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记忆:1986-201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记忆:1986-201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38.1 5.6折 6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涟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63025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J9787503963025

上书时间2024-06-20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徐涟主编的这本《记忆(1986-2016中国文化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是一部文化评论结集,共130篇文章。这些文章乍看起来彼此也未必有什么关联,但浏览下来,应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报》及其文化报人三十年的足迹,辨识出中国文化三十年的大致轨迹。同时,这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文化报人的过去与现在、使命与担当、呼唤与期冀、观察与思考、欢乐与忧愁,还有不断成长着的文化自信。

商品简介
该稿是一部文化评论结集,共138篇文章。这些文章乍看起来彼此也未必有什么关联,但浏览下来,应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报》及其文化报人三十年的足迹,辨识出中国文化三十年的大致轨迹。同时,这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文化报人的过去与现在、使命与担当、呼唤与期冀、观察与思考、欢乐与忧愁,还有不断成长着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徐涟,博士,高级记者。1987年至199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94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文化报社新闻部副主任、主任,理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编委,副总编辑。策划组织中国文化报社重大新闻采访及选题采访,组织并参加走转改兵团行、万里海疆行、丝路行等重大采访报道工作,多次获得省部级文化新闻奖,在《中国文化报》及《人民日报》《美术观察》等重要报刊发表大量新闻类稿件及理论评论、散文随笔。策划、主持每月一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专家学者就当下文化艺术界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广受媒体关注,引起较好社会反响。作品入选多部专著,出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谈艺录:田黎明》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研究》项目。担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入选科技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库;2014年起担任国家艺术基金规划委员会专家。2014年获评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颁发的新闻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目录: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于 群
3努力创办有影响力的报纸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 刘承萱
9 芳华初度(1986-1996) 科教电影生产中的几个问题——访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万迪基 邵静之
15唯事业是重 唯团结是本——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骆玉笙 许柏林
19文学三十年(节选) 阎 纲
21在寻觅美的路上——访女服装设计师李艳萍 崔小旺
28中国,世界:既要横着比更要竖着比——访爱泼斯坦同志 于文涛
30提高文艺理论修养 加强观察生活训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专修班举行汇报演出 潜元滋
