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水乡人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水乡人物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43.5 5.5折 7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梅先生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59864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J9787519459864

上书时间2024-06-22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南梅先生,本名王卫东,1963年生,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人,怀玉书院(斗山书院)创始人王奕(字斗山)的后人。研究生学历,文博副研究馆员、高级政工师、东莞市高端人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东莞市麻涌镇文联书记、主席兼作协主席、民协主席、麻涌镇志办主任,东莞市首批和第二批八个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东莞市首批五位文艺名家、东莞市“香飘四季”重点文艺创作研究基地负责人、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筹建负责人。出版《发现麻涌》《红旗漫卷》《东莞市麻涌镇志》《麻涌龙舟志》《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杜诗二字构辞类辑》《北斗星下去延安》《莞邑美食香飘四季》《全域旅游》《红星照耀》等12部著作,多部(篇)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目录

第一章人物传记

钟南粤:定居太和求发展枝繁叶茂成望族·

萧德隆:避战火逃珠玑巷求生存迁入水乡·

袁仍:功成名就游岭南季子分支迁麻涌·

黎光:太子伴读成翰林忠君爱民尊黎父·

萧定国:母腹读书成功名钦赐爵位万户侯·

黎宿:中堂潢涌一世祖孝义御赐德本坊·

廖永忠:率“得胜军”平岭南奉旨屯田兴水乡·

张家玉:裹尸马革英雄事 纵死终令汗竹香·

张家珍:文武双全小飞将 英雄抗清出奇兵·

萧奕辅:文官武印立功勋廉政爱民建魁楼··

萧礼有:麻涌富商乐慈善本乡外埠兴公益·

陶铸:足智多谋陶师爷文韬武略爱乡梓·

莫伯骥:书香门第爱藏书 学识渊博领域多…

蔡殷宝:石龙名商会生财 仗义疏财故事多

陈伯陶:京城钦点探花郎广州筹资建家祠

萧泗材:任东纵游击队长为国捐躯身先死

莫逢湾:建立发展根据地掩护战友己牺牲

袁崇焕:领军守卫山海关蒙冤遭受反间计

张荫麟:清华园罕见奇才编撰了《中国史纲》

莫任劬:其人铁肩担道义其事妙手著文章

林克明:近代建筑的先驱“影响中国”东莞人…

伦明:中国近代藏书家续编修《四库全书》

莫萃华:东莞第一位党员特别支部任书记

蒋光鼐:十九路军总指挥新中国纺织部长…

王宠惠:法政双杰誉中外任民国外交总长…

黄侠毅:参加同盟会起义第一任东莞县长

丁纪徐:留法留德留苏俄驾机起义留美名…

莫伯治:德艺双馨的院士岭南建筑的大师

田 心:北上延安心向党青年工作毕生情…

丁农:北上延安心向党弼时书记好秘书…

陈一虹:北上延安心向党文武双全任馆长·

郭同江:农民画家第一人自编自画连环画

陈桂琛:吉隆坡入同盟会工运领袖遭枪杀…

何非凡:抱负非凡改艺名自成一派称“凡腔”

黄不灭:有志改革“喉管雄”总理夸奖设计好

李文甫:七十二烈士之一其中唯一东莞人…

王 匡:中国杰出出版家 香港回归做贡献…

叶广良:誉称广东活字典精批注《近代诗钞》

朱敬修:传道授业高山仰止悬壶济世医家本怀

……

袁华照:“枭雄”变身成豪杰多次在莞打日军…

王吉民:撰首部英文医著建首家医史展馆…

陈永康:军旅作家勤耕耘作品迭出传佳话…

梁盛强:痴迷龙舟画龙舟拜师学艺造龙舟…

后记

吾心归处是故乡·



内容摘要

钟南粤:

定居太和求发展枝繁叶茂成望族

据东莞水乡中心镇麻涌出版的《岭南水乡麻涌民俗志》(陈志伟、张振江)记载,公元1105年,钟姓六世祖钟南粤由榕村迁到太和村定居。据说当时太和村境内早已有张、王、杨三姓人居住,但钟氏族人繁衍尤其迅速,很快成为大族,并最终致使张、王二姓迁出另居。

钟南粤是水乡麻涌钟姓村民的始祖,钟姓村民也始终认为他们是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的后裔,族谱记载他们的祖籍为江西兴国县。钟南粤的祖先钟轼是钟绍京的八世孙,生于公元950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66年(北宋乾德四年)中举人,969年中武状元,970年(开宝三年)官拜防御使,是年22岁。公元970年,钟轼奉命与当宰相的岳父潘美率军从开封南征南汉,因首功而被封为朝议资政大夫,兼广州防御使,正二品。后奉命留守广州,定居于番禺慕德里司马村堡龙腾里(今从屈洞村)。村民敬奉钟轼为迁粤始祖,其子孙以屈洞村为发祥地迅速发展繁衍,后成为南粤望族。钟轼后裔之一是洪基,其长子维章迁往广州市郊朱村,其次子维新迁往广州塘下。维新的三子国圃迁到榕村定居。公元1105年六世祖钟南粤由榕村迁到太和定居。

