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30 6.0折 50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乐黛云,怡学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99680

出版时间2016-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J9787500099680

上书时间2024-06-20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北京什刹海书院迄今已成立五周年了。五年来,书院始终坚持“秉承五千年中华人文传统之大道,弘扬儒释道三教圆融益世之精神,包容诸子与百家探索求新之学说,肩负新时代人类济世和谐之使命,培育重道德自信自觉自强之英才”的宗旨,努力在传承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汇集学术英才等方面发挥作用。《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作为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分设“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栏,试图从各个不同侧面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发挥一定的积*作用。
目录: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
文化身份认同和儒家的精神及“仁”的真谛
社会德教——儒家的过去和未来
儒学的核心是个“仁”字
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心学及其当代价值
佛教的公益理念与实践
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宗教建设
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道教内丹学及其现代诠释
节制与宽容:《道德经》的精神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阴阳之间
由清凉澄观著述之例管窥华严学与易学的关系
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解答《古经》的一些问题——读《易》著札记
《周易》与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素食与心血管健康
智慧无限般若永恒——佛医让生命科学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传统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传薪者”——兼谈在中国各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师
基于中国文化的人格与动机理论——中国人格模型与关键需要理论
“冰蹴球”的民族文化特色

作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 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 大学专聘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 中心主任,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杂志 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研究所所长、靠前比较文学学会副、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990年获加拿大 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 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任加 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兼任教授、香港大学 访问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教授、 荷兰莱顿大学访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 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著作 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 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 《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 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一~乐 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等;主编 《中学西渐专题》8卷、《跨文化沟通个案 丛书》1捲、〈〈跨文化对话》集刊33卷。
怡学大尚:什刹海书院常务院长、北京广化寺方丈、七佛寺方丈、方山寺方丈,北京佛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通儒佛道三教经典,积多年的心愿与努力创建 什刹海书院,广纳各方人才。举办居士培训班近80期,创办了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班,建立了研究生教育体系。 主持编写了《佛学与科学:新时代的对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注》,以及 《法句经》、《高僧行友谊》、《佛典选读》、《中国汉传佛教礼仪》、《传统文化经典选读》、《佛法概论》、《在家律学》、《禅修入门要点》等"居士教学丛书〃,编撰有《北京广化寺年刊》。

目录
序 汤一介/1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 牟钟鉴/ 3
文化身份认同和儒家的精神及“仁”的真; 王中江/ 19
社会德教——儒家的过去和未来 牟钟鉴/ 41
儒学的核心是个“仁”字 宋志明/ 52
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及其当代价值 魏道儒/ 65
佛教的公益理念与实践 魏德东/ 80
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杨曾文/ 92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宗教建设 温金玉/ 100
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刘笑敢/ 113
道教内丹学及其现代诠释 戈国龙/ 140
节制与宽容:《道德经》的精神 王博/ 171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阴阳之间 王博/ 203
由清凉澄观著述之例管窥华严学与易学的关系 周齐/222
与 的统 《 经》 的
—读《易》著札记 金春峰/ 233
《周易》与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雷原/ 255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素食与心血管健康 陈可冀/ 277
智慧无限般若永恒
——佛医让生命科学更加丰富多彩 李良松/ 287
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传统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传薪者”
—兼谈在中国各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师 程方平/ 317
基于中国文化的人格与动机理论
—中国人格模型与关键需要理论 李庆安/ 326
“冰蹴球”的民族文化特色 赵书/ 365

内容摘要
北京什刹海书院迄今已成立五周年了。五年来,书院始终坚持“秉承五千年中华人文传统之大道,弘扬儒释道三教圆融益世之精神,包容诸子与百家探索求新之学说,肩负新时代人类济世和谐之使命,培育重道德自信自觉自强之英才”的宗旨,努力在传承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汇集学术英才等方面发挥作用。《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作为什刹海书院2015年年刊,分设“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栏,试图从各个不同侧面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