34此心与谁共 惟系故国情 蒋 力
36只有善于竞争 才能踏出生路——上海出版界改革初貌 韩金英
38一个“走穴”者的自述 姜大中
41黄山行 高 放
45自强不息 拼搏不止——记京剧作曲家关雅浓 王 虹
48人民的文化人民办——访七届人大代表、济南市市长翟永浡  吴鸿业
50喜剧队哪儿去了  刘 强
53天津的剧团建设搞得好  郁德生
59陈可之其人其画  梁 平
62圣火颂  马畏安
64他们都是共产党员——记宜兴灾区的乡文化站长们  张作民
66不重复的神话世界——观北京龙庆峡第六届冰灯艺术节  徐良瑛
68在“阿诗玛”家做客  刘德伟
71智欲圆而行欲方——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熊元义
73通俗文学怎么样了  孙小宁
75三峡文物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全国政协文物调查团考察三峡侧记  宁 静
79振翅的“凤凰”  宋合意
84图书馆喜忧录  侯样祥
86李德伦的“历史癖”  王洪波
97文化记者,用好你的双刃剑——对一种“新批评”的批评  向云驹
99优化环境 突出特色黑龙江省戏剧艺术蓬勃发展  任永恒 黄伟杰
107戴耀明:一路搏击  方标军
110声乐“奥运会”的金牌得主——第十届柴可夫斯基金奖获得者袁晨野  徐 涟
118这里,没有出现“滑坡”——沅陵县文化工作纪实  韩棕树
124植根民族艺术 为群众送歌献舞 ——鄂尔多斯歌舞剧团以艺术精品奉献群众  印洗尘
126国产片票房收入向“大片”叫板  王 昕
128寻常百姓缘何不进歌舞厅  徐 晋
130两个古老文明的握手——以色列文化官员访谈  马高明
132时间的刻痕  林 白
135 摛翰振藻(1997-2006) 文化工作者要提高文化素养——访著名学者王朝闻  孙 燕
139社区文化: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郭沫勤
143广阔天地觅知音——四川省营山县川剧团的振兴之路  干德明
152沈谱与范长江“走马灯”式的婚姻生活  隗瑞艳
155三条路上三个人生  苏晓明
164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  傅 铎
170华文文学:扎根本土 面向世界  姜 涛
173罗工柳和他的“金牌梦”  曲艳萍
176工作很忙很难,但很重要——杭州市文化市场稽查队队员董宏访谈  段桂华
183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出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  葛 光 汪顶胜
185敬礼,“一分钟的演讲”!  阎焕东
187也谈荧屏上的“沙子”  陈 耕
189貌似公允的西方中心主义——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杨胜生
191继承与超越——中国近代文化史专家郑师渠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阎 平
194问情何得深如许  陈丁昆
197一位沙漠考古学家对黄河断流的考察  刘彦生
199抹不去的岁月留痕——记崇文区工人文化宫《老知青歌会》  张 磊
205最伟大的作家是上帝——近访刘震云  梁晓云
207《生死抉择》热引发的文化思考  郑 琅
210校园一朵民乐花  王 磊
212经纪人能否走上经理之路  汪建根
214国际友谊珍藏品何时才能有个家  张小兰
217傅彪:小角色堆出大明星  林瑞华
221文化产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动力  刘 茜
227惛惛之事 赫赫之功  王文章
231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  徐世丕
235舞台摄影艺术之我见  侯钦孟
240舞台美术立体包装的喜与忧  成笑容
242怎样突破国有文化企业改制瓶颈——访著名经济学家唐丰义教授  陆 璐
246打造王府文化世界名牌  江继兰
250从文化温饱迈向文化小康——天津宜兴埠镇农民文化需求调查  袁 岚
253这一时刻写下历史——“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在京举办  朱虹子
255 纵笔风云(2007-2016) 百年大师叶浅予  肖维波
259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  杨开金
263中国气息弥漫瓜纳华托  齐大任
267思念像泉水  梁溪虹
269江西卫东农民业余剧团:红土地上的乌兰牧骑  黄小驹
272张家口影院拆迁事件调查  刘修兵
274中国合唱比赛何时摆脱自娱自乐  郭素娥
278师生情深一江水——怀念韩作黎  周鸿声
282农村题材小戏小品创作喜中有忧  赵林英
286“总分馆制”使图书馆走近市民  张建友
288雪中太行寻“虎”记  卢毅然
291一座作家扛起的博物馆——关于航鹰的十年  连晓芳