钟南粤虽然是麻涌钟姓村民的始祖,但是有关他的传承史料并不多见。在麻涌钟氏家族中,反倒是对于他们的迁粤始祖钟轼的故事,印象颇深,津津乐道。说起钟轼,钟姓人家可是自豪得不得了,可谓顶礼膜拜。

有关钟南粤的祖先、钟姓迁粤始祖钟轼建功立业的故事,可以说脍炙人口。那是在五代时候,广东由刘姓南汉国皇帝割据,自成地方帝国。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逐步统一了北方,可是还有一些偏远地方的政权没有归附,南汉国也是其中之一。到了宋孝宗年间,为了征服南汉国,皇帝派潘美任统帅率军前来岭南。潘美有一个女婿叫钟轼,很有些文韬武略,潘美便向皇帝推荐钟轼做了征南先锋。钟轼得令之后,带领五千先锋兵,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直奔岭南杀来。南汉皇帝听说宋朝军队南来,认为只要坚壁清野,不与之急战,到了暑热天气,北方军队就有可能发生流行疾病,不战而退。所以,当钟轼带领宋朝先头部队远行千里来到粤北的五岭时,发现南汉王朝并不迎战。钟轼亲临前线察看地形和军情,利用南汉军队不急于作战的心理,也安下营来。数日之后,宋朝大军赶到了,钟轼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设想:“南汉军队占据险要地势而不出战,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想通过长期对峙使我军疲困,然后让我们不战而退军。末将以为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在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战例:三国时期,曹魏军队入川时,川军也是据险不战,结果魏军派一部分军队与川军对峙,而大部队抄后路出其不意,使蜀国以为魏军已经占领了四川,蜀国皇帝很快就投降了。我们不妨借鉴当年魏军的战术,派一部分军队与南汉军假装挑战,而派大军从别的方向进入岭南。”潘美采纳了他的意见,让钟轼再率五千精兵,正面绕过南汉军驻守的要道,直插到敌军之后,用火箭向敌军进攻。南汉军队见自己的后方突然万箭齐发,以为宋军已经占领了岭南大部分地区,一时乱了阵脚,溃不成军。宋军直打到广州城下,南汉皇帝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宋朝皇帝上书称臣。宋军很快征服了岭南。钟轼在宋军南下过程中立了大功,受到了皇帝的重赏,被加封为大将军,带领一万军队驻守岭南。战争结束后,卓有战功的钟轼回到官衙,深觉创业艰难,守成不易。现在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为君王守一方土,为百姓谋万世福的责任才开始。从此以后,钟轼以谨慎之心为官从政,忠君爱民。天下太平之后,钟轼的夫人潘三姐带着儿女们来到岭南与夫君团聚,钟轼对部下和家人也是严格要求。后来钟轼病死于任上,葬于广州北郊的从化郁洞村,钟氏子孙于是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钟南粤作为麻涌及水乡地区钟氏始祖,其功绩建树虽然无法与入粤始祖钟轼相媲美,但钟南粤在这一支钟氏氏族的发展传承上,也是功不可没的。他们最初在面积随海水涨落而定的岛上,“携壶备浆,不殚艰辛,开拓沙滩,围土……



精彩内容

本书的水乡地区是指东江北支流和南支流流经的区域,包括麻涌镇(水乡中心镇)、石龙镇、万江街道、中堂镇、望牛墩镇、石碣镇、高埗镇、洪梅镇、道滘镇、沙田镇以及虎门港,即10镇1港!近千年来,水乡的先民们开拓沙滩、围土造地、修坣筑基、屯田辟村、休养生息并辛勤地从事农牧渔业生产,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水乡地区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代不乏人。他们为国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对水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诸多贡献。作者以人物历史地位贡献和影响大小为基准,以水乡籍和正面人物为主,也有选择性地囊括了对水乡贡献较大影响较大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水乡的外地籍人物,同时,对活跃在水乡地区的个别特色鲜明的人物进行了收录,以上各色人物总计116人,书中将其分为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故事三个篇章。众所周知,水乡地区汇聚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上述人物无论是在战争频繁的乱世,还是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都孕育并传承了底蕴深厚的水乡特色文化,在水乡一体化的今天,《水乡人物》的编著出版,可以说是一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情,对于水乡地区“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新时代新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们把水乡地区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欣欣向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