱动,任务导向,双证沟通。立足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所编教材全面反映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果,切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实践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