301昭陵“二骏”:流落异乡何时回  任学武
306花香如故,清气满乾坤——“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侧记  马子雷
310政府“输血”,能否使文学刊物强健起来  李珊珊
313一半是异域,一半却是古昔——日本行纪  李 静
316给活跃的一小撮  赵 忱
320续、断历史之利益情结  秦 毅
324十年辛苦不寻常——《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记  黎宏河
326当代“齐人”会脸红吗  高 昌
333血缘和文化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台北会见中华文化联谊会代表团纪实  孔繁灼
335一座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建筑群走进山西皇城相府  马 霞
341稿酬缘何成“稿愁” 作家“讨薪”为哪般——出版社拖欠作家稿酬现象调查  郭人旗
346时代赋予戏曲继承创新的良机  刘 茜
354瑞芳老师远去的夏日  卜 键
357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追忆启功先生  徐 伟
360奇幻过后是什么——关于“少年派”的意识漂流  罗云川
363跨年晚会:“七年之痒”后走向何方  边思玮
366中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南苏丹首任驻华大使毛肯的中国故事  宋佳烜
369上海图书馆推出多项服务——技术服务双升级带动读者体验“新阅读”  舒 琳
372演出未动 舞美先行——巡演剧目舞美道具运输揭秘  刘 淼
376“苦白”的启示  续鸿明
381好的就是这一口儿——走访北京的民间曲艺票房  王学思
384直指灵魂的《印象?普陀》  郑 蕾
388当代“磨针人”的钢铁坚守  程 园
394舞剧该不该有字幕  张 婷
396惠民文化广场何以成了烂尾项目——河南辉县文化广场“文化苑”建设调查  张莹莹
401黄巧灵:草根演出撑起百亿元市值  鲁 娜
405港澳非遗:呵护“油炸鬼”里的文化记忆  陈 璐
409唤声姐姐叫萧红  红 孩
413中国动漫产业在“报告” ——十年产业,五方力量,十二本《报告》  程丽仙
419书香芬芳惹人醉——内蒙古包头市图书馆创新服务纪实  阿勒得尔图
426杭州:文化创意的天堂  苏唯谦
429别把儿童剧当做儿戏——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观察  祝 静
433公共文化涌动青春的力量  薛 帅
436馆内艺术课堂: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李 月
439英雄的艺术与艺术的英雄——评话剧《生如夏花》的典型方志敏  杨晓华
442霸州老刘和他的书店  张 妮
446此刻,卖力、用心向老乡“汇报”  王连文
451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探秘  柯中华 伍文珺
454把两项法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显莉
458电影《老炮儿》:“手艺”比较地道 “规矩”需要反思  罗 群
462“最美文化站长”的平凡之美  谭志红
465 30岁,有质朴,无沧桑——重访北京音乐厅  屈 菡
469电影中无法忽视的“她”  于 帆
472“赛锣赛亮”,最温暖的乡愁  王永娟
477上海文化消费跃上新台阶  洪伟成
480戏比天大 修身立德 ——谢涛:晋剧的守望者  杨 渊 郭志清
483有的偃旗息鼓,有的活跃依旧——山寨文艺社团调查  陈径舟
487这是一次未完成的采访——专访梅葆玖先生追记  王晋军
491六十年、六代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十五贯》时隔60年再进京  杜俏俏
497小戏演活浙江新农村  骆 蔓
500为中塞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打开新渠道——记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仪式  叶 飞
503 后 记  徐 涟
509

目录
  跨年晚会:“七年之痒”后走向何方
  中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南苏丹首任驻华大使毛肯的中国故事
  上海图书馆推出多项服务——技术服务双升级带动读者体验“新阅读”
  演出未动舞美先行——巡演剧目舞美道具运输揭秘
  “苦白”的启示
  好的就是这一口儿——走访北京的民间曲艺票房
  直指灵魂的《印象·普陀》
  当代“磨针人”的钢铁坚守
  舞剧该不该有字幕
  惠民文化广场何以成了烂尾项目——河南辉县文化广场“文化苑”建设调查
  黄巧灵:草根演出撑起百亿元市值
  港澳非遗:呵护“油炸鬼”里的文化记忆
  唤声姐姐叫萧红
  中国动漫产业在“报告”——十年产业,五方力量,十二本《报告》
