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15 5.2折 2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健,邓瑛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72552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J9787504972552

上书时间2024-06-20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健,邓瑛尝试在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以金融危机后过量货币投放引起资产价格的超调现象作为研究的起点,深入剖析资产价格对通货膨胀的传递机理和动态效应,揭示资产型通货膨胀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其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双向关系,并制定出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

商品简介
《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将巨额货币存量和资产价格普遍上涨两个现象结合起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资产型通货膨胀,即货币量过多更多地体现在资产类物品的价格上涨中。并以此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关研究,辨析了传统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区别,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数据对后危机时期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演进及向实物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从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两个视角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双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作者简介:
李健,女,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获得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教学名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教材12部,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0项。
邓瑛,女,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1导论
1.1选题背景
1.1.1后危机时期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1.1.2中国资产价格的“超调”现象引入注目
1.1.3资产型通货膨胀成为金融危机后亟须应对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1现实意义
1.3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3.1资产型通货膨胀概念的提出
1.3.2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
1.3.3资产型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的关系
1.3.4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1.4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1.4.1研究对象
1.4.2研究目的
1.5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5.1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异同比较
1.5.2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1.5.3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国际比较研究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1.5.4货币结构与房地产价格、物价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1.5.5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
1.6研究方法
1.6.1并重理论模型分析与逻辑推演
1.6.2综合运用各种计量分析和模拟分析方法
1.6.3注重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
1.7创新之处
1.7.1研究视角独特
1.7.2研究内容系统
1.7.3研究方法创新
2资产型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范式转变:文献综述
2.1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
2.2资产型通货膨胀的产生机理
2.2.1理论研究
2.2.2经验研究
2.2.3国内的研究动态
2.3资产型通货膨胀的促成因素:货币及流动性的作用
2.3.1增强的看涨预期
2.3.2内生的流动性推动
2.4如何建立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2.4.1通过预期管理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4.2利用改进的货币政策规则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
2.4.3编制包括广义CPI指数在内的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
2.5本章小结
3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异同比较
3.1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相同点
3.1.1产生的本源相同
3.1.2对经济的终极影响相同
3.2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区别
3.2.1两者的反映和表现不同
3.2.2两者的产生原因及机理不同
3.2.3两者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3.2.4两者的治理方法不同
3.3本章小结
4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4.1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的理论分析
4.1.1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货币供应量传导渠道
4.1.2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利率传导渠道
4.1.3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信贷传导渠道
4.2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2.1房地产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
5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研究:国际比较分析
6货币结构与房地产价格、物价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7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基于中国实际

作者简介
李健,女,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靠前金融学会理事。获得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教学名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教材12部,获得重量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0项。

邓瑛,女,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后危机时期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1.1.2  中国资产价格的“超调”现象引入注目
    1.1.3  资产型通货膨胀成为金融危机后亟须应对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3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3.1  资产型通货膨胀概念的提出
    1.3.2  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
    1.3.3  资产型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的关系
    1.3.4  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5.1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异同比较
    1.5.2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1.5.3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国际比较研究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1.5.4  货币结构与房地产价格、物价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1.5.5  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并重理论模型分析与逻辑推演
    1.6.2  综合运用各种计量分析和模拟分析方法
    1.6.3  注重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1.7.1  研究视角独特
    1.7.2  研究内容系统
    1.7.3  研究方法创新
2  资产型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范式转变:文献综述
  2.1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
  2.2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产生机理
    2.2.1  理论研究
    2.2.2  经验研究
    2.2.3  国内的研究动态
  2.3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促成因素:货币及流动性的作用
    2.3.1  增强的看涨预期
    2.3.2  内生的流动性推动
  2.4  如何建立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2.4.1  通过预期管理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4.2  利用改进的货币政策规则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
    2.4.3  编制包括广义CPI指数在内的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异同比较
  3.1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相同点
    3.1.1  产生的本源相同
    3.1.2  对经济的终极影响相同
  3.2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区别
    3.2.1  两者的反映和表现不同
    3.2.2  两者的产生原因及机理不同
    3.2.3  两者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3.2.4  两者的治理方法不同
  3.3  本章小结
4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4.1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的理论分析
    4.1.1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货币供应量传导渠道
    4.1.2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利率传导渠道
    4.1.3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信贷传导渠道
  4.2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2.1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4.2.2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4.2.3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4.3  房地产价格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4.3.1  相关文献回顾
    4.3.2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
    4.3.3  通货膨胀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机制
    4.3.4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扩散机制
    4.3.5  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小结
5  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研究:国际比较分析
  5.1  相关文献回顾
  5.2  房地产价格上涨与货币量关系的理论解析
    5.2.1  从货币需求角度分析
    5.2.2  从货币供给角度分析
    5.2.3  从信贷过程的角度分析
    5.2.4  从动态价格调整的角度分析
  5.3  实证检验:基于协整VAR的货币冲击模型的分析
    5.3.1  计量模型
    5.3.2  数据选取
    5.3.3  单位根检验
    5.3.4  货币量一房地产价格双变量协整检验
    5.3.5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6  影响房地产价格诸因素的脉冲响应函数
  5.4  结论与政策启示
6  货币结构与房地产价格、物价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6.1  相关文献回顾
  6.2  理论分析与经验模型
    6.2.1  理论分析
    6.2.2  经验模型
  6.3  实证分析
    6.3.1  研究假说
    6.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构成
    6.3.3  门限模型对货币结构时间维度的实证分析
    6.3.4  VAR模型对货币结构空间维度的实证分析
  6.4  结论与政策建议
7  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基于中国实际
  7.1  构建包含房地产价格在内的动态核心CPI,提高货币政策制定的精确性
    7.1.1  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测度的关系
    7.1.2  中国房地产价格对通货膨胀测度的影响分析
    7.1.3  包含房地产价格在内的动态核心CPI的改进
  7.2  均匀货币政策反应,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7.2.1  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
    7.2.2  高效运用价格型工具,持续改进货币政策规则
  7.3  理顺功能性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逆周期调控
    7.3.1  功能性改革:平衡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7.3.2  货币政策应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
    7.3.3  宏观审慎监管应加强对房地产价格逆周期的调控
  7.4  推进房地产价格软着陆,防控经济陷入滞胀泥潭
    7.4.1  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会将中国经济拖入“滞胀”泥潭
    7.4.2  依托市场机制逐步化解住房需求压力,实现房地产价格的软着陆
    7.4.3  实现房地产价格的软着陆需要从结构调整视角实现货币政策与财税政策的组合
  7.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
    7.5.1  必须科学设定各国货币总量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
    7.5.2  建立国际间的协调机制,避免监管套利和负的外部性
    7.5.3  构建多层次合作体系,推动更具约束力的合作机制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李健,邓瑛编著的这本《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将巨额货币存量和资产价格普遍上涨两个现象结合起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资产型通货膨胀,即货币量过多更多地体现在资产类物品的价格上涨中。并以此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关研究,辨析了传统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区别,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数据对后危机时期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演进及向实物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从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两个视角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双向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