  书香芬芳惹人醉——内蒙古包头市图书馆创新服务纪实
  杭州:文化创意的天堂
  别把儿童剧当做儿戏——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观察
  公共文化涌动青春的力量
  馆内艺术课堂: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英雄的艺术与艺术的英雄——评话剧《生如夏花》的典型方志敏
  霸州老刘和他的书店
  此刻,卖力、用心向老乡“汇报”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探秘
  把两项法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电影《老炮儿》:“手艺”比较地道“规矩”需要反思
  “最美文化站长”的平凡之美
  30岁,有质朴,无沧桑——重访北京音乐厅
  电影中无法忽视的“她”
  “赛锣赛亮”,最温暖的乡愁
  上海文化消费跃上新台阶
  戏比天大  修身立德——谢涛:晋剧的守望者
  有的偃旗息鼓,有的活跃依旧——山寨文艺社团调查
  这是一次未完成的采访——专访梅葆玖先生追记
  六十年、六代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十五贯》时隔60年再进京
  小戏演活浙江新农村
  为中塞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打开新渠道——记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仪式
后记
  跨年晚会:“七年之痒”后走向何方
  中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南苏丹首任驻华大使毛肯的中国故事
  上海图书馆推出多项服务——技术服务双升级带动读者体验“新阅读”
  演出未动舞美先行——巡演剧目舞美道具运输揭秘
  “苦白”的启示
  好的就是这一口儿——走访北京的民间曲艺票房
  直指灵魂的《印象·普陀》
  当代“磨针人”的钢铁坚守
  舞剧该不该有字幕
  惠民文化广场何以成了烂尾项目——河南辉县文化广场“文化苑”建设调查
  黄巧灵:草根演出撑起百亿元市值
  港澳非遗:呵护“油炸鬼”里的文化记忆
  唤声姐姐叫萧红
  中国动漫产业在“报告”——十年产业,五方力量,十二本《报告》
  书香芬芳惹人醉——内蒙古包头市图书馆创新服务纪实
  杭州:文化创意的天堂
  别把儿童剧当做儿戏——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观察
  公共文化涌动青春的力量
  馆内艺术课堂: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英雄的艺术与艺术的英雄——评话剧《生如夏花》的典型方志敏
  霸州老刘和他的书店
  此刻,卖力、用心向老乡“汇报”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探秘
  把两项法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电影《老炮儿》:“手艺”比较地道“规矩”需要反思
  “最美文化站长”的平凡之美
  30岁,有质朴,无沧桑——重访北京音乐厅
  电影中无法忽视的“她”
  “赛锣赛亮”,最温暖的乡愁
  上海文化消费跃上新台阶
  戏比天大  修身立德——谢涛:晋剧的守望者
  有的偃旗息鼓,有的活跃依旧——山寨文艺社团调查
  这是一次未完成的采访——专访梅葆玖先生追记
  六十年、六代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十五贯》时隔60年再进京
  小戏演活浙江新农村
  为中塞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打开新渠道——记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仪式
后记

内容摘要
 徐涟主编的这本《记忆(1986-2016中国文化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精选了《中国文化报》创刊30年来刊发的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等共130篇,作者均为中国文化报社编辑和记者。这些文章从亲历者的不同视角,折射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30年历程。
一路繁花,留下芬芳记忆:杖笔前行,拥抱崭新明天……下一个30年,仍与您同行,与时代同步!

精彩内容
 黄山行高放几日连阴雨,一路潮湿。车到山脚下,大雾突然破开,缭绕在山腰的烟云转逝无踪,青山明艳如洗,好天!喊声未出,听见同伙一声叹息:看不到云海了。细细打听,方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是游黄山必得留心的四奇。
寻捷径,从后山乘索道缆车。人在急遽升高,几分钟完成了几小时的路,没有喘息没有汗,转眼立在顶上,反而疑惑:这就是登山了吗?
“猴子观海”“狮子峰”、排云亭,一切都是为云海设置的,只是无云。晴空万里,一览无余,乏味。山不再为山,乱石而已。绝壁上风极大,不敢久站,深谷不见阳光,阴森之气袭人,一堆浓绿摇曳,呼
呼作响。
期待黄昏。络绎不绝的游人攀上山尖,人影点点片片,遥望西天,虔诚等待。一颗普通的太阳在单调的天空中落下,与在家中的阳台上看毫无两样,没有幻想中的晚霞,因为没有云。
翌日,怏怏上路时,突见山坳间云涛翻涌,大惊,急行军般奔回山顶,云海在沉落,如即将干涸的湖,短暂的神秘不复存在。倒是那层层淡去的远山,仍浸在浓浓浮动的雾霭中,错落如凝结的浪头,带着极
强的动感和气势,似乎沾上了天的颜色,显出水晶般干净的浅蓝。雾霭如烟,蒸腾着晨光,充满活力和诱惑。
清幽石径,树影斑驳,乌声伴人一路,一对老人拄着竹竿,相携上坡,步履蹒跚,超过他们时,忍住了回头的愿望,将那白发和双肩上好看的光环留作永久的记忆。
十几里爬坡,燥热不堪,登上光明顶,眼前豁然开朗。左前方,孤立陡峭的两座主峰傲然凸立,直刺云天,四周数十里皆空,气势非凡,山是巨石削成,拒人于千里之外,万顷山峦似低低的波涛匍匐在它脚下,舒展、温顺,截然相反的性格同时涌进视线,在心中唤起两种不和谐的情感。伸出双臂,触到蓝天,不知为何,只觉得怕与兴奋,久久凝望,任疾风吹散长发。是为了这份莫名的狂热?还是为了日出日落的幻想?决定住下。一天闲闲的玩,留下了许多在匆忙赶路中不会拾到的印象。也许玩儿本身就该闲闲的吧。
傍晚,夕阳为群山勾勒出一日中最丰富的层次,每块山石都是半明半暗,明暗交接处,条条锋刃逼人,莲花峰硕大的影子倒在天都峰明亮的胸前,似依伴的恋人。我似乎悟懂了那个早已用熟的词:反差。
终于有了晚霞,漫天飞扬。透过相机的长镜头,反弹起的落日霎时跳到眼前,火球般晶莹流动,赤红一片,心被烫了一下,说不出话。拿下镜头,仍是平和的胭脂色世界,群山绵长的剪影在微光中舞动。天色渐暗。
黄山行高放几日连阴雨,一路潮湿。车到山脚下,大雾突然破开,缭绕在山腰的烟云转逝无踪,青山明艳如洗,好天!喊声未出,听见同伙一声叹息:看不到云海了。细细打听,方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是游黄山必得留心的四奇。
寻捷径,从后山乘索道缆车。人在急遽升高,几分钟完成了几小时的路,没有喘息没有汗,转眼立在顶上,反而疑惑:这就是登山了吗?
“猴子观海”“狮子峰”、排云亭,一切都是为云海设置的,只是无云。晴空万里,一览无余,乏味。山不再为山,乱石而已。绝壁上风极大,不敢久站,深谷不见阳光,阴森之气袭人,一堆浓绿摇曳,呼
呼作响。
期待黄昏。络绎不绝的游人攀上山尖,人影点点片片,遥望西天,虔诚等待。一颗普通的太阳在单调的天空中落下,与在家中的阳台上看毫无两样,没有幻想中的晚霞,因为没有云。
翌日,怏怏上路时,突见山坳间云涛翻涌,大惊,急行军般奔回山顶,云海在沉落,如即将干涸的湖,短暂的神秘不复存在。倒是那层层淡去的远山,仍浸在浓浓浮动的雾霭中,错落如凝结的浪头,带着极
强的动感和气势,似乎沾上了天的颜色,显出水晶般干净的浅蓝。雾霭如烟,蒸腾着晨光,充满活力和诱惑。
清幽石径,树影斑驳,乌声伴人一路,一对老人拄着竹竿,相携上坡,步履蹒跚,超过他们时,忍住了回头的愿望,将那白发和双肩上好看的光环留作永久的记忆。
十几里爬坡,燥热不堪,登上光明顶,眼前豁然开朗。左前方,孤立陡峭的两座主峰傲然凸立,直刺云天,四周数十里皆空,气势非凡,山是巨石削成,拒人于千里之外,万顷山峦似低低的波涛匍匐在它脚下,舒展、温顺,截然相反的性格同时涌进视线,在心中唤起两种不和谐的情感。伸出双臂,触到蓝天,不知为何,只觉得怕与兴奋,久久凝望,任疾风吹散长发。是为了这份莫名的狂热?还是为了日出日落的幻想?决定住下。一天闲闲的玩,留下了许多在匆忙赶路中不会拾到的印象。也许玩儿本身就该闲闲的吧。
傍晚,夕阳为群山勾勒出一日中最丰富的层次,每块山石都是半明半暗,明暗交接处,条条锋刃逼人,莲花峰硕大的影子倒在天都峰明亮的胸前,似依伴的恋人。我似乎悟懂了那个早已用熟的词:反差。
终于有了晚霞,漫天飞扬。透过相机的长镜头,反弹起的落日霎时跳到眼前,火球般晶莹流动,赤红一片,心被烫了一下,说不出话。拿下镜头,仍是平和的胭脂色世界,群山绵长的剪影在微光中舞动。天色渐暗。
送走了不安宁的夜,裹着棉被挤进人影蠕动的崖边。漆黑的地平线下燃起了一把大火,六点整,太阳从混沌中冒出,宁静如一滴血,无声无息地扩张,一
弯弧形,半个圆,带着不可抗拒的热情骄傲地升腾着
,虚动的大气从她双颊滑落。此时,地平线上出现了层层相叠的七彩颜色:红、橘红、粉、绿……灵火般细窄而醒目,我睁大眼睛,不敢奢想能实现的梦不期
而至,天醉得朦胧了。几秒钟后,太阳炸裂般冲破圆的桎梏,耀眼得使一切褪色,天与地都亮了。
又是匆匆地走,无心四顾,越近天都峰,胆越怯,步子越急。
山根,仰头望去,手遮在额前,心闷闷地跳,一
条细路笔直通天,石山无树,无遮无拦,反射着惨白的光。将行李卸给挑夫,喝了瓶汽水,拍出一元钱,跨进山门。是进是退?听挑夫吱吱的扁担声远去在绕山而过的小路,我已别无选择。
一路无话,闷头迈步。绝不回头,绝不下望,只是为了“不到天都峰,黄山一场空”。临顶,路陡然竖起,白云在头上旋转,一时冷汗掺着热汗,手脚并用,自尊虚荣全无。前后是同伴安慰的话语,脑子里是闪不完的惊险场面。手下的铁链在哗哗抖动,不禁
骇然,这玩意儿靠得住吗?
露出头来,已是鬼门关“鲫鱼背”,狭长若钢丝,两边是笔直的百丈悬崖,一路听够了它的恐怖传闻,也许因为这是险路的尽头,也许衰竭的心无力再恐惧,我几乎奔跑着过去。第一次回过身,看风光无限,百感交集,为自己,更为这坚忍沉默的山:我永远错过了什么?
绝顶,当世界都在脚下时,却更不能松弛,立足之地竟浮岛般沉陷,人飘在空中,无所依托。“心旷神怡”,一老叟悠然的朗声赞叹使我羞愧,还没安定下来的心再次怦然。
下山似飞,终于落进群山怀抱,人不再失重,脚下越发踏实轻松,时而侧身挤过一线天,时而弯腰钻过石洞,翅绕曲折,生出无限乐趣。不知何时,身边奔出一条喧闹的山泉。
心境,境由心生。
一切都过去了。洗完温泉,舒畅得骨头发酥,蓬松着头发赤着脚,怀抱大包小包,懒懒地靠在溪边,在斜阳里痴痴地做着白日梦。
六月,黄山旅游的淡季。
静夜中的小楼仅我一个游客。月光透过窗帘半掩的玻璃将我劈开——半自半黑,这就是黄山了,迷蒙中飘过的最后一片思绪:反差。
(原载于1987年12月《中国文化报》)P45-47送走了不安宁的夜,裹着棉被挤进人影蠕动的崖边。漆黑的地平线下燃起了一把大火,六点整,太阳从混沌中冒出,宁静如一滴血,无声无息地扩张,一
弯弧形,半个圆,带着不可抗拒的热情骄傲地升腾着
,虚动的大气从她双颊滑落。此时,地平线上出现了层层相叠的七彩颜色:红、橘红、粉、绿……灵火般细窄而醒目,我睁大眼睛,不敢奢想能实现的梦不期
而至,天醉得朦胧了。几秒钟后,太阳炸裂般冲破圆的桎梏,耀眼得使一切褪色,天与地都亮了。
又是匆匆地走,无心四顾,越近天都峰,胆越怯,步子越急。
山根,仰头望去,手遮在额前,心闷闷地跳,一
条细路笔直通天,石山无树,无遮无拦,反射着惨白的光。将行李卸给挑夫,喝了瓶汽水,拍出一元钱,跨进山门。是进是退?听挑夫吱吱的扁担声远去在绕山而过的小路,我已别无选择。
一路无话,闷头迈步。绝不回头,绝不下望,只是为了“不到天都峰,黄山一场空”。临顶,路陡然竖起,白云在头上旋转,一时冷汗掺着热汗,手脚并用,自尊虚荣全无。前后是同伴安慰的话语,脑子里是闪不完的惊险场面。手下的铁链在哗哗抖动,不禁
骇然,这玩意儿靠得住吗?
露出头来,已是鬼门关“鲫鱼背”,狭长若钢丝,两边是笔直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